《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本书的作者柯维将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分为了两个部分,即个人胜任和人际关系。在个人胜任方面,书中介绍了三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的核心思想是要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以目标为导向地行动,并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通过这三个习惯的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效率和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不再拖延,而是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我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专注地去追求这些目标。
在人际关系方面,书中介绍了四个习惯,即正确的沟通、团队合作、以赢为思维和综合综效。这四个习惯的核心思想是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以共赢为目标,并整合资源以达到综合效益。通过这四个习惯的实践,我学会了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更大的成就。综合综效的习惯让我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并通过整合资源来达到最佳效果。
在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我还学到了一些其他的启示。例如,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健康习惯,以及重视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等。这些启示都对我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我将继续努力地将这些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更加高效能的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书籍。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柯维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改变。
首先,我认识到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书中,作者强调了积极主动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挑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和应对。通过实践积极主动的习惯,我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不再拖延和消极,而是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次,我学到了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以终为始的习惯告诉我们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景,然后根据目标来制定计划和行动。通过这个习惯的实践,我变得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能够更加有计划地去实现这些目标。我不再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而是更加专注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此外,我也学到了正确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确的沟通习惯让我更加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团队合作的习惯则让我明白了合作的力量,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更大的成就。这些习惯让我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更加顺畅和高效。
在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我还学到了一些其他的启示。例如,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健康习惯,以及重视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等。这些启示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将这些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更加高效能的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习惯是指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且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通过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阅读,使用我对习惯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习惯是分不开的,想要有什么的成就就需要养成什么的习惯。
一是做事要有计划。人生要有志向,人生无志向,就如汽车无方向。要早立志,给自己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目标的设定既要远大,有吸引力;又要有可操作性,有实现的可能性,切忌好高骛远。当然,目标是分阶段性的,既有远期的总体目标,又有近期的分阶段的目标,而且要根据发展的情况对目标作不断的修正,并据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数年,必有成效。
二是要坚持学习。学习是一个人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特别是年轻时,这个时候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的东西,学得快记得牢,而且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人的一生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段基础的好坏。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爪”。休息和娱乐对任何年龄都是必要的,但年轻时如果把太多的时光用在玩耍上,用在无所事事的闲聊上,实在是浪费青春的行为。须知,年轻时玩多了,到老来,才发现脑袋空空的,口袋也空空的,想玩无钱,想乐也乐不起来。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从初中到大学到参加工作,都应该抓住宝贵的时光多读书,力争做到博览群书,这对日后的创业发展大有裨益。人们常说,世间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这句话应该是真理。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和我一起共勉,一定要珍惜宝贵的时光,切莫老是在后悔中过日子。须知,机遇永远只钟情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对这一点,经历过失败的人就应该刻骨铭心。如果没有多年的勤奋和努力奠定基础,就不可能有晋升和提拔的机会。
三是从小事做起。古人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在前面,我说到立志的问题。立志是重要的,但立志以后为志向的实现而努力更重要。须知,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重要。如果只有远大的理想而无脚踏实地的行动,那么,再好的理想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手高眼低,志大才疏”,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什么都缺乏一种认真的态度。读书如此,工作也如此。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的脑子很好用,也有本事,但缺乏从小事做起的这种认真精神,结果读书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做事稀稀拉拉,不能让领导和同事满意。他们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埋怨别人不理解,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屈才。还有一种人是做事没有一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做着这样想着那样,这山看着那山高,吃着五谷想六谷,热衷于跳槽,到头来也是一事无成。因此,作为年轻的我们,不能忽视小事情。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会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成就大事。
四是要注意节俭。人类财富的积累一是靠创造,二是靠节约。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两所一墙之隔的大学和小学,大学在开展节约粮食主题班会,小学在开科学发展观主题队会。节约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我们每年餐桌所浪费的粮食是中国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什么同样收入的家庭,有的生活安排得好,到月底有所节余,每年都有些积蓄;而有的家庭则寅吃卯粮,不但无积蓄,反而欠债。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节俭和理财。我从小就从父母身上学习和继承了勤奋和节俭的美德。“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挨冻受饿”,这是老人的口头禅,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五是要有感恩之心。爱是人间最高的一种品质。有歌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满怀爱心的品德。要爱父母,爱亲友,爱老师和同学;要爱家乡,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东西;要爱学习,爱劳动,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总之,要对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热爱之情,才能激发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勇气,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
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不孝不顺的人,他会对社会尽职尽责;一个连自己家乡都不爱的人,他会是一个爱国者。同样,一个连弱者都不会同情,只会趋炎附势,欺上压下和助纣为虐的人会是个好人。我们知道,许多成功之士、甚至是领袖都是成长于普通的家庭,除了刻苦和勤奋外,深怀爱心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他们的传记中,我经常会了解到,他们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会竭尽所能的为劳苦大众办一些实事,当然,这些事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但要记住: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尽力了就好。每个人,自从来到人世间,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而应该是一半为自己,一半为他人。因为你在为别人,而别人也在为你。如果事事只为自己考虑而不顾及别人,最终会成为孤家寡人,自己过得也不会好。因此,常怀爱心,助人为乐,是一个人心情愉快,事业成功的重要方面。还有人老是抱怨做了好事得不到承认,“好心不得好报”。我却认为,行善的目的不在于企求别人的回报。如果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别人的回报,那就变成了功利主义,也违背了乐善好施和良心的原则。要相信,人世间好人总是大多数,正义总要战胜邪恶,好心总会得到好报。因此,对别人要多怀爱心,对弱者要多一些同情心。这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高中时期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深深地被它的力量震撼到。前不久,在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又读到了这段话,它让我逐渐回想起高中时期我对于一些好习惯的坚持,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习惯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按照之前的阅读习惯,我首先翻看目录,当读到积极主动,读到要事第一,读到双赢思维,我顿时有种已经探得先机的错觉,似乎觉得明了了整本书的内容。然而,仔细想想,我真的要比作者思想得更加深刻了吗,更加理解生活的真谛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否则史蒂芬·柯维先生怎能在体育馆里给上千人演讲,为上千管理者传道授业解惑。
当看到第八十一页内容时,我的内心开始心里发怵了。对,没错,我开始焦虑了。第81页是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付诸行动部分的小练习,给自己的七个习惯打分,对于每个习惯,书中给出了一些评分的指标。我拿起笔,给自己打分,却逐渐发现不对劲,那些都是我能够清楚理解的词汇,但是分数却越来越低。头一次,我因为一本书产生了如此强烈的焦虑感。
回看书中的成熟模式图,在模式图中作者划分了人的三个成长周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当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在独立期之上的,认为自己好歹已经成年了,进入职场好几年,怎么也应该脱离依赖期了吧。但是,我赫然发现有个小人站在依赖期的区域内,而那个小人就是我。读书使人明智,不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多么深奥艰涩,而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的词句中反省自身,不至于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书中介绍的第一习惯是“积极主动”,它是关注个人领域成长的习惯之一,另外两个是“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积极主动是所有习惯中的基础,其余习惯皆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抱着消极的思维行动,怎么可能培养出其他好习惯呢?迈克尔·乔丹说:我能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积极主动的意思是生命取决于价值观而不是感觉,取决于主观决定而不是客观环境,它的原则是勇于承担责任。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我在大学期间,和许多人一样,实现了手机的自由,逐渐沉迷于手机中。当我复习准备考研时,打电话给我爸爸抱怨说,都是因为手机导致我不能专注地看书。我父亲和我说,之前你总教育我抽烟对身体不好让我把烟戒了,我不也强忍着把烟戒了吗。今天你既然下定决心考研,就要控制自己不玩手机。我听了他的话,重新给自己规划,每天规定午饭时间利用手机看看新闻和回复消息。积极主动,在我看来就是要勇于破除自己身上的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关于这个习惯,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当你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到达一座机场,恰好是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突然地被禁止离开机场,更加不幸的是,你无法用语言沟通机场中的任何人。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你的旅行心态是不是瞬间崩溃了。接下来,你只能开始漫无目的地在机场游荡。日复一日的过去,你能想象你最终成为什么样子吗?你,成为了不自由的人。然而,有人做到了真实的自由,突破环境限制的自由。这个故事源自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电影中,主人公开始在机场过起了生活。他开始为自己找到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开始从机场书店购买书籍学习当地语言,努力地一次次填写同一份表格以便续签自己的签证。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模一样,他也与机场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他还邂逅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做出了基于自身的改变与抉择,在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培养这些习惯类似学习一种常识。我们知道饿了就要吃饭,从菜地里挖出的蔬菜我们要洗净泥土后才能吃,同样的道理,小孩都能明白孝顺自己的长辈,真诚对待朋友,这一切其实就是人们内在的“自然规律”,拾起这些本心做出自己的选择,破冰而行。要想取得人生变化,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上发生转变,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先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因为思维方式的变化才意味着最终的结果会发生变化。心理学认为,一种认知或行动重复了21次之后就会形成肌肉或者大脑记忆。如果你想要真正地获得改变,一次次的重复新的想法,践行新的行动,直到第22天,它们成为你的新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最近有幸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收获颇丰,书中展示的七大习惯,对应着七个做人、做事的原则,前三个习惯能帮助个人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后三个习惯则能帮助个人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最后一个“不断更新”的习惯则贯穿着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是一种平衡的提升原则。细细品味书中真言,不难发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这七个习惯,贯穿这七个做人、做事的原则,确实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1、积极主动,在工作中催生改变
在工作中拥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很重要,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由于我是一毕业就进入我们公司,对待工作十分积极主动,这些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缺乏经验所带来的失误,就像在开车时候,如果拐弯时方向盘打多了也能及时补救。同时,积极主动还带来其他好处,当遭遇有挑战性的工作时,积极主动的人即使自己力有不逮,仍会主动地选择迎难而上,会把握住很多试炼自己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诚如书中所说,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对待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始终怀抱着个人的愿景,所以充满活力与创造性,能充分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去完成工作任务。
2、以终为始,在工作中领导
在工作中设立工作目标很重要,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工作的舵手,目标便是我们航行的方向。书中的第二大习惯以终为始的意思便是,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坚持领导的原则。具体到每天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会为自己每天的工作设立目标,这是很好的习惯。但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也建议大家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奔着一个长远的目标去工作,至少可以保障自己不会偏离轨道太多。
3、要事第一,在工作中做好管理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通常都是许多小事情集合而成,并没有很明显的大事小事之分,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事情方法,最终工作的成果却会很明显的优劣分明。如何成为工作中那些处理问题的能手呢?书中给出了一个答案:要事第一。要事第一要求我们始终聚焦要事,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做好管理。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应该是无需赘述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当我们的时间不够完成所有的事情时,必须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合理安排,否则只能被动地以加班作为我们每天工作的结尾。
4、双赢思维,在工作中共享促双赢
工作中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应该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呢?书中认为大家应当有双赢思维,鼓励大家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和资源,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而非敌对式的竞争。从“共享经济”一词出现后,大家应该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共享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便利,知识的共享、交通工具的共享、财富的共享不一而足。回归到我们工作中的合作,如果能坚持双赢的人际领导原则,当然大有裨益。
5、知彼解己,在工作中沟通提效率
与合作一样,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另一项内容是沟通。在工作中的沟通往往不是说话这么简单,而通常是工作内容的交接、工作板块的交流,这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书中认为要达到有效沟通需培养知彼解己的习惯,即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聆听别人,这是移情沟通的原则。我在工作中常常感受到与人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做销售工作最需要后台人员的大力配合,但同时,他们不熟悉不同产品的要求和特点。于是,在不多的沟通中,需明确表达我们需要后台人员配合的原因和操作的方式。后台人员难免有疏漏,那么这些疏漏就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层层沟通以弥补。我很庆幸,在工作中已经慢慢学会先聆听清楚别人反馈的真正意见,再对应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确实促进了问题的有效解决。
6、综合统效,在工作中创造更有效的方法
工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事务的解决程度,工作经验是指我们在工作中累积的更有效的事务解决方法。而书中认为,培养综合统效的习惯,使第三种远胜个人见识的选择得以被创造,这种创造性合作的原则能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事务解决方法。映照到我的工作中,在对产品数据进行完善、提取、应用时,每个人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有些人依赖数学公式,有些人则关注文字信息的对比,有的人则在不同的数据处理阶段有不同的操作侧重。而当大家开始交流这些方式的不同体验后,我们往往都学会了更有效的方法。
7、不断更新,始终坚持提升。
在大学里,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技能需要漫长的笨拙期”,他鼓励我们始终抱有信心,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书中最后一大习惯“不断更新”与老师的话遥相呼应,这一习惯指向的是如何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基本生活层面不断更新自己,进行平衡的提升。前面说到这一习惯贯穿着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在工作中培养这一习惯也变成了自动自发会做的事情,只有不断地进行提升,才能使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也不断提升。
读一本好书,确实就像交了一个好友,虽然文字有限,可带来的启发却是无限的,书中展示的七大习惯,有些是自己已经不自觉在践行的,有些是自己开始有意识培养的。所谓“道不易,法简易,术常易”,书中展示的便是不常变化的“法”,在学习过这本书后,我开始聚焦于培养自身的这七大习惯,希望能早日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这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同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更好。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这样不同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赖到独立。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同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习惯一:积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积极的态度。
明知道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等等。
其实,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己,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爱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积极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不过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可以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己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非常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己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面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己都放弃了,怎么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这里的互赖,不是依赖,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苏明成在面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后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曾经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可以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面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这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马上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直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通过不断的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作者:简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