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精简3篇)

时间:2015-05-09 01:33: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篇一

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以便能够理解和解决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改变速度或形状。当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运动或变形。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来求解结果力。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并成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成多个力的作用效果。

4.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6.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7.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动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系统中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8. 能量

能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发生变化。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篇二

第二篇内容

9. 动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动能的公式为Ek=1/2mv^2,其中E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10. 势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势能的公式为Ep=mgh,其中Ep为势能,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11. 力和能量的转换

力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当力作用于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发生位移,从而做功。功是力对位移的乘积,公式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

12.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时的阻力。

13. 弹簧力

弹簧力是一种由于物体的变形而产生的力。当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簧力。弹簧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

14. 转动力矩

转动力矩是使物体绕某一轴旋转的力的作用效果。转动力矩等于作用力的大小乘以作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转动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15. 升力

升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垂直向上的力。升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升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速度有关。

以上是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篇三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实验顺序:

  ①用两把弹簧秤把橡皮筋从“O”点拉长到“O’”点,按紧弹簧秤;记录下,细线的方向和两个分力的大小。

  ②撤去其中一把弹簧秤,用一把弹簧秤把橡皮筋同样从“O”点拉长到“O,”,记下此时细线的方向和力的大小。

  ③用直尺画出一个共用标度。

  ④用力的图示法作出F1 , F2 及F

  ⑤连接两个分力与合力的箭头顶点。

  ⑥总结得出结论:由分力为邻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分力夹角上的对角线可以表示两分力的合力。

  5.不共线二力合成的方法

  A 作图法

  B 几何知识法

  C 多个分力求合力(两两合成)

  6.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取值范围)

  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拓展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状态: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N。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

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