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3-02-04 03:34: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历史与文学的交融——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昌龄及其诗歌《出塞》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学的交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王昌龄的肖像和《出塞》的诗句,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及其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阅读理解(20分钟):

分组阅读《出塞》,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3.文学鉴赏(15分钟):

通过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知王昌龄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历史与文学的交融(15分钟):

通过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讨论历史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5.拓展延伸(10分钟):

通过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与文学交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感悟古代边塞壮美——探究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昌龄及其诗歌《出塞》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边塞壮美和战争的悲壮;

3.培养学生对边塞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4.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边塞壮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和《出塞》的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边塞文化的兴趣。

2.阅读理解(20分钟):

分组阅读《出塞》,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边塞壮美和战争的悲壮。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3.边塞文化的探索(15分钟):

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相关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边塞文化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4.文学鉴赏(15分钟):

通过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知王昌龄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感悟古代边塞文化(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边塞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边塞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进行评价。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三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

  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关于其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

  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

  学习过程:

  一、赏“月”

  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看以下这几句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著名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

  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

  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②引导学生想象王昌龄在月下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说一说。

  ③带着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4.走近李广

  ①谈话:由于千百年来的边疆战乱给人民造成了无比巨大的痛苦,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能止息边乱的人来,他就是汉代名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李广将军。

  ②简介李广生平,学习和朗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结束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出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中的歌词——“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引导学生欣赏、朗读。

  5.再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因为它写出了历史的普遍悲剧,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人们从他的这首诗获得了感情共鸣——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带着新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三、总结

  同学们,李广将军连同他生活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王昌龄的时代也已经离我们

远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几千年的风霜,如今终于步上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边关不再烽火连连,我们的战士也不再万里不归,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背后还是隐藏着非常巨大的战争危机的,只要我们稍作松懈,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夺关占土,将我们重新推入战争的海洋。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是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李广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祖国以后的天空就要靠你们来支撑了。李宇春凭着一首歌获得了湖南卫视百度娱乐沸点2008年度盘点的最人气偶像奖,这首歌的名字叫《少年中国》,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努力,你们就是祖国将来千千万万的李广啊!

  同学们,我们今天破天荒在大白天赏了一回月。这些月有张九龄笔下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笔下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王安石笔下的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杜甫笔下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李白笔下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然还有王昌龄笔下的月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这些描写月亮的著名诗篇,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文化!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经典好好诵读,可以将这些文化好好传承、好好地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历史悲剧

  │   │    │

  _________________

  时空交织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共同愿望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