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领略自然风光,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使学生了解杭州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钱塘湖春行》的诗意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练习写作,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感悟。
教学准备:
1. 课文《钱塘湖春行》及相关课外材料。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练习写作的素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杭州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钱塘湖春行》的兴趣。
2. 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你觉得春天有哪些美好的景色?
阅读课文(15分钟)
1. 师生共同阅读《钱塘湖春行》。
2. 学生自读和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诗歌分析(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意象和“千里清波穿底事,五湖烟景对船人”的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例如诗人对钱塘江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写作练习(20分钟)
1. 要求学生以《钱塘湖春行》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和自然风光的感悟。
2. 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指导,例如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自己在春天中的亲身经历等。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1.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春天和自然风光的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和美的?我们能从诗歌中学到什么?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以《钱塘湖春行》为题,写一篇诗歌或短文,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感悟。
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感悟人生哲理,领略诗歌魅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使学生了解杭州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钱塘湖春行》的诗意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练习写作,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准备:
1. 课文《钱塘湖春行》及相关课外材料。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练习写作的素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杭州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钱塘湖春行》的兴趣。
2. 提问:你觉得诗歌可以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课文(15分钟)
1. 师生共同阅读《钱塘湖春行》。
2. 学生自读和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诗歌分析(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意象和“千里清波穿底事,五湖烟景对船人”的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例如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写作练习(20分钟)
1. 要求学生以《钱塘湖春行》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 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指导,例如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等。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1.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我们能从诗歌中学到什么?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以《钱塘湖春行》为题,写一篇诗歌或短文,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篇三
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导语: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钱塘湖春行》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
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