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一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意义与目标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是指由市教育局或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意义和目标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方法和技能,增强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通过定期的培训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学科教学方法和技巧,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可以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培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学校也可以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合作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中,教师可以学习到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培训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之,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目标。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二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
一、实施方式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形式。集中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讲座和研修班等活动,提供系统的培训内容和资源。分散培训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需求,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培训活动,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网络培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和资源,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效果评估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是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教师的学习成果和实际教学表现来评估。教师可以提交培训课程的作业和实践报告,进行学习成果的考核。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其次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进和发展的依据。
三、改进和发展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应该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促进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实施方式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不断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发展。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三
( 2014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湖岭小学 申报时间: 2015.03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师德教育,树立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1、树立典型,集体培训。通过分期召开集体师德培训会,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分享优秀教师的师德专业精神。
2、目标定位,加强考核。通过师德考核,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需求,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专业培训,引领成长。
通过定期听讲座、组织集体听辅导报告、分组交流、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及新课程理论和专业知识更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培训,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1、小组互助,合作共进。组建"学科教研小组",以小组形式有计划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期间,小组需完成三项任务:其一,深度进行主题学习(一个学期确立一个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学习);其二,关注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三,认真做好专题科研工作(以教研论文或课题研究形式进行)。
2、培养骨干,带头示范。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专家引领,专业成长。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针对性的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4、师徒结对,跟踪指导。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由指导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快速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5、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汇报学习收获。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三)深化改革,立足课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立足课堂,才能深化教学改革。
1、颁布学生学习常规,切实抓好常规课堂教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能有效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工作,逐步规范常规教学。
2、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教师团队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堂改革研讨课等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交流,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结合举办公开课、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讨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科研实践,总结提高。
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引导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等方法,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六)网络培训,资源共享。
通过各类网络培训,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指导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培训,以点带面,进行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教学的水平。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冬任负责人,教科室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和学分管理,由教务处和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2、资金预算。每学期学校对校本培训所需资金进行充分预算,保证校本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3、活动登记。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情况等,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依据。
4、积累资料。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5、考核评定。建立校本培训督导、评估机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做到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先由教师自我评定,再由学校教务处考核审查后认定,并按不同的得分给予不同的评定。
(二)预期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基本功更扎实。中老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更精。
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新颖,精力充沛,教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有效提升,使整体教师队伍阶梯配备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