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精彩3篇】

时间:2019-02-03 06:39: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负责管理和指导牛羊养殖技术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我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我发现了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饲料的选择和管理是成功养殖的关键。我通过研究和实践,深入了解了不同品种牛羊的饲料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饲料方案。我还注重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确保牛羊获得充足的营养和健康的生长环境。

其次,我改进了牛羊疾病的防控措施。疾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可能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积极学习和研究牛羊的常见疾病,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我加强了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此外,我还加强了对牛羊行为和生理指标的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我注重了牛羊养殖的环境管理。牛羊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适宜的环境可以提高牛羊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我改善了牛羊舍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保持了适宜的温湿度。我还定期清洁牛羊舍,消毒和防虫,确保牛羊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四,我注重了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养殖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我定期与养殖专家和同行交流经验,学习最新的养殖技术。我还与当地兽医站和饲料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养殖相关信息和资源。

总的来说,我在牛羊养殖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为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篇二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负责管理和指导牛羊养殖技术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我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我注重了牛羊品种的选择和改良。不同品种的牛羊在生长速度、肉质和繁殖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我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选择了适宜的牛羊品种,并引进了高质量的种源。我还通过合理的配种和选种,改良了牛羊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了养殖效益。

其次,我注重了牛羊养殖的科学管理。养殖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操作。我制定了详细的养殖计划和操作规程,包括饲养、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繁殖等方面。我还注重了牛羊的生长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第三,我加强了牛羊养殖的市场营销。养殖业是一个市场导向的产业,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我定期了解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销售策略。我还与当地屠宰场和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牛羊的销售渠道和价格稳定。

第四,我注重了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员工技能的提升是养殖技术工作的关键。我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还注重了员工的激励和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我在牛羊养殖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为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篇三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肉牛养殖技术技术培训总结

  在上级有关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关精神的指导下,杨河乡在本乡举行了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已经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举行此次培训,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学技能、用技能、促成长的热潮。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此次培训以农村务农劳动力为主,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次培训内容为肉牛养殖技术。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肉牛养殖技术,并很快的适应于生产与实践之中。

  四、工作措施

  1、制定方案,完善培训教案。

  2、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利用本次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取得乡领导、村委会的支持,以村民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培训工作。

  3、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开班前,要求村主任按成教培训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

作,力争保证参训率达到100%,及格率达到90%以上。

  4、任课教师要尽职尽责

  为做好本次培训,成教教师要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强实践指导,做好释疑解答工作。

  五、存在问题

  1、集中培训难度大,经费少。

  2、参训农民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

  篇二: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应用与研究技术总结

  一、立项依据、目的及意义

  肉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饲养量较大的家畜之一。 世界牛肉的需求又逐渐增加,牛肉价格稳定增长的趋势,利用杂种优势,实施肉牛人工授精经济杂交技术,实现养牛业效益最大化。在西方养牛发达国家,80%以上通过利用杂交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牛肉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养牛产业化,获得了养牛业最佳经济效益。

  我县历来有养牛食肉习惯,广大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我县肉牛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改良体系不健全、科研工作滞后、规模养殖数量小,是制约我县肉牛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实施“双百双十”工程,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环境而言,形成了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环境。就基础而言,肉牛养殖数量初具规模。

  该项目是依照市草畜产业工作重点和县委、政府提出的实施“双百双十”(即百万只羊,百万只鸡,十万头牛、十万口猪)工程的发展思路,及走“小群体、大规模、分散养殖”的发展路子提出的。为了加速我县肉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养牛示范村、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通过建立生产杂种肉牛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全县广大养殖户发展养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肉牛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型畜牧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

  项目完成后,预期每年新增商品肉牛5000头,按每头牛年净增收益2000元计算,每年增收1000万元。实施区内的商品肉用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

  品安全卫生标准.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肉牛业的发展,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辖区内秸秆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肉牛生产,全县常年出栏牛1.20万头。但由于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未跟上,部分黄牛生产性能退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引进、扩繁新优品种,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优良杂交品种,提高山丹肉牛品质,建立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生产经营,成为我县养牛业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站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对改良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提高本地黄牛生产性能的方法和途经,为我县今后肉用牛发展提供技术依据。该项目用两年多时间完成各项试验研究内容。

  二、项目来源

  《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2006年自选拟定的,根据本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选的畜牧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科技局批准实施 .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独立承担完成,项目研究期限为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 该课题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师刘刚主持,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在东乐、清泉、陈户、李桥等乡镇实施,具体由站长李慧玉负责,参加人员有黄克全、哈金兰、梁福文、杨保平、席振新等。

  三、项目主要内容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及利木赞冻精对当地黄牛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并进行研究。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测定和分析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

  4.制定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5.制定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6.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 在县畜牧站门诊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成东乐畜牧站、位奇畜牧站、西屯、新河、花寨子、河湾6处肉牛冻配改良示范点。

  7.调查农户饲养肉牛效益情况。对引进的良种肉牛冻精与蒙系牛杂交F1代效果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0户,213头,其结果为:户均饲养杂交

  F1代牛2头,次年产犊2头, 肉平均售价28元/公斤,或3月龄犊均售价

  3050元,户均收入可达 6100元左右。

  四、技术原理、路线和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

  西门塔尔、夏洛莱是我县肉牛种群繁育提高的首选品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引进良种、杂交改良、试验研究、综合配套、抓点示范、规范推广”的技术路线,以散养户为基础、规模户为重点、科技服务为动力,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应用,由点到面,划区发展,逐步扩大杂交改良面,建立肉牛改良生产体系。

  1.主推肉牛品种选择

  近几年来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冻精授配在部分乡镇生产的杂交后代已被养殖户认同.以以上三个品种为主推品种,开展杂交改良试验研究并在全县推广.

  2.杂交组合筛选

  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为父本、本地蒙系牛及西杂F1为母本,开展二元、三元杂交改良试验,对杂交F1 、F2的适应性、产犊性能、生长性能、产肉性能进行测定,评价最优杂交组合。

  3. 人工授精技术应用

  应用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县6个冻配改良点开展肉牛杂交改良。

  4.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从场址选择,棚舍建筑,采用品种,牛只选择、配种,饲草料加工调制与贮存,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肥育,防疫保健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5.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制定肉牛免疫程序,驱虫计划,对免疫抗体效价进行跟踪监测。

  (二)技术推广的创新点

  1.肉牛繁殖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土种公牛本交配种改变为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肉牛的品种由单一的土种牛转变为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的二元、三元杂交后代,大量的土种公牛全部被淘汰育肥,节省了饲养种公牛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饲养成本, 提高了牛的肉用性能和养牛业经济效益。

  2.肉牛品质显著改善和提高。经杂交改良产生的后代初生重、体尺均有显著提高,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易育肥、肉质鲜美、并表现出体格粗壮、抗病力强、对示范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

  3.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4.冻精解冻后输精时限的改进。转变冻精解冻后须立既就地授配的老方法为冻精解冻后可易地授配的新方法。

  5.饲养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养殖。

  6.服务方式的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坐等畜主牵牛到站配种转变为开通“畜牧110”热线,上门入户开展配种等服务。

  7.养殖杂交肉牛经济效益明显攀升。当地黄牛所产的犊牛体格弱小,

  生长发育缓慢,育肥期长,不耐粗饲,一般需要育肥2—3年才能出栏上市,且存在胴体重偏低, 屠宰率和净肉率仅在50%左右,饲养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而经冻配改良所产的杂交肉牛,3—4月龄出售价既可达3000多元,育肥牛12月龄体重达400公斤左右,18月龄体重达600公斤左右,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为68%,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

  8.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编写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和《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为规范和指导全县的.肉牛生产提供了行业标准和科学依据。

  五、主要成果及效益

  项目完成后,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公斤,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一)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以来,全县通过示范推广杂交改良生产西黄F1、F2代杂种肉牛8800头,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15户,实现新增产值2684万元。项目鉴定验收后,其效益可持续8-10年以上,每年推广杂交犊牛5000头以上,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5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优质高产肉牛,不仅加快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壮大了发展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

  (三)生态效益良好:采取“农户繁殖,规模化舍饲育肥”的模式,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舍饲育肥,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四)为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以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输精、受胎率、繁活率等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试验研究重点,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杂交改良当地黄牛。通过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研究良种肉牛杂交后代性状,测定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结合我县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棚圈设施改进、繁育与饲养管理、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加速调整畜群结构、加强环境控制、秸秆开发利用、推行规范化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整理总结,制定完善了2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今后我县发展肉牛提供了融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全套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实施好全县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操作实施小组。

  1、项目协调领导组: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组成项目协调小组,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2、项目操作实施组:以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有关专家为成员组成项目实施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技术规程,项目的宣传、配种员的培训、母牛的建档立卡、产犊的跟踪、产肉量的测定等专业技术服务,从事项目的具体操作活动,进村驻户,完成抓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抓好责任落实。肉牛养殖示范场(户)的建设实行责任制,县、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与各包点技术人员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三)强化技术服务。畜牧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肉牛养殖示范户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冷配技术,提高养牛户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

   (四)抓好示范站点。为了取得经验,推动和指导大面积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实行领导包乡技术人员蹲点责任制,固定专人抓示范点,本项目开始选取4个乡镇(养殖场)为示范点。以改良配种、技术培训、常规技术推广、小型试验研究、新技术引进及应用和定期测定改良效果等项目为主要内容,通过试验示范,总结经验,逐步向面上推广应用。4个乡(镇)养殖场(户)当年授配当地蒙系母牛2930头,产活犊牛2851头,受胎率达到97.2%,产犊成活率96.1%,繁活率达到88.2%。24月龄头均产肉220公斤,市场肉价为28元/公斤,肉收入0.61万元,户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围绕项目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肉牛改良、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肉牛饲养管理技术及各种应用技术普及训练班32期(县办8期,乡镇24期),培训乡站技术人员45人,村级技术人员120人,养牛户300多人(次)。培训以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为主,由县、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通过技术培训,在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冻配人员和养牛大户基本掌握改良配种、肉牛饲养管理、选种淘汰、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等技术,为推进科学养牛,加快改良步伐创造条件。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工作开展,利用广播、报纸、图片、编印科普读物,广泛宣传肉牛改良的意义、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群众肉牛改良的自觉性,使肉牛养殖户每户只少有1人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六)抓好试验研究,组织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本项目因地制宜,以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结合项目实际开展3项小型试验研究,承包到人负责实施。试验结束后,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肉牛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冻配改良起步早,效果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母牛养殖数量少且比较分散。三是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尤其是大马营乡、老军乡以牦牛放养为主,品种老化,养殖成本高。四是市场信息不畅,农户向外购牛牛源不清,调运难度大。五是产品商品率低,难以形成品牌,销售中间环节多,利润多次分配,养殖户可得利润少。六是养殖前期投资大,农户的自筹能力差,政府扶持有限。

  (二)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县肉牛基地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技术、信息服务力度,从养殖场的选址、设计、规划,养殖品种的引进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前期淮备工作;充分发挥畜牧部门的优势,积极与各大良种肉;牛基地取得联系,为养殖户找到合适的牛源,帮助解决买牛难的问题。二是尽快出台对饲养母牛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饲养基础母牛,以母畜群的扩张实现畜禽养殖总量的突破。三是加快良种改良步伐,最大限度实现自繁自育,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巩固和扩大原有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成果,推广普及规范化饲养技术,提高小区利用率。用经济效益引导农户转变养殖观念。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的能人富户回乡搞养殖,为我县草畜产业注入新活力。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