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节的风俗(最新3篇)

时间:2018-02-08 01:17: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过端午节的风俗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仪式,以庆祝和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以下是一些过端午节的常见风俗。

首先,人们会挂上艾草和菖蒲叶,这是为了驱邪和防止疾病的传统。据说在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恶鬼的侵扰,就用菖蒲叶和艾草煮饭,并在屋子的门上贴上这些植物。现在,这一习俗演变成了挂上艾草和菖蒲叶的习惯,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走邪恶并保持健康。

其次,人们会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三角形或长方形的食物。在过去,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祛病驱邪,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而现在,粽子已经成为了节日的代表食品,人们会亲手包粽子并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家庭的温暖。

还有,人们会划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传说在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并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鱼虾的侵蚀,就在江里撒下粽子。而现在,划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竞赛运动,各个地方都会举办龙舟比赛。人们会组织队伍,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水上竞渡,同时观众也会为他们加油助威。这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最后,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和香囊。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象征物之一,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希望能够驱邪并保持平安。而香囊是一种用布料做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香料和草药,可以散发出清香。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家里,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总的来说,过端午节的风俗非常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无论是挂艾草和菖蒲叶,吃粽子,划龙舟,还是佩戴五彩丝线和香囊,这些风俗都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健康、平安的祈求。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过端午节的风俗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也是人们团聚和欢庆的时刻。

过端午节的风俗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俗。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仪式,以庆祝和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以下是一些过端午节的常见风俗。

首先,人们会挂上艾草和菖蒲叶,这是为了驱邪和防止疾病的传统。在端午节前夕,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叶放置在屋内和门前,以驱赶邪恶的力量和祈求健康平安。同时,人们也会在门口贴上符咒,以保护家庭免受恶鬼和不幸的侵扰。

其次,人们会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三角形或长方形的食物。在过去,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病驱邪,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粽子的馅料有很多种类,包括肉类、豆沙、蜜枣等,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口味和特色。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节日的习俗,人们可以通过品尝粽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有,人们会划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传说在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并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鱼虾的侵蚀,就在江里撒下粽子。而现在,划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竞赛运动,各个地方都会举办龙舟比赛。人们会组织队伍,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水上竞渡,同时观众也会为他们加油助威。这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最后,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和香囊。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象征物之一,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希望能够驱邪并保持平安。而香囊是一种用布料做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香料和草药,可以散发出清香。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家里,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总的来说,过端午节的风俗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无论是挂艾草和菖蒲叶,吃粽子,划龙舟,还是佩戴五彩丝线和香囊,这些风俗都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健康、平安的祈求。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过端午节的风俗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也是人们团聚和欢庆的时刻。

过端午节的风俗 篇三

过端午节的风俗_节日说明文600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

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我家乡的民风民俗_节日说明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过端午节的风俗(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