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节(最新3篇)

时间:2011-07-04 02:18: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舌尖上的春节 篇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团圆和祈福的时刻。而在中国,美食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舌尖上的春节,就是一场关于食物的艺术盛宴。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这一顿饭,既是对辛勤工作一年的回报,也是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的象征。年夜饭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比如,吃鱼代表年年有余,吃鸡象征着吉祥如意,吃豆腐则寓意着家庭和睦。除了这些吉祥寓意,年夜饭的菜品还追求色、香、味、形全面的美感,以及烹饪技艺的精湛。无论是红烧肉的香甜,还是鲍鱼的鲜美,每一道菜都能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糕点。比如,汤圆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圆满。汤圆有多种馅料,如花生、黑芝麻、豆沙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此外,还有年糕、腊肠、腊肉等传统的春节食品。这些食物不仅口感独特,而且代表着新年的吉祥和美好。

而在现代社会,舌尖上的春节更是与美食文化紧密相连。春节期间,各大城市的餐厅都会推出特色年夜饭套餐,吸引着大批食客。这些套餐既有传统的菜品,也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舌尖上的春节,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美食,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丰富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年夜饭,还是现代的创新菜品,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在舌尖上的春节中,我们不仅品味美食,更品味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品味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舌尖上的春节 篇二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盛大、最喜庆的时刻。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舌尖上的春节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而春节期间,各地的特色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则喜欢吃年糕。饺子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不同地区的饺子和年糕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口味,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除了传统美食,现代社会的春节也充满了各种创新的美食。比如,在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和街头巷尾,会有各种美食摊位和小吃店。这些摊位和小吃店不仅提供传统的春节美食,如糖葫芦、爆米花等,还有各种国际美食,如披萨、寿司等。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多元文化。

而在舌尖上的春节中,还少不了各类美食节和美食活动。比如,北京的年货大集和成都的美食节,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美食爱好者。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还有各种文化表演和娱乐活动,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舌尖上的春节,不仅是一次味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传承。通过美食,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多元文化。无论是传统的美食还是现代的创新菜品,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在舌尖上的春节中,我们不仅品味美食,更品味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品味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舌尖上的春节 篇三

 在位于北纬30.36°、东经117.28°的秋浦仙境大王洞的西南面,有一个神奇的小镇,叫牌楼镇;这个神奇的小镇,孕育了一个灵秀的村庄——济公村。每到春节,这里都会上演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戏。

好戏一:山粉圆子

大年三十庆团圆。这第一道菜,必得圆圆满满。所以,农家主妇们喜欢将年夜饭的第一道菜定为山粉圆子。这不仅是因为它圆满,还因为它美味。这道菜说简单也简单,制作起来,总共只有那么几道工序;说难也难,新手做山粉圆子,不是做成了一锅糊,就是做成了一个硬邦邦的球,球里面满是白色的山粉粒子。

我的大姨是山粉圆子制作的高手。首先,她会做出一碗红烧肉,烧红烧肉的时候她将肥肉里面的油尽量熬出,然后,加入瘦肉、酱瓣和姜蒜。这时,锅里的肉油汪汪的,亮晶晶的,还不时做出“呼吸运动”,鼓出一些小泡泡,散发出猪肉的浓香,让人垂涎欲滴。大姨利用烧肉的间隙,和起了山粉。她把山粉倒在盆子里,边倒入现开的水,边用筷子搅拌,让水和山粉充分融合。这可是一道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序。如果开水多了,山粉少了,做出来的山粉圆子就会像一锅粥,夹不起,吃不上;如果开水少了,山粉多了,做出来的山粉圆子就会像个硬硬的石头,嚼不烂,咽不下。但是,我的大姨总是恰到好处地掌握了水和

粉的比例,做出的山粉软硬适中,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琥珀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合成工序开始了。大姨用汤匙将和好的山粉舀入“咕嘟嘟”冒着气泡的红烧肉中,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煮上十分钟,好让山粉圆子入味,起锅时,会再撒些小葱蒜,味道便更上一层楼了。等一大盘子红烧山粉圆子上桌,吃一口,嚼劲绵软,滑爽异常;咂咂嘴,猪肉的浓香和山粉的清香汇合成的鲜香,充溢了你的口腔和鼻腔。这时,你就会感受到做一个牌楼人是多么的幸福。

好戏二:荠菜

荠菜,俗名地儿菜,长在乡间的小路边、菜地旁,每到春节,我们家都会去挖些荠菜。迎着并不寒冷的风儿,头顶和煦的冬阳,踏着轻快的脚步,哼着也许不成调的小曲,我们出发了。大家先去寻找一块长有荠菜的地块。爸爸用他的火眼金睛寻找着荠菜,妹妹负责提篮子,我和妈妈手拿菜刀、剪刀挖荠菜。荠菜的茎和叶一般紧紧地贴在地面,我掀起它的茎和叶,找到它的根,轻轻地一剪,一棵完整的荠菜便收入到了妹妹的篮子里。一棵,两棵,一把,两把,篮子里的荠菜不断地增多,而我的手也开始发酸,腿也开始发麻。爸爸说:“你确实需要这样的‘劳动改造’,要不然,你就不知道劳动的滋味。”终于,小篮子满了。妹妹拎着篮子骄傲地走在前面,我们拎着工具畅快地走在后面,浑身轻松。

回到家,外婆把荠菜仔细地洗净。这时的荠菜早已不像刚才那样灰头土脸,变得青丝秀美。然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备好一锅肉汤,把一大把荠菜丢入锅中,让它们在锅中惬意地翻滚。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原先褐色的菜叶变成了碧绿色,原先碧绿的菜叶变成了翠绿色。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变化呀!夹起一筷子烫熟的荠菜放入嘴巴,嘴里立刻好像有一支名为“清香”的爆竹被点燃了,荠菜的鲜香在口中游走,齿缝、上颚、舌根,无处不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再轻轻地咬一口,荠菜的汁水尽数地喷涌出来,让人感到口舌生津。把荠菜咽到肚子里,从舌尖到喉咙以至肠胃,全都唱着响亮的歌。

用荠菜包饺子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咬一口,荠菜汁水马上流到你的嘴里,那是何等的美味啊。如果再佐以老醋和蒜泥,那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了。

好戏三:风味腌菜

说起腌菜,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饭店里上米饭的时候,就会附送上一点腌萝卜什么的。可是一碟小小的腌萝卜也是有学问的。大姨说:“腌腌菜的人,手上的汗毛不能太多,汗毛太多,说明汗腺发达,腌出来的菜会发酸。”看来,“万事皆学问”这句话真是不错啊!

腌菜的种类很多,有腌豆角、腌黄瓜、腌蒜子、腌刀豆、腌萝卜、腌辣椒、腌白菜、腌洋生姜,还有腌雪里蕻,甚至还有腌蒜苗,各有风味,各有特色。白嫩嫩的腌萝卜清脆可口,非常下饭;褐色的腌蒜子酸中带甜,清热下火;火红的腌辣椒,刺激味蕾,提神醒脑。每次过年,大姨都会做出一瓶瓶的腌菜送给我们品尝。吃下的是小菜,感受的是风味,收获的是快感,品味的是生活!

有网友说,过年就是胡吃海睡。可我不同意,品尝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味能叫胡吃吗?辛勤劳动后的小憩又怎么叫海睡呢?

在皖南的池州贵池区牌楼镇的济公村,有着一群勤劳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演绎出了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戏。对此,我铭记在心,终身不忘。

舌尖上的春节(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