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一
乡的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家乡都会举办盛大的元宵节活动。这是我们乡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最期待的节日。
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全家都会一起忙碌起来。我妈妈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食材和料理,而我和爸爸则负责准备烟花爆竹。在乡村,烟花爆竹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会给这个节日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早早起床。我妈妈会穿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去准备祭拜祖先的祭品。而我则会和爸爸一起去村口迎接来自其他乡村的朋友和亲戚。每年的元宵节,我们乡村都会举办一个大型的集市,来自各个乡村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祝贺。
一到集市,我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去逛各种摊位。有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有糖葫芦、炸糕、糯米饭等等,我总是忍不住买一些尝尝。还有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漂亮的玩具,我会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当天下午,我们村里还会举办一场精彩的龙舞表演。龙舞是我们乡村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我们乡村的繁荣和祥和。整个龙舞过程中,人们会敲锣打鼓,舞动着五彩斑斓的龙身,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气氛。
晚上,我们全家会一起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最经典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外面包裹着各种馅料,有豆沙、花生、黑芝麻等等。吃完元宵后,我们会一起点燃烟花爆竹,欢声笑语中度过这个愉快的夜晚。
乡村的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热闹和温馨。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收获了美好的回忆。
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二
乡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在我家乡,元宵节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欢乐的日子。
每年的元宵节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就会一起去采购元宵节的必备食材。我们会去买糯米粉、花生、豆沙等等,回家后我和妈妈就会一起动手包元宵。包元宵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但是我觉得特别有趣。我会将糯米粉和水搅拌均匀,然后将馅料包进糯米团里,最后用手捏成圆形。包好的元宵会被放在一边,等待着第二天的庆祝活动。
到了元宵节的当天,我们全家都会早早起床。我会穿上我最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和爸爸一起去集市上逛逛。在集市上,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玩具。我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吃,还会挑选一些漂亮的玩具带回家。在集市上,我还会遇见很多同学和朋友,我们一起玩耍、交流,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
下午,我们村里会举办一场盛大的灯谜比赛。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它考验人们的智力和才能。参赛者要猜出灯谜的答案,回答正确的人就有机会获得奖品。我也参加了灯谜比赛,虽然没有猜中答案,但是我收获了很多乐趣和经验。
晚上,我们全家会一起吃元宵。我喜欢吃花生馅的元宵,它的口感酥软,香甜可口。吃完元宵后,我们会一起点燃烟花爆竹,欢庆这个美好的节日。
乡村的元宵节是一个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收获了美好的回忆。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爱着这个特别的节日。
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三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乡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正月十五扎龙艺闹元宵是家乡的传统习俗,是家乡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盛大活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酒足饭饱之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大街两旁,谈笑着,张望着,等待“龙艺”的到来。
八点左右,龙艺队伍浩浩荡荡从侯山宫出发了,只见侯山宫的玄坛元帅神像作先锋,龙艺队、彩旗队、车鼓队、八音队依次排列,十几辆彩车装扮一新紧跟在其后。古今结合,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每条龙艺由“龙头”、“龙段”、“龙尾”部分组成。龙段由几十块“艺板”连接而成,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样,并点缀着许多花草和彩灯。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块艺板上还站一位小朋友,他们打扮戏曲人物的模样,撑着一把小伞,笑咪咪地看着人群。龙艺所到之处,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嗖,嗖”,无数烟花、礼炮腾空而起,绽放出一道道绚丽的景观,像天女散花,像流星雨……红、黄的、绿的、紫的……五彩缤纷,装扮着美丽的夜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鼓乐声、鞭炮声、欢笑声汇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乐,整座县城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夜深了,龙艺散了,人群也散去了,但欢乐、祥和的气氛还久久弥漫在县城上空……
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四
民间意义上,只要没过了元宵都算春节。百姓眼里,这是春节最后的狂欢,也是民俗的盛大展示。在外的这些年,虽然多数年份都能回老家过春节,但能过元宵的几乎没有。早听说故乡今年元宵灯会规模空前,只可惜不能亲见,进城后关于元宵的记忆就只剩城市灯会了。印象中关于老家元宵的印象局限于小时候的记忆。
城里的元宵最耀眼的是灯展,随着声光电科技的进步,灯的外观,材质,动态,音响都与时俱进,高大上自不必说,观者人潮涌动磨肩接踵,也热闹非凡。此前好几回从住地进城区看灯,都因交通管制或因拥挤坐不上回程的车子,徒步走了老长的路才返回家里,近年节庆外出都格外小心。记忆中乡村元宵的灯是移动的,叫游灯/游枰,人们或抬或举着灯沿街巷游走,锣鼓开路,大老远就能听到,多数人在家门口就能赏灯。相比起来,城里是人随灯转,而乡村是灯随人转,更亲民一些。用一个比喻:城里的元宵是超市里冰镇的包装精致的高档元宵,乡村的元宵是土灶上老妈煮着的自制元宵。
游灯的主角自然是各色的花灯花篮,都是由老艺人纯手工制做。我有个本族奶奶是做花篮的能手,以前村里只要有办元宵游灯都会请她参加做灯,大多也是义务的,村里会提供材料,或提供一点实物赠送。她们用竹蔑扎成花灯骨架,糊上雕刻着各色镂空花纹的彩纸。造型各式各样,有吉祥文字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恭贺元宵之类。有单字做一灯成一组,也有多字一起做成灯箱的',互相搭配成一套一套,用顶部向前弯的竹杆挑着。多数灯一人就可提得动,也有需多人抬的大花篮,还有机关精巧的走马灯。记忆中老街上有个叫享耐的五金师傅心灵手巧,算是村里最早把玩电器的人,他做的电动花灯曾是乡亲们每年的期待,记得有一年他做了个能转动推磨的人物花灯,令乡亲们十分赞叹。如今许多原来做灯的老艺人都相继去世,年轻人都忙于外出赚钱,许多手艺都濒临失传,但科技进步也让花灯有了新的花样,走马灯早就不稀奇了,原来的烛火也多数换了电瓶灯。韵味是淡了些,但也方便安全了。记忆中小时候还没到游灯结束,有些灯己被晃动的烛火烧了一个一个黑洞,
也有烧得只剩个骨架的,提灯的人难免有愧,但乡亲们除了给他一个善意的笑没人责怪他这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
元宵游灯是全村的一个集体大事,以前通常按旧时生产队的组织东南西北四个连队各组织一队花灯,各队间似乎有一定的荣誉竞争关系,大体以群众的口碑为凭。每队的标配大约是先头锣鼓队开路,随后是一只舞狮,然后是花灯队和神像香火,压轴的是叫作铁枝的民间技艺,我们土话叫枰为闽东地区独有。枰的花色造型和寓意是铁枝标志性的水平展示。需要有文化修养和做枰实践经验的长辈作指导。师傅用木料搭起一个大约两张床大小的方形移动平台,台面垂直方向装上像枝叉一样的铁架子,高的能达到3米左右,上面安上软垫,选身段纤巧聪颖又胆大的孩童化妆成各色戏剧人物牢牢固定在铁架上,多的能承载七八个人,衬上各种花草树木灯光等布景。它的奥妙是经过服装和道具的遮藏,让人感觉不到有铁架的存在。远看过去,枰上的人物都像悬浮在空中一样。每个枰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戏剧场景,比如牛郎织女八仙过海西游记等。村民自家小孩能被选上枰也是一项荣光,虽浓妆艳抹,但不知为何,众人还是能知道某个角色是谁家小孩,评头品足一番。当然,也难免有人看走眼把张三家的男孩看成李四家的女孩的,争论一番,最终恍然一笑。如此宠大的移动造景古时候全靠众人接力抬着在卵石铺就的村道上巡游,现在路好了,大多改用动力牵引,省力不少。
游神是游灯活动的组成部分,前前后后都有许多和百姓互动的环节,比如鸣鞭迎神和交换香火。当游灯队伍快到自家门前时各户都鸣鞭欢迎,双手捧着香火在门前恭候,神像经过时就用手里的香火和游神的香火交换并插在自家门前和神案上,喻意接福接平安。
这些年乡村大有民俗复兴的态势,结合旅游的发展,许多渐被淡忘的传统民俗重新焕发生机。老家今年的元宵游灯规模空前,多年未见的双溪古镇香火龙和沉寂12载曾经作为乾源村特色的白蛇灯也作为重要的节目参加游灯,加上交通便利,宾客云集,热闹的程度与古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我远在外地,不能亲身感受,好在信息科技发达,让我也能通过微信朋友圈饱了一回眼福。
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五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的特别开心。
早在过年前爸爸就对我说正月十五在新城区有灯展,我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我天天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时间在我的期盼中一天天的过去,到正月十五这天我早早地起来,换上崭新的衣服等待着这一美丽的时刻。下午三点多我们一家开车来到了新城广场。
灯展大门,一对可爱的“玉兔”灯迎接着我们,“龙凤呈祥”、“玉兔闹春”、“花开蝶舞”等灯组吸引着前来游览的人们。“快点给我拍这里!”“看这个灯多好看啊。”人们边观灯边留影纪念。我也迫不及待地让爸爸妈妈给我拍照。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唐人街,这里也挂了许多灯,有可爱娃娃灯,美丽的孔雀灯,还有两条30多米的巨龙卧在运河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六
元宵节的夜晚,我和妈妈、爸爸去南翔古漪园看花灯。
我们走进公园,来到湖边,首先看到的是莲花灯,粉红的莲花亭亭玉立,绿色的大荷叶像个碧绿的大玉盘,上面还停着一只鼓着眼睛的大青蛙,嘴里还发出“呱呱”的叫声,真是有趣极了。再往前走,展出的灯可多了!有塔灯、宫灯、孔雀灯、牛郎织女灯……当我们走到草坪上,两盏黄色的龙灯把游人们吸引住了,围观的人特别多,爸爸拉着我穿过拥挤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前面,仔细观看,只见那条龙昂着头,舞动着金光闪闪的身子,玩着一只大彩球,仿佛推着彩球向空中腾飞。
我心想,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不就像腾飞的巨龙吗?
元宵节的夜晚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