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浅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该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引言
劳务产业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就业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县劳务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发展现状分析
1. 劳务产业的规模问题
经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数量不多,从业人员规模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力不足,无法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进驻。
2. 劳务产业的结构问题
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劳务派遣为主。这种单一的劳务模式存在较高的风险,一旦劳务派遣企业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劳务产业链条产生严重影响。
3. 劳务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
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劳务企业仍然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劳务派遣模式,缺乏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将限制劳务产业的长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进驻,某县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吸引力。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到该县发展。
2. 多元化发展劳务产业
某县应该推动劳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更多样化的劳务业务,减少对劳务派遣的依赖。可以发展劳务外包、劳务输出、劳务咨询等业务,提高劳务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某县应加强对劳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企业从劳务派遣模式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可以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引进科技人才等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劳务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该县劳务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某县应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劳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推动某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浅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该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引言
劳务产业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就业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县劳务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发展现状分析
1. 劳务产业的规模问题
经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数量不多,从业人员规模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力不足,无法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进驻。
2. 劳务产业的结构问题
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劳务派遣为主。这种单一的劳务模式存在较高的风险,一旦劳务派遣企业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劳务产业链条产生严重影响。
3. 劳务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
调研发现,某县劳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劳务企业仍然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劳务派遣模式,缺乏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将限制劳务产业的长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进驻,某县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吸引力。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劳务企业到该县发展。
2. 多元化发展劳务产业
某县应该推动劳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更多样化的劳务业务,减少对劳务派遣的依赖。可以发展劳务外包、劳务输出、劳务咨询等业务,提高劳务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某县应加强对劳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企业从劳务派遣模式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可以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引进科技人才等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劳务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该县劳务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某县应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劳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推动某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今年初,州委书记到南部县调研时强调,南部边疆地区要因势利导,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劳务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一直以来,红河南部边疆地区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制约,社会发育程度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民族众多,贫困面大,城镇规模小、城镇反哺农村能力弱,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落后边缘。
重视和发展劳务产业是南部边疆地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兴县富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南部边疆地区要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一、发展劳务产业对南部边疆地区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发展劳务产业,不仅直接增加南部边疆地区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人多地少、提供就业平台、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务产业促农增收。“输出一人,脱贫一家”、“输出一批,致富一方”。近几年,南部边疆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20__年,__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50元,其中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9%(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6348万元)。全县外出打工者人均收入3653元,相当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许多农民认为“辛辛苦苦种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季”。许多外出务工者,摘掉贫困的帽子。如马街乡木梳贾村委会是一个青一色的哈尼族村寨,全村730户3659人,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寒冷,经济来源主要靠水稻、玉米、黄豆和饲养生猪。1995年前,全村男女老小闭守在村子里,吃不饱穿不暧,是远近闻名的“穷山寨”。在县委、政府发展劳务产业政策的指引下,现外出务工达700户20__余人,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外出务工,甚至全家老小都搬到石屏、建水等地,平均每个人月工资500元。20__年,全村靠劳务经济的毛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随着送妹新村的搬迁,仅20__年下半年至今,有120户盖起了崭新亮丽的钢筋水泥房,过上舒适甜蜜的日子。
劳务产业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人多地少矛盾。南部边疆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数量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城镇建设滞后,二、三产业不发达,就业容量小。20__年,__县农民人均耕地仅0.87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415人,加之高中、中专、大学毕业人数约400人,失业和待业人数为815人,除通过招考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录用少数人员外,政府积极以转移劳动力的方式,安置了368人失业下岗人员,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将剩余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向发达地区转移,是南部边疆地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拓宽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近年来,__县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20__年全县外出务工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1万人的20%,年劳务收入12787万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1722万元的11%。
劳务产业为群众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许多打工者走出山门,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经历了城市文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熏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如马街乡牛街村白玉开,今年27岁,20__年从昆明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奔波上海、浙江、江苏一带,从事房屋装璜,因工作出色,如今一跃升为分管150个职工的某公司中层干部,年收入达20万余元,成为村里的年青致富能手。同时他把村里刚毕业的几个大学生和自己一家人全部带出去,安排在他所在公司务工,其中一个大学生月工资达3000余元。
劳务产业转变了农民的观念。“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外出务工者,打工不仅挣票子,还“更新”了脑子。很多外出务工者经所见所闻,而有所悟,转变了观念,从脑海里认识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再苦孩子”的道理,举家携妻带孩走出家门,把孩子送进了内地发达县市的学校接受教育。如马街乡送妹村外出务工250户1045人,在外上学的有165户257人。
劳务产业拉近了城乡发展间的距离。以前城与村,农民与市民,一个天,一个地,相差甚远,成为多年亘古不变的篱笈。如今农民进城务工,经过一番拼搏后,随着自身技能的不断提高,有的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带回不少的资金和技术,返乡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生活不逊于城里人;有的与城里人结婚生儿育女,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变成了“城市人”,破除了城乡二元制的束缚。
二、南部边疆地区劳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全州劳务输出的现状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投入少,见效快,效益明显的重要扶贫措施来抓,多措并举,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20__年成立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__年成立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会。有固定的输送路线,如弥勒、泸西输往广东,__输往浙江、福建,绿春输往上海等。20__年,全州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625人,创收入9083.25万元。20__年,__县集中力量,一次性有序输出20__余人到浙江嘉兴家俱厂务工。目前,红河州劳务输出已由过去群众自发组织,小打小闹,规模小,没培植成一项支柱产业转变为政府组织、规模输出的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二)南部边疆地区劳动力资源状况
南部边疆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大量农村富余劳力闲置在农村里。20__年,__县有34万农业人口,劳动力20万人,富余劳动力7.8万人。除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3.5万人,目前农村仍未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达4.3万人,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毕业学生近千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荒费在农村。
(三)南部边疆地区劳务输出现状
物竞天流,适者生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不甘贫穷,千军万马涌入务工的潮流中,寻求脱贫致富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__县外出务工者达3508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5266人,占15%,第二产业8615人,占25%,第三产业18333人,占52%;自发转移13841人,占39%,亲朋介绍5917人,占43%;媒体引导1414人,占15%,政府组织1333人,占9%,其它3221人,占23%;年龄大小不一,以青壮年为主。16岁至35岁4.51万人,占57.97%,36岁至45岁2.24万人,占28.79%,46岁至60岁1.03万人,占13.24%。全年劳务收入约12787万元,人均劳务收入3653元。输送城市主要有浙江、福建、广东、深圳、上海、昆明、西双版纳,州内外县主要有建水、个旧、石屏,县内乡外有南沙、新街等地,主要从事建筑、种植、公路、采矿、商业营销、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食品加工、厨师、家政服务等。
三、发展劳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素质和就业层次低,收入低。据统计,20__年,__县富余劳动力7.78万人中,小学文化及以下的4.68万人,占60.1%,初中文化的2.58万人,占33.2%,高中及以上文化0.52万人,占6.7%。__县外出务工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影响了收入。劳动者素质决定就业层次。打工者文化程度低,加之未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能胜任高层次的技术型、智能型工作,只能从事简单、粗重的体力型工作,其中大部分甚至不能入厂进车间,只能依靠打零工卖苦力维系生计。以南沙为例,从事装璜、维修等技能型的人员廖廖无几,而上下工、搬运工等粗活却比比皆是,供大于求。
(二)组织化程度不高。南部边疆地区劳动力输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粗放无序,大多数打工者以亲缘、地缘、人缘关系为依托,80%以上是通过家庭成员和亲邻帮带、介绍和示范外出务工,而经劳动部门有组织、有计划输出的比重甚小。20__年__县有组织输出仅1333人,占总数的35084人占9%。由于盲目外出,每年约有近1/7民工因找不到工作无功返乡,甚至饿肚子、连路费钱也没挣着的大有人在。
(三)兼业性和季节性强,工作不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大都保留着土地承包权,相当一部分打工者心系两头,“身兼数职”,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具有兼业性和季
节性。一般来说,家庭劳动力较多、工种较好、收入较高的,在外务工时间较长,反之则短。这种亦工亦农、往返奔波式的打工,工作往往不稳定,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四)政策限制多,管理服务不力,难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部分地区对外地民工在户籍登记、居住、招工、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歧视性政策,影响了农民进城打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民工文化水平低,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加之劳动部门对输出劳务缺乏法律援助、跟踪管理和服务,部分企业存在用工不签协议、工作超时超强度、拖欠工资、安全防护不力等现象层层不穷。有的民工连签合同的意识也没有,即使签了,也不懂如何来维权,一旦出事故,只能自认倒霉,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五)观念陈旧,不愿外出打工,浪费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
南部边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民族风俗,人们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比较严重,不愿或不敢外出,如今还有很大部分有“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换油盐米”和“金窝银窝不如我的土窝”的落后思想。再者,外出务工者背井离乡,居无定所,住着简陋的房屋,生活条件差,没有吃苦耐劳劲头,缺乏创业精神,无功而返。__县富余劳动力77738人,转移35084人,还有72654人闲置在农村,制约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速度和规模。
(六)缺乏资金,成为制约劳务输出的“瓶颈”。兵马打战,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劳务输出就没有保障。据统计,政府有序输出1个劳务者,需投入600元,因工作不稳定性,垫支后难以收回。加之每年开展的培训,需要大笔资金。发展劳务产业的诸多措施和计划,因“囊中羞涩”而难以顺利开展,制约了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
(七)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纳劳动力极其有限。
南部边疆地区缺少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力量薄弱,就地就近劳务输出难、岗位稀少,难以消耗社会庞大的务工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南沙电站招用130余名本地民工从事保安、建筑施工、后勤、文秘等工作,为__县劳务输出提供了较大空间和环境。若多有几家像南沙电站一样就业空间大的乡镇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大有希望。
四、南部边疆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南部边疆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发展劳务产业列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头等大事,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惠民工程来抓,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工作机制。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和服务,引导劳务输出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结合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劳务输出作为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民心工程,摆上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像抓“千村卫生公厕”和重要项目建设一样抓劳务输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组织机构、领导责任制和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良好局面。真正将劳务输出放在心,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是加强劳务输出基层队伍建设。目前,__县有14个劳务保障所15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4个4人,远远难以满足新时期劳务输出工作的要求。乡镇至少要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管理工作,为各类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搭建强有力的平台。村级成立服务站,由村委会主任兼职,每个月由各乡(镇)政府拔出50-100元的作为其报酬。
三是发展订单劳务。__县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劳动保障部门、福建省石獭市富贵居鸟鞋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冠彰公司、昆明家政服务公司及州内多家签订劳务输出订单,在此基础上,要扩大订单劳务,派人专门实地了解外省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广泛收集劳务市场信息,洽谈合作意向,发展订单劳务,拓宽就业岗位。
(二)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务工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部边疆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充分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而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最关键是提高劳务者过硬的技能和素质。通过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载体,切实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务农向务工经商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一是创新培训专业,提高就业层次。目前__县培训专业主要有杂交水稻、热带水果栽培、稻田养鱼、制茶、餐饮服务等,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层次,逐步从从事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如电焊工、汽车维修、烹调、电工、钳工、木工等技术含量相对高、收入稳定的专业。二是突出培训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认真搞好培训与就业的衔接。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三是积极筹措培训经费。就业、教育、扶贫、农业局、农广校、财政等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切实保障培训经费。
(三)立足本土,以产业化带动全方位就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部边疆地区除拓展外部就业环境外,还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开发和创造更多的就业环境,增强“造血”功能。__县要按照“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发展战略,紧紧依托旅游、热区、水能、矿产等四大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黄金、铅、锌、铜、铁等矿产和水电产业,着力打造矿产、电力、糖酒等产业群,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实现大资源促进大开发,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发展拉动大就业。旅游产业既能富民,又能富县。__哈尼梯田是__民族特有的象征,是民族文化大品牌,更是商机无限的朝阳产业,要以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为核心,形成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旅游业。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着力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实现__县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造富一方百姓。
(四)建立劳务市场,构筑劳务输出平台。
劳务市场网络建设滞后,劳务市场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南部边疆地区劳务产业的发展。由于边疆南部地区地处边远山区,交通滞后,信息闭塞,大部分务工者在缺乏信息引导的情况下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方针,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培养劳务经纪人,鼓励个人创办集劳务培训、信息收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实施劳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形成县、乡、村、组资源共享的劳务信息平台,积极为广大群众公布最新劳务信息,引导劳务输出合理有序流动。
(五)强化管理意识,切实优化劳务输出环境。
服务是无形的资源,也是生产力。热情、文明、高效、优质的服务能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一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制定优惠政策,在农村低保、医疗合作、信贷资金、扶贫济困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二是优化制度环境。通过制定责任奖惩制,年终表彰先进乡镇。同时,注重树立典型,抓示范,扩大影响力,打造劳务品牌。二是优化政治环境。对涌现出来的务工致富能手和代表,安排一定的名额入选县乡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集中民智,建言献策。四是优化宣传环境。开展劳务输出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巡回到各乡镇进行宣讲,通过宣传优秀务工者的亲身经历和致富历程,感染广大农民,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激发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