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1-02-01 09:14: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小农生产扶持政策在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关键词:小农生产、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一、引言

小农生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为了促进小农生产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然而,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如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调研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参考。

二、政策的实施情况

1. 政策的宣传和推广

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是政策实施的基础。调研发现,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宣传和推广小农生产扶持政策,包括政府网站、媒体报道、村级宣传等。然而,一些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宣传方式和内容还有待改进。

2. 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是政策实施的关键。调研发现,政府部门在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扶持机构、建立政策落地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还不够,存在一些问题,如执行不到位、资金不到位等。

三、政策的效果分析

1. 改善农民收入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善农民收入。调研发现,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通过提供补贴、优惠政策、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等原因,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还不够快。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调研发现,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式,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策执行不力,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政策执行不到位

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策的宣传、落地和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2. 资金不到位

资金不到位是当前政策实施的一个主要挑战。政府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小农生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充分。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小农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解决当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农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小农生产、扶持政策、问题、对策、调研

一、引言

小农生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为了促进小农生产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不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调研和分析,旨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政策宣传不到位

政策宣传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调研发现,一些农民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宣传方式和内容还有待改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宣传政策,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度。

2. 政策执行不到位

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加大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的处罚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3.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政策实施的一个主要挑战。调研发现,政府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小农生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充分。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小农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落地和使用。

三、对策研究

1. 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宣传政策,如政府网站、媒体报道、村级宣传等,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度。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政策宣传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宣传方式和内容。

2.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大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的处罚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3.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小农生产的资金投入。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落地和使用。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四、结论

通过对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到位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当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小农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篇三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一、兰陵县小农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1、区域、层次、结构情况

兰陵县总耕地面积161.7万亩,农村人口114.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其中,低山多分布于西北部的鲁城、下村、车辋等乡镇,面积3.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9.6%,大多数由农民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少部分山地被村集体对外承包,以林果种植为主。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平原之间,面积3.3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8.4%,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种植小麦、花生等作物。平原多为东、西泇河、汶河及沂河冲积、分洪而成,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平原南部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土地交由亲友种植较多。大规模流转的情况并不多见,全县流转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个。平原东部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蒜、露地蔬菜为主,基本仍为传统家庭种植模式;平原西部地区主要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主,少部分由合作社、村集体等流转承包建设大型蔬菜种植基地。

2、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农生产情况

兰陵县共有1084个贫困村,贫困户31724户,主要集中于车辋镇、下村乡、鲁城、矿坑等山区乡镇,少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山区贫困村中,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劳动力不足。受限于种植知识、劳动能力、水电等生产条件,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粮食、花生等种植,且基本上都将大部分土地转给子女,自己保留1亩左右土地,种植一些蔬菜自用或种植花生用来打油食用。每亩折合收入600元左右,收入微薄。

3、不同行业小农生产、兼业及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兰陵县主要有粮食作物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除南部乡镇进行小麦玉米轮茬种植,东部乡镇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大蒜、牛蒡、露地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特点是季节性较强,农闲时青壮劳力多到县城及周边私企打工,农忙时基本上全部回家劳作。以大蒜区种植为例,蒜农收获大蒜后一般种植玉米,闲暇便到县城劳务市场打工,接到活的情况下,一天能得到100元左右收入。蒜农主要收入来自大蒜销售,一般蒜农家庭平均种植在5亩左右,多的承包他人土地能种到10亩。2017年行情下,每亩蒜薹、蒜头销售收入1.2万元,每户大蒜种植收入在6万元上,除去农资、种子、人工,每年大蒜带来纯收入5万元,但总收入与大蒜价格相关性强,2017年大蒜价格在2.5元徘徊,农民投入大于产出,去年扩种的蒜农更是亏损严重。西部乡镇农民收入基本来自于大棚蔬菜种植,多为黄瓜、辣椒、食用菌等品种。辣椒种植区每户平均拱棚300米,3亩左右,轮茬种植大棚辣椒与生菜,一般年份带来纯收入2万元。黄瓜种植区一个大棚5-8亩,一般年份收入8-10万元。常年轮茬种植,基本没有农闲的时候。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兰陵县省级龙头企

业达到1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53家,其中蔬菜产销合作组织500多家,家庭农场368家,种植大户26家。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等流转农民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种植规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利源、家瑞合作社入选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更多的合作社入选后续基地,提高当地蔬菜基地种植管理水平和蔬菜品质,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二、扶持小农生产、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

1、引导小农发展联合与合作

兰陵县利源、家瑞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流转农民土地后,建设设施大棚发展蔬菜种植,村集体集中收取承包费,农民可分得承包费,也可承租开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农资供应、收购销售。一方面对原有家庭种植模式的提升,提高了蔬菜品质。另一方面,入选上海市外延基地后,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农户种植的蔬菜可以直销上海市场,蔬菜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农民受益。会宝山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会宝山流域山地,发展特色果木种植,开展生态旅游农业、农家乐等,农忙时节雇佣农户参与相关农业生产,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扩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2、发展社会化服务,引导小农参与适度规模经营

县供销社与鸿强合作社开展蔬菜育苗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提供育苗嫁接、蔬菜植保、农资直供、蔬菜收购等服务,减轻了农户种植负担,农民可以在家庭劳动力承受范围内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向城等蔬菜区农民除种植自家土地,逐步开始流转外出务工人员土地增加种植面积,平均种植面积扩大了2亩,年收入提高2万多元。

县供销社与众利合作社合作,加强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带动,在新兴镇太子堂村,流转农民土地1650亩开展规模化种植,发展周边农民、农机手等入社,面向社员提供粮食联合收割、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烘干销售等服务。农忙时节,集中承接农机作业订单向农机手分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降低了种植成本,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三、小农生产在提升传统农耕文明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小农生产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以此构建起来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文有家族一章提到,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传统的农耕文明,基层家族实现了很多社会治理的功能,而且稳定持续了千年。近代以来,农村社会格局发生很大的变革,合理有效的利用这种传统秩序,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补充或对农村基层证券的有效监督,可以在农村生态文明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传统的小农生产,投身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不同于西方农场的形式。农民闲暇之余,自发组织形成了很多文艺形式,如东北二人转、扭秧歌、柳琴戏等,正是在农闲时节,丰富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合理的利用农村传统治理结构,有效补充、监督农村基层组织。引导和丰富农民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对于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小农生产酒香也怕巷子深。小农生产,相较规模化生产,农民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更多。农民对待农作物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对农业有感情的农民会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庄稼,更容易种植出一些原生态精品。但是相对于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掌握的宣传渠道少,生产的特色精品没有宣传、销售的渠道,只能依靠远近的口碑和上集市摆摊售卖。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的服务部门,提供公益性的宣传推广渠道。

2、地块分散。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承包地大多保留,临时性将承包地流转给亲友等耕种。对于种植户来讲,他们仅仅耕种自己的承包地,规模太小,收入过低,流转亲朋邻里的承包地后,规模扩大了,耕地却不能连片成块,耕作十分不方便,机械化成本较高。

3、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 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效率低,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无所适从。以兰陵种植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推广的情况看,很多农户接受程度慢,只有看到别人用过,有了效果才会接受。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足,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较慢。

4、村社集体统的功能弱化。使农民共同生产事务难以解决。取消农业税前,村社集体可以收取共同生产费,从而可以为单家独户提供诸如灌溉、机耕道建设、植保等等服务,现在村社集体权力弱化,农民集体行动难乎其难,小农产中环节不得不各自为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难度大幅度增加。比如集体灌溉解体,农民就只能打井灌溉,以前每亩地灌溉成本为20元,现在可能100元还灌不好。部分山区土地不通水不通电,农业生产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五、相关意见建议

当前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生产是农业稳定的基础,地方干部、基层群众关于把握好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与扶持小农户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1、基层政府部门提供更多便利小农生产的服务。

比如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基层政府部门要更多的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组织农民进行电商培训,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第三方平台等积极推广,使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农产品走出农村。

2、引导村集体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强化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使村集体在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如修建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发挥引导作用,协助村民自愿调整零散的土地,形成连片成块,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