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挑战
脱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脱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根据最新的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2012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超过70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以下。这些成绩令人鼓舞,显示出中国政府在脱贫工作中的坚定决心和有效措施。
报告指出,脱贫攻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等项目,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通过建立贫困识别机制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源更加精准地投入到最需要的人群中。此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也为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脱贫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不完善,导致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受限。此外,部分贫困人口因为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水平较低,难以融入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另外,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机会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实施,以确保脱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水平。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和改进脱贫工作,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关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揭示贫困原因与解决之道
脱贫攻坚是中国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贫困问题,近期进行了一次脱贫攻坚调研。这次调研报告揭示了贫困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脱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调研报告指出,贫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导致经济发展受限,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其次,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此外,一些贫困人口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难以融入现代产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水平。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此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确保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此次调研报告的发布对于推动脱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了解贫困问题的根源和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提高脱贫工作的效果。同时,调研报告还呼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脱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揭示了贫困原因与解决之道,为推动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我们应该根据报告的建议,加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从贫困中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三
市委、市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6月22日,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协商议政。此前,市政协组成4个调研组,就这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成绩与做法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暑,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注重加强领导。成立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四级书记联动抓扶贫,明确脱贫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到村、到户。坚持专项督查,严肃问责问效,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二是切实澄清底子。制定《信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户填写《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入户档案》,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错。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万,贫困村527个。三是搞好结对帮扶。全市36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并包保贫困县脱贫,市直121个单位定点结对帮扶全市121个贫困村,省、市、县共派出892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四是做到分类施策。坚持转移就业扶贫,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发展优势产业,让出不了门、就不了业的贫困群众就地发展生产脱贫;强化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激励、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科学实施搬迁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和救助到户到人。
二、困难和问题
我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临诸多困难。
1.精准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识别精准的五清工作虽然阶段性完成,但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农户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较强,准确把握和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9个县区的精准识别准确率只有92.8%,再识别、新录入仍有一定空间。扶贫对象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
规程。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跟进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推进一些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
2.扶贫行动方案出台缓慢。我市已经制定了《信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了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的工作目标,但3个重点县和一些行业扶贫方案还没有出台。如金融扶贫尚未破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缺乏行动计划,政策兜底还没有实施细则。
3.产业扶贫拉力不足。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方兴未艾,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本地就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成长阶段,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不足,转移就业有限。产业扶持刚刚起步,有的尚在制定扶持规划,有的尚在探索扶持模式。
4.宣传引导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志气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个别群众不能正确理解脱贫政策,游说上访,争贫不真贫。一些贫困户不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好高骛远,不愿参与扶贫项目。如商城县在省妇联大力支持下,开办为期两个月的月嫂家政培训班,仅有13人参加培训,却无一是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工作检查的多,业务指导的少。
5.社会帮扶氛围不浓。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机构虽然热心公益和慈善活动,但没有有组织、有目标地参与脱贫攻坚。一些帮扶部门虽然有脱贫帮扶任务,但计划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在已经明确的四结对、四协同中,产业集聚区、乡贤人士行动迟缓,有的尚没有动员。
三、意见与建议
脱贫攻坚是我市目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聚焦精准完善机制。牢固树立精准意识,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精准脱贫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取向,突出特惠和滴灌,因户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日常督查、年度核查、第三方的评估调查有机结合,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及时性,有力促进各项扶持计划的落实,做到真扶贫、实现真脱贫。
2.及时出台各项行动计划。财政、发改、交通、教育、民政、旅游、国土等部门要按照省、市分工方案,深入调查研究,牵头制定支持脱贫攻坚的行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脱贫、产业脱贫、医疗救助脱贫和政策兜底脱贫。帮扶单位、乡村要制定和完善因户施策的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时限、措施、进度,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各项扶持措施应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茶叶、畜禽、水产、油料、花木、林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立足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基地。三是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4.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市、县财政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市财政的奖补资金应提前或及时拨付县区,各部门应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覆盖。二是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类资金统筹整合,相互配套,形成扶贫投入合力。
5.强化扶贫工作创新。抓住信阳是国家第二批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为载体,在优化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拓宽产业扶贫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路径。将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新业态、新方式引入扶贫开发,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合作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采取租赁、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在新县、光山县开展扶贫+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创新扶贫保险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将贫困户整体纳入农业保险,保障全市贫困群众脱贫零风险。
6.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规定,做到脱贫政策家喻户晓。坚持鼓干劲、聚能量,引导干部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全国扶贫日等重要时段,突出宣传帮扶典型、脱贫典型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事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7.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等主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组织百家以上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搭建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扶贫的工作平台,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扶贫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捐助款物、助教、助医等扶贫济困活动,壮大脱贫攻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