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挖掘潜力,促进农村发展
摘要:本篇报告旨在对帮扶工作组驻村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村民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机会和问题,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民的需求和期望。在报告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挖掘农村潜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潜力的挖掘
1. 创新农业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入。例如,推广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农民提高种植技能。
2. 发展特色农产品:根据农村的资源和条件,培育和开发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例如,开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推动农村产品的品牌建设。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例如,开发农家乐和农业观光项目,提供农村旅游服务。
2.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村产业的发展。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
三、改善农民生活
1.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例如,建设农村学校和培训中心,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例如,修建道路、供水和供电设施,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卫生服务。
结论:通过挖掘潜力、促进农村发展,我们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加强组织与协调,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摘要:本篇报告旨在对帮扶工作组驻村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强组织与协调,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工作组成员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了解到了工作组成员的需求和心声。在报告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加强组织与协调,提高帮扶工作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与协调
1.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例如,设立工作组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和共享工作信息。例如,建立工作组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和交流。
二、提高帮扶工作的效果
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根据驻村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帮扶目标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例如,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的重点和方向。
2.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例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三、加强工作组成员的关心与激励
1. 关注工作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加强对工作组成员的关心和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例如,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关注工作组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 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根据工作组成员的表现和贡献,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例如,设立优秀工作组成员奖励机制,表彰他们的工作成绩和贡献。
结论:通过加强组织与协调,提高帮扶工作的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实现帮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 篇三
帮扶是以先进带动后进,优势带领劣势的一种优势群体帮助扶持相对弱势群体的形式和手段,运用的地方非常的广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1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
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 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