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

时间:2019-06-02 08:48: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肉牛存栏数量逐年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肉牛产量稳定增长。本文将对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肉牛存栏数量逐年增加。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养殖户对肉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肉牛存栏数量达到了1.2亿头,较2010年增长了2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肉牛产业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支持和投入。

其次,我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基地。这些养殖基地依靠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肉牛的产出效益,推动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我国肉牛产量稳定增长。随着肉牛存栏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我国肉牛产量也在稳步增长。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肉牛产量达到了8600万吨,较2010年增长了1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肉牛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供应。

最后,我国肉牛发展面临一些挑战。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管理,提高肉牛的产出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肉类产品。

(字数:627)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肉牛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还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本文将对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肉牛品种逐渐优化。近年来,我国肉牛品种的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适应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的肉牛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国肉牛养殖模式逐步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肉牛养殖模式逐渐从传统的散养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模式转变。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养殖户可以提高肉牛的产出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

再次,我国肉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我国肉牛产业也在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药物使用控制和屠宰加工监管,我国肉牛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一举措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健康的肉类产品,也提高了我国肉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我国肉牛产业面临一些挑战。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肉牛养殖的规模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管理,推动肉牛产业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应加强品种改良,优化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肉类产品。

(字数:649)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一、发展现状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肉牛产区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二、我国肉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距之大。

2.良种化问题突出。我国的牛肉生产水平低,除饲草料供应不足、饲养方式落后、疫病防治体系不完善外,品种是决定个体生产性能和牛肉质量的主要因素。我国肉牛业起步

较晚,一般只重视牛肉增产问题,对种牛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少,我国的肉用品种培育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目前,存栏的肉用种公牛大

部分是引进的活体或胚胎,还有一部分是引进纯种的繁育后代,这些牛占存栏种公牛的93%。

据统计,全国种公牛站每年只能生产肉牛冷冻精液2000万剂,可配1000万头能繁母牛,而全国存栏能繁母牛有4000~6000万头,意味着人工授精量不到能繁母牛的1/4,每支肉牛冷冻精液售价1~10元,饲养种用公牛的经济效益很低,而且优秀种公牛在肉牛发展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国内地方品种虽然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肉质鲜美的特性,但是由于生产速度慢、屠宰率低,农户都喜欢用进口牛来改良地方黄牛,地方黄牛冻精需求逐年减少,种公牛站经济效益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地方黄牛公牛数量急速下降。目前,全国种公牛站存栏鲁西牛公牛只有3头,秦川牛6头,南阳黄牛8头。与2000年相比,南阳黄牛减少了15头,秦川牛

减少了11头。

3.饲养规模小。我国的肉牛饲养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饲养为主,一般每户饲养都是三五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们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据统计,2002年,内蒙古年出栏3000~4999头和5000头以上的场(户)数各

有1个,而美国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肉牛散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

4.产业化程度低。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把分散养牛户的饲养、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与千

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化。

无论是企业数量、规模,还是加工能力,我国肉牛加工企业的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难以形成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国外大型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大都在几十万头,而我国肉牛加工企业却为几万头、十几万头左右,且不能满负荷运转,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据报道,2003年,内蒙古肉牛加工能力仅相当于牛肉总产量的42%,而牛肉实际加工率约为13%。

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开展工作较少,市场开发明显不足。牛肉产品销售上,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价格便宜,不能体现不同档次牛肉的不同价格。我国的肉牛基地和肉牛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

业化链条。

三、发展我国肉牛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