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兴工强市工作报告 篇一
市委兴工强市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市委充分发挥兴工强市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工业化为主线,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是我市委兴工强市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成果。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市委围绕工业发展,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整合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我市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二、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我市委注重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委建立了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委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市委认识到人才是兴工强市的重要支撑。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引才政策,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我市发展。同时,我市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委有效提高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兴工强市提供了强大支持。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我市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了环境质量。同时,我市委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
我市委积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宽了市场渠道和发展空间。我们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促进地区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委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推动我市工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市委将继续坚持兴工强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努力推动我市工业迈向更高水平。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委兴工强市的目标必将实现。
市委兴工强市工作报告 篇二
市委兴工强市工作报告
兴工强市是市委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兴工强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是我市委兴工强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一、加大工业发展力度
我市委坚持以工业化为主线,加大工业发展力度。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工业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我市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委有效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增长。
二、优化产业结构
我市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整合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我市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三、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我市委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委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市委认识到人才是兴工强市的重要支撑。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引才政策,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我市发展。同时,我市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委有效提高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兴工强市提供了强大支持。
展望未来,我市委将继续坚持兴工强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努力推动我市工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兴工强市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委兴工强市的目标必将实现。
市委兴工强市工作报告 篇三
企业家集体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很少,也不容易组织和协调,市委、市政府这次大规模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给企业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企业家也非常珍惜,全程仔细看,用心听,认真学,集体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都很强,体现了新时期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和良好形象。整个活动安排紧凑合理,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热情接待,细致安排,所考察的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转型升级的典型性、针对性、代表性强,是整个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缩影。随团参加考察活动,三天之行,收获颇丰,感想和体会最深刻的,主要有三点:
一、坚持不懈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始终如一抓好工业经济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新型城市化的主要产业支撑,是反哺农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从所考察的地区看,既有鄞州、萧山这样全国领先的先进地区,也有宁海这样的全省中等发达地区,还有婺城这样与我市发展阶段相近的地区。这些地区无一例外都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举措。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在相当长时间内,在全面完成工业化任务之前,都应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真抓实干,务实提升,努力推动工业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现阶段,尤其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重点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市委科学谋划,系统布局,逐步完善了“五位一体”战略发展体系。工业、服务业、新农村建设、基层基础等各项工作的抓手更加科学系统,更加清晰合理,更加扎实有力。要充分认识到,“五位一体”各组成部分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我认为,“兴工强市”主战略、“工业新城”在“五位一体”战略体系中,始终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抓工业的氛围已经形成,抓工业的机制更加完善,不能认为市委、市政府抓阶段性工作是削弱或者冲淡抓工业发展的力度。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工业经济的战略没有变,重点没有变。今后,我市要更加突出“兴工强市”主战略,更加注重处理重点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把抓工业作为一种常态,狠抓落实,有号召、有部署要抓,没有号召、没有部署,也要自觉地抓,努力把传统的工业基础转化为工业发展的优势,进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二是整体推进与个体促进的关系。工业经济的发展,整体上需要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创造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也需要各企业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经济主体作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工业平台的拓展建设,山海协作示范园、十里牌工业园、莲华山工业园等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争列省大平台项目也在积极对接争取。在上级政策趋紧、各地普遍土地制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市工业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工业经济是由众多工业企业所支撑的,我们在抓好工业平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往往并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土地需求、政策扶持、与群众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企业自身无法协调,需要各级领导甚至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才能解决。市委、市政府应该更加关注这些企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基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围墙外的事情”,以便于企业家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管理,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扩量与提质的关系。此次考察,共有1县3区,鄞州、萧山两地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更高级发展阶段,工业提质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其更主要的任务;婺城与我市总量相当,情况相似,其提出的“扩量提质,侧重扩量”的工业发展方针,对我市更具有借鉴意义。没有一定总量的支撑,就谈不上质的转型提升。立足我市现有的工业经济基础,把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作为当前的工作指导方针,仍然是我市不可回避的明智选择。同时,我市要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在扩量的过程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循环经济型、绿色低碳型为导向的产业;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选资”,大力引进大项目、关键项目,培育引进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企业,推进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做大、结构做优。
二、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三、牢固树立服务企业主体意识,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实现“一高两进”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把培养、扶持企业家成长作为党政工作的大局,造就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支持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一是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力量、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企业家把企业办好,就是在尽社会责任,就是在为地方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人口就业作贡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摆正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干部和企业家的关系,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尊重企业家的人格,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二是创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鄞州区委书记在两地交流座谈会上曾举到一个例子,该区成立碳维基金时,党委政府未经发动,企业家就自发捐助7000万元。这既反映了当地企业家的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反馈社会意识浓厚,也说明了当地企业对党委、政府的高度信任,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当然,这也是和党委、政府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服务氛围分不开的。服务企业,除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出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现实难题外,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多一些主动服务的意识,少一些故意刁难的作风,多想一些解决问题的变通办法,少讲一些规定的条条框框,多提升效率,少推诿扯皮,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促进企业在健康成长、稳健发展。三是树立善待企业家的良好风气。关心企业家,就是关心企业,就是支持经济发展。要从政治上关心企业家,鼓励优秀企业家参选人大代表,吸收优秀企业家担任政协委员,通过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社会贡献奖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评选等,给予相应的社会地位。及时宣传和表彰企业家的先进事迹,鼓励企业家为社会作贡献。要从生活上关心企业家,对个别企业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太挑剔,不能以公务员的标准要求企业家,要看到企业家的主要方面,宽容其缺点,并帮助其改正,真正营造一种宽容、宽松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