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探寻传统技艺的价值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加深对传统技艺的认识和了解,我参加了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验到了传统技艺的价值和发展,并对其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一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这家作坊专门从事传统陶瓷制作,他们采用传统工艺和工具,手工制作各种精美的陶瓷器物。在作坊里,我亲眼见到了陶艺师傅们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他们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的器物,然后经过烧制和上釉,最终制成了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观察和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陶瓷制作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
在与陶艺师傅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许多传统技艺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作坊的负责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他们开设了陶艺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他们还与设计师合作,将传统陶瓷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陶瓷产品。这些努力不仅让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为陶艺师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技艺的价值和重要性。传统技艺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传统技艺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传统技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我参加了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一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这家作坊的主要产品是传统的刺绣艺术作品。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法。在作坊里,我亲眼见到了刺绣师傅们巧妙的手法和精细的工艺。他们用针线将各种图案绣在绸缎上,创造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这些作品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观察和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
在与刺绣师傅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人们更加注重快速和方便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手工艺的需求逐渐减少。这给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传统手工艺,他们通过创新和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在线销售和品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传统手工艺品。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传统手工艺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为了能更好地保护教育文物资源,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做到对多地区教育文物的掌握和了解,为教育文化博物馆作贡献,沈阳师范大学赴沈阳市教育文化遗产调研20**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王雷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沈阳市教育文物寻访活动,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更多的教育文物知识。
7月20日是我们小组活动的第一天。小组成员集体从东北大学出发乘车前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东门附近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旧址,那句激励了无数华夏儿女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少年周恩来在这里发表的。怀揣着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的崇敬和对这所小学的好奇,课题组决定把这里作为课题调研的第一站。由于对旧址具体位置不熟悉,课题组一行人在31℃的高温下,仅凭借着打听和地图的指引,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步行终于在一处胡同小路上找到了这所旧址。
旧址是一排类似于平房的建筑,中间的匾额上依旧保存着民国时期“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字样,院内有一尊高约5米的周恩来塑像,基座上刻着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警世恒言,石像上周总理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好像依旧注视着这个时代。学校院内有两栋二层阁楼,据管理人员介绍,这两栋楼就是原来的学生教室,由于时间久远早已破败不堪,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人,原址已经得到返修和保护,所有的建筑都遵循原有风格。通过了解这些,课题组成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那些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课题组成员查阅了馆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大量文字基础。
位于东北育才中学院内和中国医科大学院内的原满洲教育专门学校旧址、南满医学堂旧址一直在被学校使用,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位于原沈阳体育学院的汉卿体育场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早已被列为国家级教育保护文物,但因为资金短缺没能得到妥善维护,现在的汉卿体育场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令在场的课题组成员感到惋惜。
打击与失落总是接踵而至,著名教育家、原沈阳师范学院院长车向忱先生的故居也让调研小组心生伤感。除故居小楼外,周边已经卖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商品小区的建设,一座座高楼将故居映衬得矮小破败。小楼已经很难再现当年的情景了。但值得高兴的是,这里引起了沈阳市政府
的重视。就在调研小组进行考察时,小楼正在进行楼体的翻新修葺工作,并将这里列为沈阳市教育文物不可移动文物。课题组衷心希望,这里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维护,让这里早日成为竞相参观的场所。8月5日,按计划是课题组寻访的最后一天。经过半个多月的走访调查,课题组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六处教育文物遗址的寻访和考察工作。有伤感也有欣慰,成员们都怀着复杂的心情调查最后两处文物遗产,可事情往往与想象相悖。这最后一天,是整个调研活动中最苦、最伤心的一天,也许这一天的所见所感我们都会终生难忘。
寻找原沈阳市动物园西侧的原同泽女子中学旧址颇费了一番工夫。由于城市发展变化迅速,很多街路已经消失,多数建筑的门牌已经不见,这对仅能靠打听和资料寻找的我们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大难度。经过全组成员2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在一处即将拆迁的居民楼小区中发现了这处校址。破败的校门中是一片长满荒草的操场,操场北侧屹立着三幢民国时期的建筑,经证实这里就是张学良将军创立的同泽女子中学的旧址。三幢具有历史和教育价值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窗户已经损坏,透过窗口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残损的墙壁。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耐心寻找,终于在一处木板堆旁发现了一块写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看到这座见证了一个时期的教育文物竟被破坏成如此模样,课题组几个成员忍不住落泪。
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调查组成员徒步来到了位于原黎明机械厂后身的一处工地处。经多方询问,成员们最终找到了仅仅残存一排房屋的东北陆军讲武堂。青砖灰瓦依旧显示出当年的气派与威严。工地保安说这里已经很久没人过问了,但不知为什么没有被拆除。调查组在这里并没有发现标志牌或政府颁发的文化调研遗产证明,工地的推车在远处轰轰作响,无比的伤感袭上心头。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后,成员们离开了这里。
历史可以用来警醒后人,教育文物的保护和发掘能够给当今的人们以启迪和感悟。我们不知道,在当今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作出过卓越贡献的教育家和他们所留下的教育遗产还能保存多久。半个多月的调研实践结束了,值得欣慰的是,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教育文物的重要性并具体实施了相关的保护措施,颁布了相关法律。希望我们的调研活动能够激发起更多人对教育文物的保护意识,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博物馆的建立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