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发展调研报告(经典6篇)

时间:2012-01-05 09:32: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基层发展调研报告—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摘要:本篇基层发展调研报告主要通过对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基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本篇报告旨在为基层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意见,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引言

基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层面。然而,在当前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基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调研了不同地区的基层治理情况。我们还与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听取了他们对基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经济支撑和发展动力。

2. 基层治理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 政策落地难:一些中央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地,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4. 社会矛盾突出:一些地方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基层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强基层经济发展: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基层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基层经济的平衡发展。

2.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效能。

3. 加强政策落地落实:加强中央政策与基层实际的对接,确保政策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

4.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的预防和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基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我们相信,只有加强基层治理,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才能够推动基层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基层发展,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基层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基层发展调研报告—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摘要:本篇基层发展调研报告主要通过对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基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激发基层活力和提升治理效能的一些建议。本篇报告旨在为基层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引言

基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基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基层治理效能不高、基层干部作风不正等。为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调研了不同地区的基层治理情况。我们还与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层治理效能不高:一些地方基层治理效能不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2. 基层干部作风不正: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作风不正,存在懒政怠政、腐败等问题。

3. 基层发展动力不足:一些地方基层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激发基层活力的有效机制。

四、建议和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1.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3. 加强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基层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升基层治理的规范性和纪律性。

4. 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共治共建的合力,推动基层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基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明确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方向和路径。我们相信,只有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才能够推动基层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呼吁政府和各界共同关注基层发展,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基层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xx镇xx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xx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xx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xx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xx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xx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xx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xx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xx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xx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四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不断实施,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动,大量的农村优势资源向城市集聚,催生了大城市的繁荣,却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愈演愈劣,主要表现为农村孩子生存压力大,农村思想教育观念守旧,农村发展动力不足,三农问题是目前迫切继续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农村真正贫穷的原因

  一是教育不足。不管在城里还是乡下,没有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和依法治国的不断实施,过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盛况将很可能不会再有。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受教育基础差,没有过硬的技术专长,被现代社会消费意识裹挟而不自知并不自控。未来的公平更多的是机会公平,只有在竞争中胜出才有希望改变自己和家庭,未来传统家族和传统人情社会将会在时代进步中进一步瓦解,代之而起将是大社会。

  三是与城市互动不足。城市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农村的优势资源向城市集聚,从而在城市空间上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反观农村的发展,一方面,传统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极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更不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土地闲置浪费,使得农村生产力大大减弱,农

村失去了生机。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发挥了吸管作用,资源单项流动的结果,城市与农村互动严重不足。

  二、对促进农村发展的底层思考。

  一是农民需要被教育,唤醒沉睡的意志。农村家庭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靠子女上学改变全家命运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相反提供教育培训,唤醒农村家庭沉睡的意识才是更加持续可靠的根本法则。相对城市居民,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都极度匮乏,如果没有针对农民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农民想要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是十分渺小的。此外,农民长期居住乡镇,所见所闻十分局限,对于外界的认知比较片面,农民需要被教育,农村人应该要改变思维,解放旧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

  二是政府应该制定城市回馈农村系统方案。总体上看,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所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性提高,但是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农村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城市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优先富裕了城市,但是却变相掏空了农村。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城市回馈农村实施方案,启动城市反哺农村驱动农村发展计划,实现城市和农村良性互动。

  三是社会各界应该持续深挖剖析底层民生问题。我国的农村规模大,数量多,我国的农民基数大,贫困人口总量多,批判是知识分子的权利,但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三农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深度挖掘、热烈探讨和理性分析。社会各界需要发挥“覆盖面广,视角多维”的优势,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关注去挖掘去思考当下农村的生活现状,为农民的发展谋出路,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五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xxx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XX月——XX年XX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孝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xx,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 篇六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地域发展条件差,农户经济仍然相对滞后。使得我乡目前仍然存在有不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为了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危房情况,最近,我同有关人员深入到全乡各村,就危房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基本现状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乡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情况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

  1、分布范围广。从调查的情况看,住房困难问题和危旧房问题在大多数村都还仍然存在。

  2、工作压力大。这些住房困难户和危旧房问题大都比较严重。而且在这些农户中,能够自筹资金进行新建住房或者修缮的并不多。

  3、自建能力弱。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农户家庭经济普遍困难,都属于农村的弱势群体。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大病致贫型、身残力缺型、债务积压型、鳏寡孤独型。

  4、改造时间紧。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住房困难户对新建住房的要求比较迫切。而有部分危房户的住房则顶多能再坚持1—3年。如果今冬明春雪雨大,有的房屋还要缩短使用寿命,要是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或重建,很可能造成倒塌。将严重威胁极贫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建议及对策

  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乡党委政府执政为民具体体现。对此,应切实采取措施,把农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根据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现状,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分期分批的原则。对部分严重危房户和住房特别困难的农户要纳入首批计划,优先给予享受安置政策。对短期内无倒塌危险的危旧房农户,要做好思想工作,延期进行改造。二是以乡为主的原则。明确各乡镇政府是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主体责任者,增强超前意识,摸清底数,明确哪些该修,哪些不该修,制定好工作计划,确保真正困难无助的群众得到帮助。三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要确定好翻建和维修标准,切实保证该维修的不翻建,该小修的不大修。尤其是对重建户,要严格把握修建标准,确保每个极贫户都能及时住上放心房。

  2、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广辟渠道,多元筹资,保证财力投入到位。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关键。由于县乡两级的财政实力较弱,要把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必须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广泛筹措资金。一是县乡两级补一块。县乡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列出预算计划,挤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二是农民自筹一块。极贫户通过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自己拆借一部分资金。

  3、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肯于让利,积极扶持,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具体就是要做到“免、补、帮、送”。免,就是对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房屋翻建、手续审批、证照办理等各种规费,一律免收。补,就是根据极贫户房屋破损程度和家庭状况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补助标准,把危房改造补助金补到位。帮,就是以村为单位,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动员广大村民,组织义务帮工队,解决极贫户维修改造房屋的劳动力问题。送,就是对一些鳏寡孤独极贫户,要适当放宽政策,送他们去敬老院集中供养。

  4、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既是一项为民谋利的好事,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5、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解决一批,又会出现一批,要想彻底消除,必须从治本入手,强化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极贫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一要强化已改造房屋的后续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有些极贫户因外出打工等原因,举家搬迁,对已经修建完毕的房屋进行变卖或出租,导致政府修建他赚钱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解决今后的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中,要打破无论国家投资还是集体投资全归极贫户所有的现状,对极贫户危房改造的资金、物资,乡村两级要分别设置帐目,与极贫户签定协议,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不许变卖、抵押,更不允许用房屋还债。

  如出现上述情况,乡村两级有权收回房屋,用作扶持资金使用,而且对这类极贫户今后将不予扶助。二要强化现有危房治理。乡镇政府和各村委会,对农村贫困户的无房特危房问题,要经常抓,抓经常。要明确专人负责,对本地的贫困户房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处于危房边缘的房屋,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解决,避免积少成多。三要强化极贫户的造血功能。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仅靠各级政府的扶持远远不够,根本上还是要引导极贫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寻找致富项目,拓宽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如对那些家中有劳力的极贫户,要鼓励其外出打工赚钱,并要帮助搞好家中的生产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对身体有病不能干体力活的极贫户,要引导他们发展养殖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

基层发展调研报告(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