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自评报告【优选3篇】

时间:2012-09-08 05:40: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具有传统美德的新一代人才,各地纷纷成立了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我所在的地方也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

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工作以教育为核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提升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水平。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这一工作。

首先,我们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根据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家庭与社会、学校与社区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我们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质量,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传统美德教育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我们注重家校合作的建设。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传统美德的重要环节。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我们组织了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提供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在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传统美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在一些教师和家长中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同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其次,由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家校合作,努力把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打造成为育人的绿洲,为培养优秀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篇二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培养具有传统美德的新一代人才,各地纷纷成立了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所在地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推进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在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理念的引领和目标的明确。我们深入研究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目标和任务。我们明确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

在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方法的创新和效果的评估。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传统美德教育模式和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传统美德培养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同时,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措施。

在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我们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充足的条件和保障。我们与其他学校和机构开展合作,开展教育交流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传统美德教育的发展。

在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其次,传统美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在一些教师和家长中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同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

总的来说,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强资源整合和合作,努力把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打造成为育人的绿洲,为培养优秀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篇三

一、创建工作的背景

2.新区发展的需要。沈北新区成立以来,相继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旅游之乡、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区、省文明城区和新沈阳十大名片等殊荣。

新区的飞速发展,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10月,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沈北新区的历史、地域特点,按照新区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和谐沈北的发展定位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我们申报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并邀请了相关专家和教育局德育科共同制定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方案》。

二、创建工作的评估

为了更好的开展创建工作,我们制定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评估指标》(见附录2)。

一年来,全区创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各创建骨干学校按照区、校《创建方案》和《评估指标》的要求,在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经德育科逐校检查评估,基本上能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有方案和计划总结。

各学校认真落实区《创建方案》中的“四个结合”和“六点改革”【1】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设新颖鲜活、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在创建工作中,各学校普遍注重平台

构建。各学校做到家校区联动,定期开展家校互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和班级管理作用。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革命传统节日、专定节日及约定节日进行美德教育。建设充满浓郁美德氛围的校园环境。强化学科教学美德渗透,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

在创建工作中,各学校普遍做到严格管理,健全制度。注意有效评价。建立奖励机制。每年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奖美德之星。

上述活动的开展,保证了传统美德教育效果。初步实现了师德建设见成效;学生知晓美德、践行美德,道德品质发生积极变化;校园和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协调;涌现出践行美德典型人物、群体。

注释:【1】四个结合:传统美德与学校的课程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六点改革:教育观念体现时代性;教育内容体现层次性;教育途径体现整体性;教育方法体现多样性;教育队伍体现示范性;教育机制体现导向性。

三、创建工作的开展

1.以感恩教育为载体,促进创建工作。为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突出德育特色,我们以感恩教育为切入口,开展创建工作。

2012年 11月份,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了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

学校认真开展了“九个一”的活动,即举行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召开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班会;学唱一首以感恩为主题的歌曲(如:《感恩的心》);举办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报告会;开展一次“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制作一期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宣传板报;学生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学校组织学生在附近社区(村屯)进行一次公益劳动。活动中,收到带图片的资料信息216个。

通过创建活动,加强了德育队伍培训、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化了“三结合”教育。

同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陶冶了学生感恩的情怀。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高尚品质。

2.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优化德育途径。课程和教学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得出来的,是贯彻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如:通过教《诚实的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通过教《孔融让梨》进行谦让敬贤的教育,通过教《周总理的睡衣》进行勤俭朴素的教育。

《1》《2》《3》

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自评报告【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