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考察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05 08:1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习考察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借鉴先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促进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新进展,5月,由甘肃省妇联副主席徐亚荣、省妇联机关党委书记丁文建带队,省妇联儿童部、省教育厅及部分市州妇联主席一行12人,赴安徽、湖北、湖南三省,重点学习考察了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安徽省黟县宏村镇龙川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安徽省歙县霞坑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歙县民营寄宿制学校—育鸿留守儿童学校等,通过现场考察观摩、看资料、听介绍、座谈交流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启迪了思维,加深了思考。

一、考察看点情况

1、政府投资,项目运作型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是由省发改委支持资金40万元,县财政配套50万元,社会各界捐助20万元,为广大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活动、生活(住宿、就餐)一站式服务的公益性阵地。该中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走低偿服务、独立发展的新路子。由妇联对项目运作进行监督,对工作业务和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指导。利用乡镇(或学校)闲置房屋,由省发改委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房舍进行维修改造),使其具备宿舍、厨房、餐厅、洗浴室、卫生间、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电话吧、工作人员值班室等基本设施;当地政府配套一定的资金,配备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500册以上的图书、文体器材等;利用社会捐助资金完善留守儿童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争取电信部门支持免费安装亲情电话等。托管中心实行“保姆式”服务,吃、住、行、学习辅导、文体活动、心理关怀、亲情联络等都有专人负责,同时担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的一条龙服务。中心的留守儿童实行完全寄宿制,每两周回一次家,平时上学和周末回家均由托管中心负责接送。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工资由留守儿童每月交纳的管理费用中支出。每所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可辐射周边5—6个乡镇。目前,湖北省发改委已投入资金660万元,在全省建有农村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18所。,已列入省预算项目建设资金390万元,将在13个乡镇扩大实施。

2、民营带动,市场运作型

安徽省歙县民营学校——育鸿留守儿童学校,是由私人投资在县城建办的民营学校。主要接收对象为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学生有寄宿、非寄宿制两种形式。每名学生每月交纳400—500元,寄宿生相应增加。寄宿的留守儿童正课时间在全日制学校上课,放学后接回到育鸿留守儿童学校,晚上有老师进行作业辅导或学习书画、音乐等课程。学校设备主要以私人投入为主,当地县妇联、教育局投入少量文体器材,多为全国儿基会、省妇联配送。歙县被联合国儿基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确定为全国留守儿童社会干预试点县。

3、依托基层,村委会管理型

安徽省歙县霞坑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是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又一新尝试。主要由村委会为主导,整合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利用村部文化设施、场地、图书室、文体器具等与留守儿童共享。日常由村上指派专人管理,每周对村民开放,节假日组织活动,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主题活动,同时还聘请有特长的退休老教师,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绘画、写字等。县妇联投入元和少量的器材,平时进行指导检查。

4、多方协同,家校关爱型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龙川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主要是由县政府主导,县妇联牵头,教育局、团县委等相关单位和学校、乡村一级的关工委、综治机构多方协同,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爱。学校组织开展各类留守儿童关爱活动,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培训、劝导和说服工作,教育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劝说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双方一人外出务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二、考察点的特点及做法

总体看,湖北、安徽都是在全国留守儿童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的省份,四个点都是抓建的示范点。不论是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还是留守儿童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各项制度,都制作有一定的能够反映留守儿童工作的版面和标牌。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实际紧密,机制健全、多部门齐抓共管、设施配套齐全、覆盖面广、操作性强、资源共享氛围浓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细致,效果好。总结他们的做法,主要是:

1、坚持政府主导,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借政府部门之力,集中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困难。所看到的农村留守儿童示范点,都是借助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妇儿工委等部门及村委会的作用,齐抓共管。妇联充分发挥监管、协调、指导作用,调动政府及社会力量,进行资源配置和共享,实现以政府为主导,跳出妇联抓工作、着眼全局抓落实的社会角色定 位。

2、找准切入点,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氛围。在政府职能、家庭教育和外出务工人员需求之间找准切入点,开展各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政府履行职能抓稳定、抓教育、抓人口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寻求代管人;妇联正是抓住这一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3、多方齐努力,建立留守儿童长效关爱机制。各示范点管理规范、细致,有领导机构,有各项制度,有专人管理辅导,活动丰富,成效显著。有岗村结对、集体结对、个人结对,爱心妈妈结对等形式多样,开展活动有组织、有记载,有专人管理。留守儿童长效关爱机制初步形成。

三、甘肃省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的思考

学习先进经验,寻找自身不足。目前,甘肃省市县区均成立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省妇联创办的32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学习、生活等各项制度,配备了活动室、电脑、电视、电话、部分文体器材和留守儿童档案、成长记录、监护人登记表、外出家长登记表等软硬件设施,一些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爱心妈妈结对活动。但整体上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爱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从近两年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均开展了结对关爱活动,但不少市州主要是学校教师和爱心妈妈结对,五老队伍、广泛的社会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结对后联系及开展活动的次数有限,形式不多,不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假期时间尚处于失控、失教状态。

二是创建方式比较单一,管理运行难度大。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方式基本依托中、小学和幼儿园,政府投资,妇联牵头,统一配备图书、电脑、电视、文体器材等设施,学校和幼儿园提供室内室外活动场所,教师作为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和爱心家长一样都是提供义务服务。这种方式优点是整齐规范,覆盖面广,但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难度大,需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建新模式,不断完善长效运行机制。

四、建议

1、加强协作,理顺渠道,重视发挥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主管职能作用。近两年,甘肃省建办和即将建办农村留家儿童之家均在乡镇学校。特别是今年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政府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依托学校管好、用好这些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取得实效,仅靠妇联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主管作用,加上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参与、配合和支持,才能使留守儿童之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取得实效。

2、完善、细化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突出甘肃省特色。参照外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运行的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需进一步加强、完善、细化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使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突出甘肃省留守儿童工作特色。重点要在网络建设、家庭教育方面予以强化。强化对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形式、数量等具体指标要求,特别是对假期、课余时间和平时开展关爱活动的经常性和实效性做出有明确规定(如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与城市儿童拉手结对,空间互换体验活动等);对与留家儿童家长联系的方式、次数、培训、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大爱心妈妈、爱心家长、五老队伍、志愿者等结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壮大爱心结对帮扶队伍,灵活帮扶形式。留守儿童之家要开通互联网,使留守儿童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与外出务工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同时,对爱心妈妈、志愿者的结对条件、联系方式、开展活动形式、内容及次数要有明确的量化要求,以促进关爱活动健康、活跃开展。

3、拓宽视野,加大整合资源力度。在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方面广谋思路,多想办法,扩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的支持率和参与面。各级农村留守儿童领导机构、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结对关爱活动,要多方争取资金,利用当地儿童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发挥乡村、社区党政组织的作用,与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的留守儿童活动或服务中心,使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关护真正落到实处。

学习考察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察报告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