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篇一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市环保局积极探索,建立了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机制建立的背景和目的
我市地处工业发达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响应突发环境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市环保局决定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该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二、机制建立的主要内容
市环保局建立的应急联动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立联动机制:市环保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包括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应急联动的合力。
2.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市环保局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处置。
3. 加强应急演练:市环保局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可以检验机制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三、机制建立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市环保局建立的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响应: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形成联动的合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2. 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3.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实际应急处置中,各部门能够迅速行动,减少了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后果。
市环保局将继续加强应急联动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同时,市民也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篇二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市环保局积极探索,建立了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机制建立的背景和目的
我市地处工业发达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响应突发环境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市环保局决定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该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二、机制建立的主要内容
市环保局建立的应急联动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立联动机制:市环保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包括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应急联动的合力。
2.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市环保局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处置。
3. 加强应急演练:市环保局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可以检验机制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三、机制建立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市环保局建立的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响应: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形成联动的合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2. 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3.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实际应急处置中,各部门能够迅速行动,减少了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后果。
市环保局将继续加强应急联动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同时,市民也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篇三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
市环保局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市环保局认真落实**副部长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协议签署仪式时讲话精神,以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为核心,切实加强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市环保局拓宽工作思路,从六个方面入手,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全面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环境安全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长远的重要工作,是环保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和最底线保障。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安全防控工作,不断加大环境应急管理投入,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特别是今年,面对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环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设。
截止目前,共排查企业10941家,存有环境风险隐患企业2856家,关闭取缔615家,限期治理442家,初步建立了环境风险防范机制。
二、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数据库。在开展的环境风险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反复查、查反复,进行再排查、再整治,切实做到排查整治“乡不漏村、村不漏巷、巷不漏户”,全面掌握环境风险隐患信息,建立隐患档案和数据库,并纳入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落实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措施,切实按照“着力改造一批、重点监管一批、限期整改一批、清理取缔一批”的要求,坚决按照整改标准彻底进行治理。结合“12369”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管检查,对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发现一个、彻底整治一个。
及时组织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活动,落实后督察措施,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建立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实行隐患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实行“排查—评估—审定—治理—验收—监管”的环境风险隐患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涉重金属和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后督查,监督指导企业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隐患突出而又不能有效整改的,要报请当地政府实行停产整治或予以关闭。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能力建设,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各县环境监测站都具备了29项基本水质指标的监测能力,市环境监测站具备了100项以上水质指标的监测能力,要进一步优化监测方案,合理布置监测点位,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严格落实有毒有害物质三道监控防线的监测预警。
督促所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开展企业排污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监测制度,实行企业排污超标预警机制。在增设的两条有毒有害物质监控防线上,认真执行每月监测三次的要求,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制度。
充分发挥在线监测作用,进一步扩大在线监控范围,将具备安装在线监控条件的企业逐步纳入在线监控,并与监控中心联网运行。严格执行数据会审制度和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分析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出境河流断面的实时监控数据,异常问题要立即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出现严重持续超标的、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立即上报。
另外,冬季灰霾天气多发,容易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要加强大气环境风险源集中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一旦出现连续污染情况及时启动大气污染预警,采取特殊措施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
四、推进环境安全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
继续严格控制和限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及生产工艺。凡是存在严重环境风险而又不能有效落实管控措施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已经审批的不得投入试生产,必须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方可投入生产。
还要把环境风险评估与落实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将企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和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作为环评验收的基础条件,具备相关要
求方可通过验收。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三级联动”制度,出现在线监控超标、违法排污等行为环境监察机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将查处结果及时报送,与省厅搞好衔接。要对号称“零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的类似罗庄天正氨基酸厂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地查一查是否存在暗管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充分利用“12369”等群众信访渠道,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严厉打击土小污染企业。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修订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合作,制定分行业和分类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指导企业找准环境风险环节,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和水、大气、辐射等环境应急预案。
实行预
案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规范预案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研究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防护等相关内容,不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要积极协调,增设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增配人员,开展和参与环境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水平和环境应急综合应对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和环境应急体制机制,认真筹备参加全市跨区环境应急演练活动,配齐配强环境应急设备,在演练中提高应急水平、在实战中增强处置能力。
六、严格落实环境安全责任。环保部门是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环保部门主要领导是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始终把环境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亲自抓,到一线去指挥、去督促、去落实。
要明确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具体工作部门和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对不履行安全防控责任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要深入开展环境安全警示教育,以案说法,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企业负责同志的环境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