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拖老头” 篇一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有一个人常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他就是我家附近的一位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拖老头”。虽然他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但是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拖老头”是一个非常瘦小的老人,看起来已经七八十岁了。他总是穿着一件破旧的夹克,头上戴着一顶苍老的帽子。每天早晨,他都会背着一只大布袋,来到我们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旁边,开始他的“拖老头”之旅。
我记得有一次,我偶然看见他在垃圾桶旁边翻找着什么东西,好奇心驱使着我走过去看看。原来他正在捡拾一些被扔掉的旧报纸和破烂的纸盒,他把这些东西放进他的大布袋里,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笑容。我问他为什么要捡这些东西,他说他要把这些东西卖掉,换一些零花钱。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见“拖老头”在垃圾桶附近忙碌着。有时候,他还会遇到一些好心人,他们看见他在捡垃圾,就会主动把一些废品放在一旁,让他带走。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都感到很感动。虽然“拖老头”过着艰辛的生活,但是他从不放弃,勤劳地工作,为了能够赚点零花钱,维持自己的生活。
我和“拖老头”并不熟悉,但是我对他充满了敬意。我觉得他是一个坚强而勤劳的人,他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生活的可能性。他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努力着。他的坚持和勤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离开了那个小区,也很少再见到“拖老头”。但是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我都会心生感慨。他是我生命中的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的坚持和勤劳让我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难忘“拖老头” 篇二
在我生活的小区附近,有一个人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他就是我亲切地称之为“拖老头”的那位老人。尽管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是那段和他的相识与相处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拖老头”是一个看起来很瘦小的老人,他总是背着一只大布袋,来到我们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旁边,开始他的“拖老头”之旅。他会仔细地翻找着垃圾桶里的每一样东西,将一些被扔掉的旧报纸、废品和破烂的纸盒捡起来,放进他的大布袋里。我问他为什么要捡这些东西,他说他要卖掉它们,换一些零花钱。
在我眼中,“拖老头”是一个勤劳而坚强的人。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从不放弃,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生活的可能性。每当看到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时,我都感到很感动。他的坚持和勤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除了我,还有一些好心人也会给予“拖老头”一些帮助。有时候,他会遇到一些人主动把一些废品放在一旁,让他带走。这些人的善举让我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尽管社会上存在着不公平和困难,但是总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温暖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离开了那个小区,也很少再见到“拖老头”。但是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我都会心生感慨。他是我生命中的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的坚持和勤劳让我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我希望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够像“拖老头”一样,勤劳努力,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难忘“拖老头” 篇三
“拖老头”是我小学数学老师徐宏臻。他的特点好像天上星星数也数不过来。
“拖老头”这个雅号是小学同学所赐,就因为老拖堂(那拖得也太离谱了,有好几次都是校长来叫我们放学)。他拖堂时,总不讲题目要点,而在那先说一堆“废话”,不是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就是把题目一遍又一遍地“深情”朗读,而且唾沫横飞。再讲两个小时,估计也只能讲一题,说不定还讲不完呢。于是“拖老头”的雅号就像云一样飘了出去。
徐老师的外貌十分特别,一张“汤圆”似的脸,嘴角下有一颗黑痣。他的嘴巴与男子汉形象格格不入,居然是一张樱桃小嘴。他的个头不高却很胖。于是,我们总戏谑道:“徐老师的衣服很难买,长度好不容易够了,宽度却不一定够。”所以,他的工作服总是在地上拖着一截。更有趣的是他头发,一根根安稳地躺在那
儿,尽管年过半百,却没有一根白发。偶尔有同学打趣道:“老师,您这是上哪保养了?保养得这么好!”徐老师不假思索,全然不知我们是在拿他开涮:“我每天,不,一有空就拿起梳子梳头。梳头能使血液流通,这样白发当然少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我们全都笑得前俯后仰。徐老师上课从不用电脑,每次都用白粉笔在黑板上一丝不苟地写,课前黑板总被他那密密麻麻的粉笔字占满。因此,语文老师天天抗议:“有电脑你不用,天天用粉笔,把班里弄得全是粉笔灰。”说归说,徐老师依旧沉醉在自己的题目中,用十分自恋的语气说:“这哪是题目呀!这分明就是一篇散文诗嘛。”听了这话,我们都咬着牙强忍不笑,但终归忍不住,笑得呛声连连。
徐老师还有一辆心爱的“老爷车”,“永久”牌,估计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大。车上没有铃铛,但本身发出的“叮叮咚咚”声就是一个巨大的铃铛。他每次骑到学校,门卫一听,就会连忙开门迎接,这声音成了徐老师的代身符。
怎么样?徐老师可爱吗?虽然我已经离开徐老师门下,但弟弟还接受他的谆谆教诲。从弟弟口中,我仿佛又回到那熟悉、难忘的课堂。
【简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一方面得益于小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也源于徐老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徐老师的特点很多,诸如喜欢拖堂、坚持传统、生活简朴、和蔼可亲等等。小作者精心酝酿,合理截取,详略兼顾,主次分明,既突出人物形象,又契合文章要求,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