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作文1500字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著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和提升自身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论语》让我认识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书中的孔子强调了“仁”作为做人的核心价值观,他认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使我明白了做人要以诚信为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其次,《论语》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书中记载了孔子的一系列言行,他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善于引导和指导他人。这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谦虚、宽容、公正的品质,要有智慧和远见,要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明白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
最后,《论语》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书中的孔子教导我们要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要在追求物质和享乐的同时,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品德和精神层面。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要以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总之,读《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悟。它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习《论语》,我在思想和行为上得到了提升和改变,我相信,只要坚持儒家的价值观,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读论语有感作文1500字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智慧之书。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和提升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位智慧的导师,他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他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强调了仁爱之道,认为人们应该尽力做到仁爱、宽容、善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让我明白了做人的根本准则,一切行为都应该以仁爱为出发点,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书中记载了孔子的一系列言行,他注重自身修养,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引导和指导他人。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谦虚、宽容、公正的品质,要有智慧和远见,要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论语》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书中的孔子教导我们要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要在追求物质和享乐的同时,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要以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明白了做人的根本准则,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儒家的智慧为指导,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读论语有感作文1500字 篇三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经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么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
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必须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应该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时,他也不忘“游于艺”,当他闲居在家时,一改在朝中谨慎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当看到别人饱食终日,他便劝人下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动。总之,生活的快乐总是可以自己寻找的,生活的色彩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应该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今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择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