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高中作文 篇一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平实的笔触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丑恶和虚伪。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儒林之士,他们不仅以学问自居,更以品德高尚自傲。但是,小说却通过揭示他们的丑恶行为和虚伪本性,让人们重新审视儒林士人的形象。例如,书中的主人公孔尚任虽然是一个儒林士人,但他却是一个贪婪而无耻的人物,对待家人和亲友都不忠诚,只顾自己的私利。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愤慨和失望,也让人意识到儒林士人并不一定具备高尚的品德。
通过对儒林士人的揭露,小说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性是复杂的,无论是学问高深的儒林士人还是普通人,都可能有不堪的一面。我们不能仅仅以学问的高低来评判一个人,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学问只是一种工具,能否运用好这个工具,取决于人的品质和道德底线。
除了对人性的认识,我还从《儒林外史》中感受到了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小说中描绘的官场腐败、私人欺诈以及人情冷漠,都让人触目惊心。儒林士人以学问和道德自居,却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堕落,这让我深感失望和无力。
然而,小说并不是完全绝望的,作者吴敬梓通过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传递出了一些积极的价值观。例如,书中的孔家四兄弟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坚守正道,不为世俗名利所动,对家人和朋友都充满了真情和关爱。他们的形象给了我希望,让我相信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仍然有一些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通过阅读《儒林外史》,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揭示了儒林士人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更让我意识到人的品德和道德底线才是真正需要重视的。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良知,不被世俗所腐蚀。
儒林外史读后感高中作文 篇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儒林士人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尚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虚伪而丑陋的儒林士人形象。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儒林士人的形象和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说中的孔尚任是一个儒林士人,他以学问和道德自居,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贪婪而无耻的人物。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地欺骗他人,甚至连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不放过。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愤慨和失望,也让人对儒林士人的形象产生了怀疑。
通过对孔尚任的描写,小说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儒林士人并不一定具备高尚的品德,他们的学问和道德并不一定能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君子。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但是儒林士人却在这些道德准则面前失去了自我,追求个人的私利和虚荣。这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学问和道德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除了对儒林士人形象的揭示,小说还通过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描写,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清代社会的丑恶和虚伪令人感到震惊,让人不禁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悲叹和无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儒林外史》,我对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但是儒林士人却在现实面前失去了自我,这让我认识到学问和道德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小说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揭露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历史的真实和复杂。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对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儒林外史读后感高中作文 篇三
《儒林外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一流的长篇小说之一。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著名作家如鲁迅、钱钟书等人对它作了很高的评价。名篇《孔乙己》、《围城》深受其影响。这个暑假我翻开了《儒林外史》,从头到尾细细地阅读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阅读该书的粗略感想。
在结构上,这篇小说结构极有特色。全篇共有几百个人物,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为了叙述的方便,采取了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方式。但这种过渡却显得很自然,由于作者在书中注重了前后照应,所以使此书看起来虽有些散,但绝不凌乱。简单地说,吴敬梓采用了链条式的结构,作者注意了环节之间的联系。这种结构在小说中,尤其是在长篇小说中很少见。因为这种结构很难驾驭,而且常常会使小说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而吴敬梓却利用的很好,这主要得益于小说高超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内容上,作者重点刻画了三类知识分子:迂儒、有闲文人和贤儒奇儒。透过他们,作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的虚伪与对知识分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如迂儒,代表人物有周进、范进、王玉辉等人。这些人既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却也是封建科举的维护者。老童生周进求功名直到60多岁仍未考上秀才,可是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和反抗,相反还默默地承受周围人对他人格的侮辱和践踏。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和扭曲。当他好不容易花钱和别人一起走进他一心向往却从未有机会走进的贡院时,他的被扭曲的心灵崩溃了,竟径直撞在号板上昏死过去,在别人用开水将他灌醒时,仍大哭不止。至于范进,平生遭遇比周进好不到哪儿去。吴敬梓对范进中举时荒.唐可笑的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已经成了经典的篇章,为许多人所熟悉。迂腐透顶的儒生王玉辉,为了追求所谓的礼教的赞许,他竟同意女儿绝食殉夫。任凭亲家的反对与妻子的痛哭,他最终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绝食而亡。虚幻与残酷的礼教不仅毁灭了他自己的理智,也毁灭了他的女儿。再如有闲文人,书中对此类文人刻画得最多。作者集中写了三群:湖州莺脰湖高士,杭州西湖斗方诗人,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的名士。其中,湖州莺脰湖高士是最可笑的一群。这些人中,有的本是一些无能之士却自欺欺人地自称高士,还有的明明热衷功名却装作对其不屑一顾的虚伪之士。这些高士最终都暴露了自己庸俗可鄙的嘴脸。再如贤儒奇儒,贤儒以虞博士迟衡山等人为
代表,贤儒们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追思古代贤人与古礼,虞博士在赶路途中见穷苦夫妇相继过世,自己掏钱将其埋葬并为他们写祭文;奇儒以天长杜少卿为典型,他乐善好施,即使家财散尽仍不以为意。他轻视功名,拒绝别人给他送来的功名。他狂放不羁,常常携妻子外出踏青饮酒,不管他人闲言闲语。这些人才是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才是整个民族的脊梁和希望。在小说中,他们为了改变庸俗的世风,企图通过仿照古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但最终只落得失败的下场,这一方面反映了作者认识的清醒与深刻,但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作者对改造时世找不到思想的出路。在思想上,作者通过对迂儒有闲文人以及贤儒奇儒的刻画,表达了对封建科举的嘲讽与鄙视。吴敬梓对迂儒的描写尤其成功,周进的悲苦、屈辱,范进的疯狂与虚伪,王玉辉的可憎与可怜在作者的笔下暴露得淋漓尽致。对于他们扭曲的心灵,作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小说开头王冕对科举的感叹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代文人有厄”道尽了多少荣辱兴衰。吴敬梓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看得很清楚,它对文人身心的摧残已通过一个个悲剧人物表现出来,由此对科举制的罪恶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作者对科举的控诉,对儒林(即知识分子)的揭露也是空前的。鲁迅由此佩服地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响。”《儒林外史》的历史地位与意义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