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作文精选 篇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明朝的兴盛与衰落,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看到了明朝初期的兴盛。明太祖朱棣在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提倡农耕,鼓励人民种植粮食,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他还重视教育,清除了一些官员的腐败现象,使国家的政治环境得到了改善。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国力逐渐增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逐渐走向衰落。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大肆修建宏伟的建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此外,明成祖还采取了严厉的法律措施,限制了商人的发展,导致了商业的凋敝。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明朝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僚制度的腐败。明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然而,科举制度并没有完全解决官僚腐败的问题。相反,它反而加剧了官僚腐败的现象。官员为了考取功名,不择手段地求取高分,导致了考试作弊现象的猖獗。同时,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滥用职权,使得国家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无疑加速了明朝的衰落。
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我不仅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今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明朝的兴衰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实现长期的经济繁荣,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作文精选 篇二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对明朝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看到了一些明朝人物的鲜明个性。比如明太祖朱棣,他勇敢果断,善于决策,这使得他能够建立一个强盛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更加奢侈浪费,他沉迷于修建宏伟的建筑,导致国家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还有一些官员,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国家民生,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无疑加剧了明朝的衰落。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了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在明朝时期,社会阶层的固化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科举制度虽然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机会,但它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只有通过考取功名,才能进入士人阶层,而农民、工匠等底层人民则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的固化使得社会的活力受到了压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对明朝社会的思考,我认识到一个公平和开放的社会对于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
《明朝那些事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今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营造公平和开放的社会环境,来引导人性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作文精选 篇三
我兴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儿》,金戈铁马,权谋诡计,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奋起反抗,忍辱负
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脑海中重现。方孝孺,他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甚至只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一生未经兵戈战乱,但在朱棣大军压境之下,仍然临危不惧,忠肝义胆、铮铮傲骨,天地可鉴。最后虽被朱棣凌迟处死,杀灭十族,他这一支再无后裔,但他却依然凭借忠诚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对朱允文所说的话毕竟实现了一半,实现了最不可能实现的一半,“他一定会为你尽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惧千刀万剐,粉身碎骨。
于谦,当也先的铁蹄直指京城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从那一天开始,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这一场景泰年间的巅峰赌博中,也先输得起,可他却输不起,但是他却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个千钧的重担。当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扬威时,他用他瘦弱的身躯击溃了这个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里有保家卫国的信念,有对大明的无限的忠诚,他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尽管他死于非命,却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的未来。
杨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饱读诗书、学究天人,在父亲杨廷和自动离去之后,怨愤冲天的他带领百官闹出了明史最大规模的罢工。失败之后,他被发往云南,却一直不理解父亲的主动退出,但当他亲眼见到父亲叱咤风云一辈子之后,也逃不过入土为安的命运,他在那一刹那之间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纵然何等的风光无限、权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财万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却也终究躲不过这一抔黄土的宿命。从此他再不涉足官场,游历云贵川三地,吟诗作对,潜心著书,终得以善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他的才学冠绝当代,映照千秋,古今读书之人,鲜有人与他仿佛。
胡宗宪,一个聪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严嵩就没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计、平生抱负也将毁于一旦,东南数省生灵涂炭。为了东南黎民苍生的安危,他舍弃自己的清高、名誉,换来东南总督的高位,他临危受命,与徐渭二人缜密策划,兵不血刃诱擒汪直,计杀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彻底扫清倭乱。他是堪与于谦相提并论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东南江山,是当之无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优点与缺点一样众多,最终落得个挥刀自刎,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常是这些缺点将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渊,自杀之前,曾留下两句诗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在所有的锋芒展露之后,必定会是灭亡的前兆。明史忠实地记录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爱国,精通兵法,聪明绝顶和趋炎附势,巴结谄媚,贪得无厌。
徐阶,一生坎坷多舛,他作为六位盖世英才中的一员,出现在嘉靖朝这个斗争火焰异常炽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学奥秘,尽管被迫低声下气,却无时无刻不在奋力地挣脱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气吞声十余年,终于发动了致命的一击,彻底击溃了严党,完成了惊天逆转。严嵩覆灭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严肃,一丝不苟却大公无私,宽以待人的老头,终生不肯沾染一点污浊的好人;沈炼,小小的锦衣卫经历,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一个虽然官职卑微,却敢于追寻光明的人;杨继盛,一名普通的进士,没有盖世的才华,却甘冒奇险,死劾严嵩,而是为社稷不忿,为苍生不忿,为被严嵩所冤杀的人不忿。而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死亡。但他们没有惧怕,他们相信,这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他们的'死亡,必定能够打开严嵩毁灭的大门。现在,徐阶做到了,尽管他也玩弄权术,但他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位优秀的内阁首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个能臣,一个好人。
还有很多,王守仁、张居正、高拱、杨廷和、李东阳、杨一清、姚广孝……
他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许许多多的有名无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这二百多年的明朝岁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发黄发卷的史册和沉默不言的历史,伴随着人们一代代的成长,亘古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