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一
我读完了《给老师的建议》,深感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砺,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投入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只有教师真正关心和理解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的重要性。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严守纪律,做到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任。
通过阅读《给老师的建议》,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会牢记书中的教诲,不断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二
《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教育变革和学生需求的改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我看来,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状态,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能。在我看来,教师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真正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诚实守信,严守纪律,做到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给老师的建议》,我对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变革和学生需求的改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会牢记书中的教诲,不断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三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他所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帮助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无数教师。《给教师的建议》中稍有变化。我一直以为这样一位教育大师所写的书应该是充满理论知识,有些高深,是指引我们教学实践的导师。看过后才知确实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好老师,但并非充斥着高深的理论,反而是用最浅显易懂的话,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闲话家常一般,讲的是一个个故事,是一句句贴心的话。读过后令人产生许多感慨和思考,让我收益良多。
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难免有差生,我们把他们称为后进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学得较别人慢,较别人吃力,教师和家长有时是恨铁不成钢,但他们就是慢。有这样的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常常嘴里说着这句话,实际上很无能为力,因为确实用了很多力也没法让这样的学生像别人一样学习。本书中第一条就告诉我们: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说到我的心里去了。那怎么解决呢?我急急地看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用的是一个儿童打水的比喻,不同的儿童能提的水的桶数不同,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可能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多贴切易懂的比喻啊,我们教师不就经常在做着这样的事吗?明知有些孩子只能用这样的速度才能学好,却以同样的要求对待他,这反而让他更加不能好好学习。而我们着急孩子的分数,着急他会给班级拖后腿。要耐下性子,放慢脚步,不管平均分,不管学习进度,却又觉得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主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主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不要担心那个学生少做了几题会跟不上其他同学,我们要知道他本来就做得不如其他同学,那为什么不让他少做一些,以便让他能做得更好呢?反之,优生也就不用因为等待别人而觉得无所事事了。但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却是反其道而行,觉得他跟不上别人,那就做更多的题来补救,采取的是“题海战术”,这样的做法让一些孩子疲累不堪,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受到了挫伤。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干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这才是正确的认识,是一个当老师的人所要牢记的。记住了这一点,教师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也就可以少一分焦虑和急噪,多一分信任和期待。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下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读着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富有经验和学识的智者在谈话,那么亲切地解开你心底的疑惑。如春风细雨,一个优秀教育家通过一本书在和我们交谈,我们学着教书
育人的方法,自己也在受着熏陶和教育。一本好书在案头,如良师在身畔,以后一定要多读多翻,才能常受教诲,常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