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观后感 篇一
《汉娜·阿伦特》是一部由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执导的纪录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这位著名的德国犹太裔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被汉娜·阿伦特的坚韧和智慧所打动。
汉娜·阿伦特生于1906年,成长于德国。她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她是犹太人,她的生活逐渐受到纳粹政权的限制和威胁。在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她被迫流亡,并最终定居于美国。
在美国,汉娜·阿伦特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并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她的思想以其深度和独特性而令人称道。她对权力、暴力、自由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在研究权力和政治方面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她强调了权力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指出了权力滥用的后果。她对纳粹时期的研究使我们看到了权力与暴力的联系,以及暴力对社会造成的破坏。
此外,汉娜·阿伦特对自由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她认为自由并不只是不受限制的行动能力,而是一种参与和创造的能力。她主张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为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汉娜·阿伦特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她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自由意志和思考所驱动的。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行动的重要性。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总的来说,观看《汉娜·阿伦特》这部纪录片,让我对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她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权力、自由和人类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汉娜·阿伦特的坚韧和智慧将继续激励着我们思考和行动。
《汉娜·阿伦特》观后感 篇二
《汉娜·阿伦特》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娜·阿伦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她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权力、自由和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对汉娜·阿伦特的坚韧和勇气深感敬佩。她在纳粹时期的德国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压迫,但她从未放弃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她选择流亡,并最终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她的坚持和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汉娜·阿伦特对权力和政治的研究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认为权力是复杂而危险的,权力的滥用会导致暴力和压迫。她的研究揭示了纳粹时期的恐怖和暴行,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与暴力的关系。她的思想使我对当今社会中权力的运作和滥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此外,汉娜·阿伦特对自由的理解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她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不受限制的行动能力,而是一种参与和创造的能力。她主张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她的思想使我认识到自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一种权利。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汉娜·阿伦特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她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自由意志和思考所驱动的。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行动的重要性。她的思想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权力、自由和人类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她的坚韧和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希望能继续深入研究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汉娜·阿伦特》观后感 篇三
《汉娜·阿伦特》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娜·阿伦特》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汉娜阿伦特》是基于刚刚过去的一场举世瞩目的审判。《汉娜阿伦特》讲的也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审判,审判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艾希曼。电影的开头就是一个夜黑的晚上,从一辆公共车上下来一个手提文件袋的人,打着手电筒,在昏黄的路灯光下走着。然后驶来一辆卡车,卡车上下来两个年轻人,抓住过客,拖上卡车,远去,留下长柄的手电筒,灯光射向不可知的空间。这个被抓的就是艾希曼,接着而来就是审判。
阿伦特作为《纽约客》的特派记者前往报道该审判,并以《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一一件平庸无奇的罪恶的报道》发表五篇报道,引发异议,众叛亲离。电影与其说是哲学家汉娜阿伦特传记,不如说是汉娜面对人生的一种抉择,一个片段,一种态度。用一种思考的人生,来告诉世人,如何拒绝平庸,如何逃离平庸的恶。
艾希曼的审判以煽情的控诉开始,以600万犹太亡灵的名义。但受控的艾希曼却一脸无辜甚至茫然地听着,好像在参加一场与己无关的公开活动。戴着眼镜,眼神中还有一丝的善良、无奈以及同于社会的随和,你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个罪犯,一个杀了无数犹太人的恶魔。在阿伦特的眼中,他是个“个人素质极为肤浅的”,缺乏深刻个性的平凡无趣、近乎乏味的人。艾克曼否认了法庭对他的指控,他说:自己只是执行命令,效忠朝廷。他形象地把自己比成一块牛排,在法庭上煎烤,至于要烤成什么味道,不取决于牛排,只取决于顾客和厨师。这让我想起《朗读者》中的汉娜(又是汉娜)。
汉娜是一个文盲,纳粹统治下的一名集中营女看
守,在转移犯人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受死时,关押犯人的教堂发生火灾,她没有打开狱门致使几乎全部的犹太人被烧死。战后,她坐上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面对控告,汉娜觉得非常无辜,她只是在履行一个管理员职责,这份职责是社会所赋予的',她只是执行。她反问法官:“如果你是看守,你会怎么办?”是的,如果我们是汉娜,如果我们是艾希曼,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也在做着政府赋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在承担着一定的职责,我们是否也在作恶?是否是作恶链条上的一环。现实生活的恶行处处可见,作恶者都是一个个普通平凡的人,甚至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朋友,我们和他相处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不一样,可当恶行发生时,我们谴责恶行的同时,是否也应拷问这个制度,拷问这个恶行的现实基础。阿伦特见证了整个审判,对审判的结果没有异议。但对审判的性质和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她关注整个过程,关注一个平庸者如何成为大恶,并提出著名观点:“平庸无奇的恶。” 阿伦特认为:艾希曼之所以签发处死数万犹太人命令的原因在于他根本不动脑子,他像机器一般顺从、麻木和不负责任。她再次运用极权制度的意识形态性质来分析这样一个平庸无奇的人为什么卷入深渊般的恶而无法自拔,问题在于纳粹通过使用新的“语言规则”来解说他们的反常行为:“灭绝”、“杀掉”、“消灭”都由“最终解决”、“疏散”、“特殊处理”来表达。对于追求观念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想想这些极端的词语,这些过于情感化的表达在审判艾克曼的一开头就出现过。再想想:我们所经历的文革、反右、肃反、整风的历史,无一不是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又有多少亡灵失去生命的空间,在这一意识相态下,有多少的汉娜、艾希曼在助长这种恶性。
汉娜的思考是深刻的,汉娜触动了所有平庸者那不可示人的隐秘,但又不能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电影的结尾,丈夫问她:如果知道文章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是否还会写?汉娜说:是的。
的确,汉娜见海德格尔就是寻求思考的学问,思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为了寻求理性的思考,这点非议算什么?一如电影开头,电影最后汉娜点上一支烟,躺在沙发上,陷入深深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