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级制度解读 篇一
电影分级制度是一种对电影内容进行分类和评级的制度,旨在为观众提供有关电影内容的信息,帮助观众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观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电影分级制度,其中最知名的是美国的MPAA电影分级制度。
美国的MPAA电影分级制度于1968年开始实施,由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负责管理。根据MPAA的规定,电影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等级:G级(适合所有人观看)、PG级(建议家长陪同观看)、PG-13级(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R级(限制级,17岁以下需有家长陪同观看)和NC-17级(限制级,17岁以下禁止观看)。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观众,让家长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孩子们观看的电影内容。通过分级制度,家长可以根据电影的等级来决定是否适合他们的孩子观看。同时,分级制度也提供了一种参考,让成年观众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
然而,电影分级制度也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个制度过于主观,缺乏明确的标准。有时候,一部电影可能会被评为PG级,但其中的暴力和血腥场面却让观众感到不适。另外,一些电影制片人也对分级制度持有异议,认为这个制度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自由。
除了美国的MPAA电影分级制度,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制度。例如,英国的BBFC电影分级制度、澳大利亚的ACB电影分级制度等。这些制度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为观众提供清晰明确的电影内容信息,以帮助观众做出合适的选择。
总的来说,电影分级制度是一种有益的制度,它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护。虽然这个制度不是完美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并做出适合自己的观影决策。同时,电影分级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影产业和观众需求。
电影分级制度解读 篇二
电影分级制度是电影产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电影内容进行分类和评级,为观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保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电影分级制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观众提供准确的电影内容信息。
电影分级制度的出现源于对未成年观众的保护需求。年轻观众对电影中的暴力、血腥、性暗示等内容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限制他们观看不适宜的电影。电影分级制度通过对电影内容进行分类和评级,让观众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控制观影内容,保护未成年观众的身心健康。
然而,电影分级制度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挑战。首先,一些人认为这个制度过于主观,缺乏明确的标准。不同的评审人员可能对同一部电影有不同的评判,导致评级结果不准确。其次,一些电影制片人认为分级制度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自由,限制了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电影分级制度变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评级标准,让评审人员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评判电影内容。其次,需要加强对电影分级制度的宣传和普及,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分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影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电影制片人遵守分级制度的规定。
除了上述挑战和改进,电影分级制度还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影产业和观众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观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观看电影,传统的分级制度可能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分级方式和机制,使分级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电影观影方式。
总的来说,电影分级制度在电影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观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保护。尽管这个制度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只要不断改进和适应变化,电影分级制度仍然能够为观众提供准确的电影内容信息,帮助观众做出合适的观影选择。
电影分级制度解读 篇三
电影分级制度解读
电影分级制度是什么?我国的电影制度是什么?以下是YJBYS小编搜罗的电影分级制度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指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电影分级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青少年发展教育,以便区分其等级和适宜度。起到指导看片的作用。
电影分级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参考值。根据影片之内容来规定和划分适合观赏的年龄段。
电影分级本质是为观众服务。电影分级制度并不是100%的精确,它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味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电影。而且色情与非色情,暴力与情色,这些概念的界定也有一定的难度。
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大多数国家,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中国内地暂不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香港电影分级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1)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2)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美国电影分级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
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
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画面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过分血腥等场面和脏话。该类影片在部分国家上映时,会被评为15岁、16岁以下禁止观赏的影片。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及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不适宜在影院播放。一般这样的电影会流失一部分青少年观众。
话题延展———中国的分级制度
谢飞公开信:电影分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2年12月15日晚,著名导演谢飞在《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
电影审查的公开信》中,回顾了过往一些因为审查问题遭禁的导演和作品,提到自己担任艺术顾问的一部影片被定为“问题影片”,送审四个月了还没得到审查意见,他认为“审查制度不是法治 ,是人治 ”。他在公开信中强调,将现行的行政管理式的电影审查,改变为“法律制约、行政监督、行业自治自律的电影分级制”,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谢飞指出,电影审查制度“制约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扼杀艺术思想探索、浪费行政管理资源”。“2011年电影局审查通过的影片号称791部,实际能进入影院见观众的不到200部,畅销的更少。有多少立项与审查工作是无意义的行政资源浪费?而现实中,通过碟片、电视、国内外各类影展放映的未经 审查 的所谓 地下电影 数量很多,加上正在兴起的数量众多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拍摄的网络电影、微电影,国家行政部门能够去全部审查吗?”
谢飞认为,“仿照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分级方式,由国内的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与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等行业组织去协商、制定与实施分级标准与方法,是完全可行的。今年2月,国内北京博纳星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些影院,对放映的影片标出适合观看年龄的分级,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015年导演呼吁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封呼吁书,其为第13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数百名导演的讨论结果。呼吁书主要内容包括注重华语电影文化内涵、推进电影分级制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增加艺术电影与经典电影的传播、扶植青年导演成长、包容电影形态创新、重视华语影人团结等等。王小帅、高群书、尔冬升等导演都转发表示了支持。
2015年,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已经举办到第13届,出席者有何平、李杨、谢飞、蔡岳勋、吴思远、滕文骥、顾长卫、黄真真、侯孝贤等来自两岸三地的导演,当然还有分别担任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导演协会会长的李少红、尔冬升、王童。
2015年1月14日下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方微博写道:“#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呼吁书#1月10日~1月14日,第13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在香港正式举行,大陆、香港、台湾的数百名导演齐聚香港就电影市场现状展开严肃探讨,并针对目前的华语电影生态,向业界发出郑重呼吁。”
这份呼吁书包括六条内容,包括注重华语电影文化内涵、推进电影分级制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增加艺术电影与经典电影的传播、扶植青年导演成长、重视华语影人团结等。中国独立影像展官方微博转发并写道:“强烈支持。尤其是第二条。废除电影审查,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是国际惯例、行业急需、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