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一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和效益,减少损耗和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将从设备仪器的购置、使用和维护等方面,介绍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是设备仪器的购置。在购置设备仪器时,应先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确保购买的设备仪器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购买设备时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明确设备的质保期和售后服务。
其次是设备仪器的使用。在设备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此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免影响生产。
另外,设备仪器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保养、检修和维修等。定期保养是指按照设备的保养计划进行例行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防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维修是指对设备出现故障时的修理工作,要及时调配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以减少停机时间。
最后,设备仪器的报废处理也需要注意。设备仪器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出现老化和损坏,无法继续使用。在报废处理时,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出售、捐赠或报废处理等。对于有价值的设备,可以考虑出售或捐赠给其他企业或机构,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报废处理。
综上所述,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处理等措施,可以提高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和效益,减少损耗和维修成本,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以确保设备仪器的有效管理。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二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设备仪器的分类管理、维护保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介绍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是设备仪器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仪器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设备仪器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应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办公设备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应加强对其的使用和维护,提高办公效率。检测设备是企业质量控制的基础,应加强对其的校验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仪器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在维护保养中,应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保养工作。保养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等。清洁是保持设备外观整洁和清洁的基本要求,可以减少灰尘和污垢的侵蚀。润滑是保证设备零部件正常运转和减少磨损的重要手段,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调整是保证设备运行精度和性能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更换是当设备零部件损坏或失效时的必要措施,可以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另外,技术创新也是设备仪器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备仪器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企业应密切关注技术创新的动向,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新设备。
综上所述,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维护保养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益。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以确保设备仪器的有效管理。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三
实训室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实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实训仪器的完好率是衡量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本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特制定本规则。
一、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三防”(防尘、防潮、防震)、“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定人保管、定人维护、定点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可靠。
二、为保证实训课所需仪器正常运行和完好率的达标,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完好状况
三、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发生故障要及时送修,以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影响正常的实训教学。
四、使用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训室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五、操作过程中若发现仪器
使用故障应及时向实训技术人员汇报,并申请维修。如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六、爱护公共财物,不得任意损坏或浪费。损害公物要赔偿,在实训中损坏仪器,要填写实训仪器损坏单,教师签署赔偿意见报相关部门处理。
七、仪器设备借出,须经实训室主任同意,并办理借用手续。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四
1 目的
确保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2 范围
各实验室内分析仪器等。
3 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统筹管理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3.2 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和维护。
4 仪器设备的购置
4.1 根据工作需要,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负责拟购仪器的调研和采购。
4.2 调研过程中,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厂家仪器的性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定仪器型号,报部门负责人批准。
4.3 所购仪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做退货或与供货方协商处理。
4.4 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的购置直接由设备设施负责人提出计划,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做好记录。
5 仪器设备的验收
5.1 实验室主任、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完成验收。
5.2 应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及书装箱单,并将资料存档,复印件供操作人员使用。
5.3 清点备件是否按合同规定备齐。
5.4 由仪器管理人填写验收记录、仪器登记表。
5.5 实验室主任确定仪器管理人员。
5.6 仪器管理人员对具备相应合格资料的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并做好验收记录完成验收。
6 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6.1 仪器管理人员检查供电电源是否与仪器相匹配,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2 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应在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安装调试中发现的问题,由仪器管理人员及时汇总反馈给生产厂家解决。
6.3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仪器使用人员要及时记录仪器的各项工作性能,审查仪器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递交调试、性能检验报告。
6.4 调试期间,仪器使用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厂家的培训,独立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6.5 仪器安装调试完毕后,仪器使用人负责写出书面调试报告,进口仪器说明书应译成中文后与仪器的原始资料一起存档,当说明书内容较多时,应至仪器操作程序翻译成中文。
7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7.1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认真学习,熟悉仪器的工作性能,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认真操作。
7.2 大型精密仪器要专人专管专用,责任到人,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一般仪器也不得随意搬动。仪器离开、返回实验室均应通知仪器管理人员,仪器返回后,在使用前由仪器管理人员对其性能进行核查,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
7.3 仪器使用后要记录仪器的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切断电源、热源、气源等,并做好防尘措施。
7.4 按照仪器规定达到的指标或调试时的性能指标定期进行检验,并且登记备查。(大型仪器半年一次,常规仪器三个月一次,检验项目包括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与精度等)。
7.5 不是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梅雨季节每周通电一次,其它季节半月通电一次)和更换防潮硅胶(硅胶发红即更换)等,并且登记备查。
7.6 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电脑不得安装与仪器使用无关的软件。
7.7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
7.8 仪器室内要穿工作服,不准吃零食,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一切有腐蚀性物质不得存放在仪器室内。
8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8.1 每台仪器应有固定标识牌,包括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出厂号、固定资产号、购置日期、仪器管理人员等。
8.2 每台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进时间、启用时间、验收报告、调试报告、使用登记、维护和维修记录、仪器故障记录及检定记录(检定合格证书),交由档案员存档。
8.3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要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仪器。其中仪器责任人要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
8.4 所有仪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操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使用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仪器设备损坏或污染。
8.5 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终止测试。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和分管站长汇报,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程序申请维修。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
8.6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送计量部门定期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按检定结果在仪器醒目位置贴上仪器使用“三色标识”。即:“合格”、“准用”、“停用”。
8.7 所有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制定仪器设备一览表新仪器要及时归档,并添加到仪器设备一览表。
8.8 仪器档案要做到一台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登记表,技术说明书,验收调试报告,维修报告,使用及维护情况记录表及检定报告。
8.9 每台仪器设备的档案应按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管理、整理并定期进行清点,以防资料丢失,一般一个季度一次。
9 仪器设备的维修
9.1 仪器的一般故障,由仪器使用人员自行排除。同时实验室主任,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上登记。较重大故障要报告部门负责人。
9.2 当仪器出现使用人员不可解决故障时,必须填写仪器维修申请单,由专业人员维修,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拆卸。
9.3 检修过程中,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积极配合。检修完毕,维修人员应填写维修记录或报告,使用人员应进行性能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该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9.4 当仪器的故障无法得到修复或修复后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应申请仪器设备降级或报废。
10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10.1 各类不同的仪器必须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分析项目制定一套调校、检定方法,定期进行调校、检定,每次调校、检定过程都应做好记录。
10.2 对需要强检的仪器,质保室应及时按照强检规定送检。检定报告要及时归档。
10.3 对调校、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一律不准使用。
10.4 大型仪器一经搬动都必须进行调校、检定。
10.5 对所有仪器实行标志管理,核定计量检定证书及校准结果后分别贴上国家技术监督司认证办公室统一制订的标志。凡见“停用”标志不得使用。
11 仪器设备的降级、报废
11.1 仪器的降级使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1.1 仪器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且无法改善的情况下,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
11.1.2 部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参加鉴定。
11.1.3 鉴定必须降级使用的,由部门办公会研究批准。
11.2 降级使用的仪器包括:
11.2.1 按照仪器规定的指标,经调试达不到要求的可降级。
11.2.2 有某项指标不稳定的可降级。
11.2.3 经过改装、大修和超年限使用的可降级。
11.3 需要做报废处理的仪器包括:
11.3.1 仪器性能达不到现行的环境监测标准的可报废。
11.3.2 仪器损坏,无法修复的可报废。
11.4 需要报废处理的仪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4.1 经仪器管理人员查明原因并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分管领导。
11.4.2 部门负责人组织仪器管理人、仪器使用人及室主任共同参加鉴定。
11.4.3 鉴定必须报废的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请表报部门负责人再上报分管领导研究批准。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报废必须写出专题报告。
11.4.4 批准后送档部门档案室然后上报办公室和公司档案室核销固定资产和整理仪器档案。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五
为强化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实验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更好地服务科研,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宏观管理,具体管理实行分室管理、开放使用制度。室内各类仪器设备均由各室负责人管理。
第二条 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账目管理、报废等工作由实验室财产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使用操作、功能开发、维护维修,办理借用手续,督促实验人员按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设备。
第三条 属于大型仪器设备范围内的,按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规则执行管理。
第四条 实验人员需要领用仪器设备的,需如实登记领用与返还信息。
第五条 实验室人员应爱护仪器设备,维护公共卫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所需购置、报废的仪器设备需告知设备管理人员;购置仪器设备先填写申购单,由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方可购买。
第六条 实验人员操作前认真查阅设备操作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发现仪器设备问题,须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报告。未遵循标准操作规程而导致仪器设备损坏或发生事故的情况者,视其损坏程度和情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但因其他不可预知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故障,免予处罚,但必须立即报设备管理员及时维修;造成事故者,应予追究责任。任何人有权制止违反规章的操作。
第七条 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设备管理员定期检查仪器使用记录,保持和仪器设备维修点站的联系,确保仪器设备维修的顺利进行,使仪器保持最佳状态,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仪器设备发生较严重故障时,及时提出损坏及维修报告。
第八条 任何人不得私自将仪器设备借给非本室人员使用。如属工作需要,必须事先请示管理人员,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借用。实验人员不得擅自承接对外实验工作。
第九条 实验室所购置软件参照执行上述规定。
第十条 本管理制度由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篇六
1.目的作用
实验室仪器和设施是测试产品及各种材料物资性能和质量情况的基本工具,只有实验分析仪器设施的质量可靠,功能正常,正确使用,才能提供出准确、可告、真实的检测实验数据。所以公司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实验室仪器、设施的管理,应根据其专业知识性很强的特点,实行专人负责包干制。即将所有的实验设备、化验仪器分配到人,其责任内容包括保管、使用、保养、检修、申请更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均要规范,符合要求。 实验室主任负责对本室各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并按本制度规定的实施内容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
3.精密仪器的管理
3.1 各种精密仪器(包括天平、火焰光度计、电导仪、热量计、抗压强度机等)应分别安放在不受环境干扰比较安全的地方和专用仪器室内坚固的分析台上,并注意防震、防潮、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防腐蚀和防止电炉高温热源的影响。
3.2 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改装精密仪器,如确有需要必须经实验室主管同意,并应作出相关的备查记录。
3.3 精密仪器的使用须经计量部门校正合格才能使用。
3.4 精密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拨动仪器旋钮,以免损坏仪器,也不得挪作它用。
3.5 精密仪器技术资料应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管,并做好使用检修记录。非常用的技术资料应统一存放公司档案部门保管。
4.玻璃仪器及化验仪器用具的管理
4.1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须放在平稳不易摔落之处。
4.2 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损。
4.3 所有玻璃仪器在使用完毕后必须洗干净。不要在容器内遗留油脂、酸、碱液等腐蚀性及毒性物质。滴定管、移液管等洗净后要用净滤纸包住两端,以防沾污。
4.4 带磨口塞的仪器(包括容量瓶、酸式滴定管、比色管、试剂瓶等)在清洗前必须先作记号,塞口不能互混。带磨口塞的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塞应垫一张纸片,磨口塞间若有沙粒时不能用力转动,间不能用去污粉擦洗,以免损伤。
4.5 成套性的玻璃仪器使用完毕须即时洗干净,磨口接口用干净纸包好,放人仪器盒中保存。
5.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
5.1 所有的实验设备均应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操作者照章使用设备,防范事故发生。
5.2 所有的实验设备必须安装在专门的实验房间,由专人操作和管理,每次使用后均要进行保养和场地清理,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
5.3 实验设备的配套电气设施如电源控制柜等如发生故障应通知相关专业人员修理,非本专业操作者不得擅自处理,以防意外事故。
5.4 实验设备中的'机械传动部位的润滑和维护等工作,应按设备动力科制定的润滑控制点图表和检查维护部位,按时进行保养和检查。常见的一般故障由操作者排除,出现大故障应通知设备科安排解决。
6.实验仪器及设备的报废、更新管理
6.1 实验仪器(包括器具)和设备由公司质管部门根据公司产品生产的需要,统一进行计划管理,每年初由计量科(或实验室)报出申购计划,质管部审核后交公司统一规划安排采购。
6.2 仪器、设备的更新应遵循精度对口、选型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在购置时,实验室可派专人配合采购部门进行质量把关。
6.3 实验室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对能修复使用,又不影响测试工作精度的仪器设备不能作报废更新上报。无法修复,失去使用价值的,也要报请上级部门组织鉴定方能作报废和淘汰更新处理。
6.4 设备报废及事故的处理
6.4.1 设备器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于主要零部件老化导致精度降低不能使用,属于自然废损;由于仪器设备本身内在质量问题,在使用时,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损坏,则为非责任性损坏,按有关手续办理废损处理。
6.4.2 如因责任心不强,违规使用或保管混乱,造成损坏,应作为责任事故,除按有关手续办理废损处理外,还应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具体按公司“责任事故处罚条例”办理。
7.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