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一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煤炭产业,我国制定了煤炭十三五规划,旨在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和了解这个规划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煤炭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提出了“煤电一体化、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等四个主要方向,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方向既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趋势,又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相一致。通过明确发展方向,可以推动煤炭产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
其次,煤炭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规划强调要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提高煤炭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再次,煤炭十三五规划强调了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规划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这是因为煤矿事故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煤炭产业的顽疾,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煤炭供应的稳定性,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煤炭十三五规划还强调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规划要求推动煤炭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是因为煤炭产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传统的煤炭企业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通过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煤炭十三五规划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二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较大的一种能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煤炭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煤炭十三五规划,旨在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和了解这个规划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煤炭十三五规划强调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性。规划要求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和设备。这对于减少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清洁高效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
其次,煤炭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规划要求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资源过剩,有些地区资源匮乏。通过优化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煤炭十三五规划强调了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规划要求推动煤炭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煤炭产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传统的煤炭企业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通过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煤炭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划要求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这是因为煤矿事故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煤炭产业的顽疾,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煤炭供应的稳定性,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煤炭十三五规划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清洁煤技术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煤炭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三
“农二代”创业搭上“十三五”顺风车
《建议》公布后,大学生创业者朱健涛十分兴奋,他创办的“农二代”农产品电商项目在未来五年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让朱健涛兴奋的原因在于《建议》原文指出,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朱健涛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植入,国家对于互联网制度的不断改革。已经促生了一大批新型职业的农民,我们“农二代”就是这样的新型农民。这个项目的四位主创人员均是来自河南大学的在读和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并且都是农二代。
朱健涛说,目前互联网+农产品的示范不断体现,农村电商的模式开始越来越清晰。未来五年,相信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越来越简单,可以更好地为优质农产品寻找到优质的价格,“农二代”也将搭乘“十三五”的顺风车快速发展。
大学生支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建议》中提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接受新鲜文化能力最强的就是年轻人,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那些文化产品,无一例外,都有相应民族的文化特色。”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的陈忻怡看到“十三五”规划建议后,为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支起了招。“中国媒体在创作文化产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意识地把带有我们民族‘文化标识’的东西‘包装’一下?‘韩流文化’的蔓延过程对我们就很有借鉴意义!比如韩剧里的美食、韩服、音乐等等……”
“《甄嬛传》以及最近很火的《琅琊榜》都是很好的作品,它们在传统服装的规制、道具的设计方面非常考究,丝毫不马虎。把这些含有中国古典元素的作品推广到国外,观众在被中国剧情吸引的时候,也会爱上这些文化元素。”同时,陈忻怡特意提到,国内作品在文化细节上下功夫,才能促进其它国家的人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而少些误解和偏差。
新闻专业大学生关注未来五年“主流媒体发展”
“现在新媒体自媒体太多太杂了,几乎人人可以发布消息,真实性、客观性等不能保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专业的陈思蓉作为一个准新闻人,一直对现在的媒体发展状况有着一点担忧。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陈思蓉看到有关于《建议》中提到关于媒体发展的建议,很开心,她感觉作为一个媒体人,毕业后大有可为。《建议》提到,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
“建立新型主流媒体的初期,需要主流传统媒体多在媒介融合方面发力。”对于“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武大新闻专业的陈忻怡也有自己的想法,传统媒体要设计出合适的转型发展路径,既要保持新闻采编深度上的优势,也应坚守的底线。也希望主流媒体在贴近大众方面下功夫。“人民日报和央视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现在的言论和标题都更加‘接地气’,大学生都很喜欢。” 陈忻怡如是说。
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四
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xx-20xx年10%以上降为20xx-20xx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时期的25.5%降至20xx年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xx年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20xx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xx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0xx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xx-20xx年10%以上降为20xx-20xx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时期的25.5%降至20xx年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xx年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20xx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xx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0xx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煤炭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xx-20xx年10%以上降为20xx-20xx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时期的25.5%降至20xx年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xx年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xx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0xx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
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
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