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时间:2014-06-05 02:40: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 篇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于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与机遇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和指引。作为一个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我对于这个规划纲要进行了学习,并从中感受到了一些启示和心得。

首先,这个规划纲要的发布意味着大湾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高层次和全面的阶段。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要求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互补、协同和共赢的格局。这种全面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将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繁荣。

其次,规划纲要强调了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湾区的目标,并明确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等具体任务。这些要求表明,大湾区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创新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了加强与国际合作的任务,要求大湾区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和产业链,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和行动,将为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最后,规划纲要还强调了人才培养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规划纲要还要求加强民生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些要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是大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民生的改善,才能够真正实现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使我深刻认识到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要求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形成互补、协同和共赢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是关键,人才培养和民生改善是基础。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湾区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 篇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大湾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这个规划纲要,我深刻认识到大湾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同时也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大湾区作为一个综合实力强、优势互补的区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在动力。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互补、协同和共赢的格局。这种全面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将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繁荣。

其次,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湾区的目标,并明确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等具体任务。这些要求表明,大湾区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创新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了加强与国际合作的任务,要求大湾区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和产业链,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和行动,将为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最后,大湾区的发展还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和民生改善。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规划纲要还要求加强民生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些要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是大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民生的改善,才能够真正实现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使我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和机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形成互补、协同和共赢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是关键,人才培养和民生改善是基础。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湾区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 篇三

20xx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出台指明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加与港澳的协同发展能力,辐射到粤北地区,缩小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一个中心”,就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个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七大重点”,就是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个重点领域。“四项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规划纲要》的总体与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的讲话一脉相承,令人鼓舞。作为从粤北来到广州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刻感受到珠三角与粤北乃至广东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差”和“落差”。虽然广东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但与浙江、江苏等地相比,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如果不解决这种矛盾,就很可能出现“木桶效应”,被短板制约了广东整体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到,要提高广东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这为广东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指明了方向。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广东来说,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全省尤其是东西北部的地区的辐射效应,通过生态经济链条带动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全省经济、文化水平更上一层,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好基础,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 篇四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希望广东在改革开放上积极探索,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上勇立潮头,与港澳一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强化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深度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当前东莞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更事关东莞未来发展大局。作为生于东莞,长于东莞的基层干部,我深深地感到,东莞必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而且也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在新一轮大城市群发展和竞争中“突围超车”。

发挥“人无我有”的地理优势,与广深全面立体对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到了重要位置,突出表现在珠江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道路壁垒打破以后,深圳的外溢资源绝大部分由东莞与惠州分享,转变为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共同分享。从客观层面看,东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存在部分被稀释的可能性。但是,从大格局上看,东莞的地理位置依然非常的特殊,中国只有5个一线城市,其中香港、广州、深圳包围着东莞,让东莞“左右逢源”。随着虎门大桥、虎门二桥、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深茂铁路、深中通道、深圳地铁延长线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通车,东莞在高速公路、高铁、地铁等各个方面,与广深进行全面立体对接。这是广东省内任何一个普通地级市都不具备的地理优势。

发挥“人有我优”的制造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城市的制造业都各有优势,特别是佛山,“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与“有家就有佛山制造”可谓不分伯仲。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制造成本上升等客观因素制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大市的决胜之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都有所提及;其中在制造业转型方面重点提到,支持东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但在产业发展的定位方面,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珠海、佛山的装备制造业定位在“先进”,而对“深圳、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定位在“世界级”。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来自东莞华为、OPPO和vivo位居世界六大品牌行列。2018年,东莞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排在上

海、深圳、北京、苏州之后,排名全国第五。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700家,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排名全省第一。市场主体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这是东莞制造业独有的优势,必须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充分利用好。

发挥“人优我特”的创新优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从市场需求端开展应用型创新,市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这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但却缺乏基础科学方面的创新。相比国内先进城市,从高校数量和质量来看,东莞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但在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时代,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制高点所在。比如硅谷附近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芝加哥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都为产业的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07年,东莞前瞻性启动建设投资不菲的散裂中子源项目。如今,以这一大型科学装置为基础的面积45.7平方公里中子科学城正有序推进建设,集聚了散裂中子源、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等,目前还在规划建设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重大平台。从2018年起,东莞全面启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的建设,筛选出260个总投资逾3600亿元的入库科技项目。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东莞与深圳从道路交通、科学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打造国内顶尖的“全链条”创新集群,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国内独有的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是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发展,不单单是因为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创新和奋斗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特色,融入东莞的血脉。展望未来,东莞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明确城市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决新时代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 篇五

20xx年2月18日,党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20xx年3月8日,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4月29—30日,本人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规划纲要》培训班,听取了动员报告,学习了专题辅导课,还参加了局组织的专场讨论会,并作发言。通过深入学习,个人深有感触,我的体会是:

一、深刻领会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深深地感到,《规划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强化学习,吃透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具体举措,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参与到大湾区建设这个战略谋划之中,发挥自已的绵薄之力。

二、把握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创新要素集聚。海丰,并没有列入大湾区的建设范围,然而,我县融入大湾区发展具有独到的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我县毗邻港澳,海上距离香港80海里,陆上距离深圳核心区也仅有100公里,区位优越。二是深汕特别合作优势。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提速发展,对我县经济的带动已初显峥嵘。三是人和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在港澳同胞约有30多万人,赴深广等地发展的本县人更多,与大湾区联系极为紧密。四是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海丰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建成一批供港基地,形成了北部休闲农业观光带,具有承接大湾区后方“菜篮子”和农业休闲观光的优势条件。作为农业人,要勇担责任,加强履责,立足优势,尽快完善修订规划,加快与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对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进程。

三、把“融湾”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贯彻好《规划纲要》,关键在于举措,在于落实。作为办公室负责人,我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长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三服务”职责,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服务中心。按照局党组关于“融湾”的工作要求,加快办公室服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服务好局中心任务的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人才建设。人才队伍是“融湾”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发展需求,做到引培结合,一方面,通过落实机构改革,在融合原有农办、农业、畜牧、海洋等各有关单位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局的部署,抓好人才招引工作,进一步充实农业农村工作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

三是发挥参谋决策作用。组织推动“融湾”深调研活动,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