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深受感动。这是一本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讲述了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友谊。阿米尔是一个富有家庭的少年,而哈桑则是他的仆人。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粹而真诚的。然而,在一个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夺得胜利,却被一群想要欺负他们的少年所追赶。阿米尔当时面临一个选择,他可以选择帮助哈桑,但他却选择了逃跑。这个决定改变了他和哈桑之间的关系,也让他内心深感愧疚。
整个故事围绕着阿米尔对自己的背叛感到内疚与自责展开。他不断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希望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这种内疚感推动着他成长,并促使他回到阿富汗,寻找和哈桑的救赎。
通过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和背叛的伤害。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他学会了面对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他通过救赎自己来弥补过去的错误,也学会了原谅自己和别人。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它提醒我们,人生中会有很多选择和困难,但我们不能逃避,而是应该直面它们。我们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好。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本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启示录。通过阿米尔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内心的成长。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友谊,并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过去。我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都会有所收获,找到属于自己的触动。
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二
《活着》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读后让我深受触动。这是一本讲述了一个农民的一生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人生风雨后的坚韧和勇敢。
故事的背景是中国的农村,讲述了福贵从年轻时的富足到后来的贫困,再到最后的孤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福贵的家庭被打倒,他的父亲和妻子相继离世,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子。然而,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和困境,福贵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他靠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通过福贵的一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坚持的意义。福贵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苦难,但他始终坚信生活是值得珍惜的。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依靠意志力和勇气,一次次地挺过了生活的艰辛。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活着,希望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脆弱和生命的坚韧。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的起伏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意义。福贵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福贵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后,最终明白了家庭的珍贵。他意识到,家庭是他唯一的依靠和支持,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来源。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家人。
总的来说,读完《活着》这本书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福贵的一生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坚持的意义。我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都会有所收获,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本书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作品,它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
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三
翻开《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书中那浓浓的爱心,崭新的理念,生动的教育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么样才能发现这些潜力,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本书作者周泓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孩子,进而享受每位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书中讲述的赏识教育的事例取得惊人的成效,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这就是目前推广的赏识教育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理论。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巴甫里克,一个“差生”,在一次植物课上进行“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一”的试验时,提出“不经过嫁接就培育出树苗”,而后进行实验并成功,他“手指尖上的智慧”被发现,从此他的思维开始觉醒。“毫无疑问,这个孩子的思维的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的。”书中花了很长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学生的成长转变过程,这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抱怨,“后进生”让自己头疼。或许,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通过你的赏识也能使他的思维觉醒。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应该要经常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学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忍不住说:你们上课都干什么去了?听课了吗?这么简单还不会吗?说说为什么?说得学生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委婉的语气,效果会大大不同。比如在去年升学考试快要来临时,班里的有个男同学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上课睡觉讲话,于是我就主动找到他,夸他在上次能力测试中,第一个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听算,说明计算能力很强。同时也从班主任那里了解他英
语成绩特别好,于是笑着对他说:“英语单词那么难记的,你都记得那么好,何况一些计算题的要点呢?”,他听后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很自信。当然,赏识教育是要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正如书中谈到的:“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优点。”那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呢,我们请教了一些前辈并阅读了相关书籍,提出以下几点做法,这也是我们以后教学的指路灯。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平时利用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比一比,近段时间与以前相比有什么进步,让他们自己感到微小的进步也是可喜的,从而使能力差的孩子摆脱总比不过能力强的孩子的尴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班干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当班干的感受。
其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毫不吝啬地称赞学生点点滴滴的小进步,为学生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多用肯定口吻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等的话,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地在学生面前竖起大拇指,让“大拇指”成为学生们的朋友,让学生们在我们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迈进。
一句真诚的赞美,一语恰当的鼓励,一腔由衷的赏识,就能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了。相信孩子是赏识的关键,更是一种教育艺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禀赋、爱好、特长,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正确的引导和尝试的机会,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就让我们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伯乐,用一双慧眼去找出一匹匹千里马吧!
总之,教师应赏识孩子,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使自己不至于成为平庸的教书匠,教师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为之奋斗。
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四
寒假,我认真阅读了 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一. 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不经意的一次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人,安静地听他拉完,甚至为他鼓掌,小男孩兴奋极了。老人说“我是聋子,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开心极了,每天早早起来,到后山只想为唯一的聋子听众拉上一段,几个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飞猛进,而其实这位“聋”老头是一个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不懂英语,更看不懂儿子的作业,但每次她都认真地把儿子的作业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由衷地赞叹:“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挂在墙上,逢客便讲:“瞧,我的儿子的作业多棒!”客人当然点头附和:“真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每次都争取比上一次好,成绩一天天地提高,成为杰出的人。
三.赏识是用生命诠释的艺术
《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赏识的辨证观。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赏识你的学生》——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
从《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中,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几个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欣赏、激励、宽容……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性格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作为一个教育者,又何必吝啬简单的一句:“孩子,你能行”呢?
我坚信“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宽容,就有多一份收获”,只要有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就可成真。
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五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心中感慨万千。本书《前言》主要介绍了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与雕像》和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提出了赏识教育,并期望每个教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接下来七章各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老师,您听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一生的感谢》、《就这样被你感动》、《师心深处》、《恨,铁就能成钢吗?》。分别从家长、学生、教师、旁观者、专家五个角度描述了我们的教育生活,教会了我们欣赏。
读完此文,对于“赏识教育”,也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突然之间我的脑海里忆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关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孩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那个男孩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
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这个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个男孩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多么睿智而高明的语言!多么令人钦佩的教育方法!我想再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教育效果了。在这里,“赏识教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我不得不感慨大教育家的风范!
赏识一个人是如此的简单!对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罗森塔尔效应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我却没有想到,只要一个肯定的眼神,不经意的一声赞扬,对学生一个欣赏的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完全被震撼了。
看完全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赏识教育得到成功,不应该是一种“逢场作戏”,整天把“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你真棒”等一类的语言挂在嘴上,而是应该从内心真正地期待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宽容和理解,这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希望,真诚的相信和爱护!
这确实是一本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教材。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在亲历书中人物的悲喜中,感受着由于老师的出现使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欢欣。读了这本书,我重新认识到:“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所以,我们呼唤“赏识教育”,更呼唤对学生的真爱。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宽容、关爱、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和呵护融化学生心中无形的壁垒。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
“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都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受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的奋斗动力”。这就是期待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而这就要求我们去赏识学生。 “赏识”就是爱的付出。“赏识”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机、价值巨大的教育方法,它对当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教育,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人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老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用赏识的语言说。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缺点,也有优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美好,它会激起孩子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鼓舞他大踏步地前进,不断超越,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而我们有意无意把赏识融进我们的教学中时,我们这些教师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让学生信赖我们,和我们同悲喜,我们的努力也才会真正有意义。
我想:赏识学生,教师的工作才会觉得很快乐,而能被赏识的学生,就会成为歌唱的花朵!要想成为好老师,就要赏识你的学生。
所以,赏识你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啊!激发起我们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不要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用爱的付出,撑起一个个快乐的生命,我们也会发现,原来付出也可以如此快乐!
所以,要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对话。教育是会心的微笑,教育是轻轻的问候,教育是理解和信任的眼神。真正的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而不是发生在学生把你当“训导员”的心态中。不管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天差地别,作为老师都应该看到他们的美丽,用心爱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成为老师的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灿烂地开放在我们的生命中。
最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六
寒假,我认真阅读了 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一. 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不经意的一次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人,安静地听他拉完,甚至为他鼓掌,小男孩兴奋极了。老人说“我是聋子,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开心极了,每天早早起来,到后山只想为唯一的聋子听众拉上一段,几个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飞猛进,而其实这位“聋”老头是一个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不懂英语,更看不懂儿子的作业,但每次她都认真地把儿子的作业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由衷地赞叹:“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挂在墙上,逢客便讲:“瞧,我的儿子的作业多棒!”客人当然点头附和:“真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每次都争取比上一次好,成绩一天天地提高,成为杰出的人。
三.赏识是用生命诠释的艺术
《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赏识的辨证观。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赏识你的学生》——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
从《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中,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几个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欣赏、激励、宽容……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性格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作为一个教育者,又何必吝啬简单的一句:“孩子,你能行”呢?
我坚信“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宽容,就有多一份收获”,只要有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就可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