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实用3篇)

时间:2016-08-06 07:30: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篇一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有幸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盛大活动。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奥运会的伟大和火炬的象征意义。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次火炬传递中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我被火炬的光芒所深深吸引。火炬是奥运会的象征,它代表着和平、友谊和团结。当火炬传递队员手持着高高举起的火炬经过我身边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能量和激情。火炬的火焰熊熊燃烧,仿佛在告诉世界,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我们要以和平的方式竞争,让体育成为连接人们的桥梁。

其次,我被火炬传递的精神所感动。火炬传递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和信任的任务。每一个火炬手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他们在传递火炬的过程中展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季,火炬手们都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并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被火炬传递的场景所震撼。火炬传递的路线贯穿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每一个传递点都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我有幸在火炬传递的起点和终点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壮丽的场面。人们欢呼雀跃,挥舞着国旗,为火炬手加油助威。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相信这次奥运会将会是一次伟大的盛会。

通过参与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奥运会的伟大和火炬的象征意义。火炬的光芒、火炬传递的精神以及火炬传递的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奥运会将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友谊。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篇二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热爱体育的人,我对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有幸亲眼目睹了火炬的传递,深深感受到了奥运会的伟大和火炬的象征意义。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次火炬传递中的感想和体会。

火炬传递的起点是古老而庄严的希腊,这是奥运会的发源地。当火炬手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火炬手们将火炬传递给下一位火炬手,火焰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代表着和平、友谊和团结的火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递。这种传递的仪式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奥运会的庄严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

火炬传递的终点是北京,这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这次奥运会的举办地。当火炬手将火炬交到主会场的火炬台上时,我感到一种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火炬台上的火焰熊熊燃烧,象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相信,通过这次奥运会的举办,世界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和友好的中国。

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场景。有的火炬手兴奋地挥舞着火炬,有的火炬手迈着坚定的步伐,有的火炬手与观众互动,让人们感受到了奥运精神的力量。我还见证了一些火炬传递的特殊场景,比如在海底、在太空等地进行的传递,这让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奥运会的伟大和火炬的象征意义。火炬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让我更加热爱体育,更加珍惜和平。我相信,通过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我们能够共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友谊。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篇三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

圣火传递途中经过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镇。

坐落在诸神栖身之所的奥林巴斯山脚下的迪奥村只有不到2000人,为迎接圣火的到来几乎全村出动,在古剧院遗址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小村子民风淳朴,看到追随圣火而来的中国记者,都报以微笑和好奇的目光。迪奥村请来了主持奥林匹亚取火仪式的希腊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科斯塔拉斯,这位风趣的老人看到村民们对中国记者很感兴趣,特意把新华社雅典分社首席

记者梁业倩当成嘉宾拉到话筒前,让她为好奇的村民们讲几句话。梁业倩用自学的希腊语向村民问候说:“你们好,我是来自中国的记者。”热情的村民们随即报以欢呼和口哨声,手中挥舞着中国和希腊国旗。中国和希腊人民的距离被瞬间拉近。

在港口城市沃洛斯,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副社长谢栋风也被当地电视台“瞄上”,一直采访别人的他自己也成了被采访的对象。当地astra电视台请他谈一谈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圣火传递的感想,以及对希腊组织工作的评价。谢栋风说:“感受到了希腊人的热情好客,组织工作非常出色,非常感谢希腊人民。中国人民同样热情好客,并为举办北京奥运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一定也会非常成功。”他们的记者显然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连翘大拇指。

和圣火赛跑

圣火在希腊境内传递的一周中行程非常紧密,每天至少要经过五座城市。从早上8点左右到晚上6点,除了每座城市的欢迎仪式外,圣火一路奔驰,完全不会给记者特意留出采访和工作的时间。

如此一来,一直紧跟圣火的新华社记者几乎没有写稿的时间和地点。但为了保证国内众多关心圣火传递的读者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新华社记者只好想方设法,尝试在许多千奇百怪的地方写稿和发稿。

记者们曾在中午吃饭的小餐馆边吃边写,也曾在停车场等待圣火到来时写过稿。曾经厚着脸皮坐在当地旅馆大堂的沙发上工作,并“偷”用他们的无线网络发稿;甚至为了赶在下一站之前完成上一站的稿件,在高速路上驾车追赶圣火时,也忍着头晕眼花在时速一百多公里的汽车内写稿,然后用手机上网的方式发稿。

北京奥运会火炬感想心得体会(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