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物理教育也迎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作为一名物理教育教师,我深感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新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物理教育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然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的过程中,我组织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纵电磁铁和磁铁,观察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新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物理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然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学科。因此,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科学实验和项目研究。例如,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物理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视为一个个学习机器,缺少个性化的关怀和培养。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光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总结起来,物理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心得体会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和践行的方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理学习者。
物理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物理教育也逐渐引入了新的理念。作为一名物理教育教师,我从自己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新理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首先,新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物理教育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物理学科是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他们亲自进行实验并观察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新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物理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学科。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例如,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平衡实验,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测量工具,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力的平衡条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物理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磁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总结起来,物理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心得体会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和践行的方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物理学习者。
物理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物理教育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物理教育学
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物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物理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学习和研究物理教育学,首先要钻研和领会已有的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因为这是人们多年来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成果,接受这些成果有助于避免重复别人在物理教学上所走过的弯路。但对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与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
二,注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物理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
三,认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四、注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物理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物理。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物理来
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物理的理解。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物理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物理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考模式的改变,现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不应单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历史知识相互穿插,并适当增加这方面综合题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学科综合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在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与化学上的电离及生物上的遗传、变异等相联系;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与生物上的血液流动 方向挂钩;《电磁感应》一章中,在判断飞机在某地方上空飞行时两机翼的电势高低时,可以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联系。
六,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根据标准及大纲的要求,目前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更多地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更多的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题精神。在评价
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评价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⑵评价结果效益化:即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作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的接受;⑶评价方式动态化: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⑷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⑸评价模式过程化:即不要只关注评价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作对了多少,要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去了多少时间?是否与他人合作过?是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⑹评价施实日常化:即重视评价的实效性。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
此处以研究性学习评价为例:为了让学生既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能及时知道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设计量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操作时分五个步骤:⑴教师设计量表。具体内容包括开题评价,过程评价和结题评价。三各项目下又各有子项目,各个项目又各占一定的权重。⑵组织学生根据量表自评。包括自我肯定,自我批评,意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⑶教师评价。指导老师根据量表对所指导的学生客观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一份。让学生与自评量表对照。如有明显争议,鼓励学生提出来和老师商榷。⑷课题组评价。在课题组内组织评价委员会,既有资深老师参加,又有年轻老师参加,对各班小组“研究”进行评价,选出优秀研究组,通过表扬和树立榜样形式,在班内,校内倡导研究之风。⑸校内评价,在学期结束时,在各班中选取研究比较好的小组,向全校公开汇报,以号召全校师生都支持研究性学习。
关于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地摸索,探寻。这里指出的几点看法只是一家拙见,希望大家能加以补充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