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企业参观讲解词 篇一
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学习型企业参观,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企业的学习型文化以及我们如何打造一个持续学习的环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深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保持竞争力并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在我们公司,学习被视为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此外,我们还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和合作,以促进团队学习和成长。
为了打造一个持续学习的环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我们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讲座,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鼓励员工参加行业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学习。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种在线课程和资源,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
除了培训和学习机会,我们还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我们鼓励员工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我们也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在我们的学习型企业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们鼓励员工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勇于尝试和创新。我们也鼓励员工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这个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型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保持竞争力并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和环境将继续激励和推动我们的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感谢大家参观我们的学习型企业,希望您对我们的学习文化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
创建学习型企业参观讲解词 篇二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我们的学习型企业参观。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企业如何打造一个积极学习的文化和环境,以及我们的学习型团队如何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企业中,学习被视为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培训活动。我们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发展,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不断提高客户的需求。
为了打造一个积极学习的文化和环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我们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我们还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讲座,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种在线课程和资源,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
除了培训和学习机会,我们还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我们鼓励员工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我们也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在我们的学习型企业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们鼓励员工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勇于尝试和创新。我们也鼓励员工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
我们的学习型团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合作,以促进团队学习和成长。我们也鼓励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和挑战现有的方式,以激发创新和改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型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保持竞争力并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的学习型文化和环境将继续激励和推动我们的团队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感谢各位来宾参观我们的学习型企业,希望您对我们的学习文化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
创建学习型企业参观讲解词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
我们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的西北郊区,距市中心1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南靠陇海铁路,东靠京杭大运河,毗邻京沪、京福、徐宁、徐连4条高速公路。发达快捷的通道,为我们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夹河煤矿于1970年建成投产,现有员工6000人,当初设计能力为45万吨,经过不断改造、创新,现在已达到年产2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动力用煤,是徐州矿务集团6大主力矿井之一。20xx年5月,我们夹河煤矿为适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适时引进当代国际最前沿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结合企业实际,全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构建全员学习网络,改善全员心智模式,用高目标去激励员工超越自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树立一系列新的理念,从而激发了全员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不但给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打造优强企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两年来,企业在人员未增加、井下条件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两年创出了以往三年的业绩。矿井原煤产量比20xx年提高30,20xx年员工的年平均收入达到120xx多元,居全省煤炭系统第二名,技术创新成果数量和获奖情况居全省煤炭系统第一。我们还先后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徐州市政府授予“花园式矿井”、“环保先进企业”荣誉称号,矿党委被徐州市委、集团公司党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被省煤炭工业局评为“行业标准化矿井”。
创建学习型组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导入新的理念,是确保创建成功的首要问题。我们知道,人的观念决定了人的行动,企业理念是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指南。以前,我们向职工灌输的一些理念,有的口号式比较严重,有的离职工较远。比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等等。虽然这些理念都是对的,但难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建之初,首先把更新观念、导入新的理念,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突破口,精心编写一些既切合企业实际,反映以人为本原则,又符合学习型组织要求的新理念,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结果,不仅营造出我们夹河煤矿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使我们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创建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幅标语“管理是最大的关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就是我们夹河煤矿的管理理念和员工的培训观。
我们知道,管理与被管理,由于位置上的差别和思想认识上的差别,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有时还会处于对立状态,从而影响管理和工作水平的提高。自从我们导入“管理是最大的关爱”这个理念以后,管理者从关爱职工出发,去加强管理,增强责任意识;而被管理者呢,也从管理者那里体会到,管理是对自己的最大关爱。因为,职工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只有好的产品,好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低成本,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办好了,职工才会受益,企业办差了,破产了,受伤害的还是职工自己,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道理明白后,管理与被管理变成了统一体,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促进了企业发展。目前,“管理是最大关爱”这个理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全体员工的心中。
同样,“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作为我们员工的培训观和福利观,也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职工的意识之中。
以前员工普遍认为,企业多发钱、多给东西才是最大的福利。可是,我们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后,广大员工认识到,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人如果没有本领,没有一技之长,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就要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为职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才是最好的福利。两年来,我们实施了1
2
5、123人才工程。即企业在10年内,要自培10名研究生、200名本科生、500名大专生;同时还要培养出100名高级技师、200名中级技师、300名技工。这项人才工程计划,估计能够提前5年实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前面这尊雕塑,叫“腾飞”。它是我们夹河煤矿的形象标志,它的内涵是:“积极向上,不断超越”,凝结了我们夹河人“团结、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近年来,我们的广大员工在这种精神鼓舞和鞭策下,以学习为动力,观念不断更新,工作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人和事,在企业内部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推动着企业不断腾飞。比如我矿掘进一区,承担全矿井的开拓延伸任务,四个队的工作地点全部在井下800米到1000米深处。他们在地质条件复杂,温度高达30多度的情况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学习创新,月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年年跨上新台阶,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集中展示了我们夹河人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为企业腾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条大道,是我矿的“学习林”。
左边,是系列灯箱,一支延伸到我们的副井口,灯箱上面的照片,是我们矿山部分工作场所、人文景点的写真,上面的文字,是我们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理念的缩影和劝导学习的名言名句。右边是系列宣传牌板,有产量进尺日报、安全生产曝光台、新人新事专栏、各种决定的宣传公示,意在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传递企业信息,接受员工的监督,起到宣传、教育、鼓舞员工的作用。远处的左边,有灯光报廊,是员工班后学习、浏览国内外新闻和信息的地方。
这条过街标语“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是我们夹河员工的工作观。广大员工在上班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可以说,近年来,各位员工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争第一,做最好的意识明显提高。特别是各级管理者,身体力行抓管理,率先垂范做最好,那些说空话、说套话、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管理者也明显减少。
背面的这条标语“知识就是财富,本领才是身价,学习便是途径”。这主要是让我们的下班职工看的。一方面,就是提醒他们班后要总结、体会一下自己的工作,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呢,提醒职工,下班以后,别忘了学习,别忘了学习本领,有了本领才有身价。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的一排橱窗内容,集中反映了我们夹河煤矿自20xx年5月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来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主要指标的变化。
这一块,是我们的创建方式。
1、愿景激励:构建共同愿景,员工便服从未投入,便压力为动力,追求卓越,不断将愿景变为现实。
2、恳谈交流:通过交流,使员工不断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功进行知识共享,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沙龙沟通:设立青年沙龙,强化沟通,增进理解,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促进工作。
4、系统思考:培养员工养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由静止思考为动态思考,从被动反应到创造性地工作。
5、团队学习:员工表述心中的设想,学习氛围诱导群体思考,使整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达到1 1》2的学习效果。
6、改善心智模式:通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在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上得到改善,实现超越自我。
这是我们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夹河模型。
形状,既像“金字塔”,又像我们煤矿尖尖的
煤堆,寓意着我们夹河煤矿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一个中心。就是做优做强企业。
两个着力点。就是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三个工作方法。一事三问法:意思是员工在处理每项工作中都要自问,办事效率如何?工作标准如何?是否还能创新?工作讲评法:就是经常讲评工作中的优缺点,帮助员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质量。目标激励法:团队要设立大目标,员工要设立小目标,用目标鼓舞士气,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个工作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团队学习能力,不断创新能力,自我超越能力。
五个价值理念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好是有用的。这是员工的福利观。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管理是最大的关爱。这是企业的管理理念。
;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员工的工作观。
小失误诱发大事故。这是员工的安全观。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员工的责任观。
这是我们的创建流程。
它是一个转轮,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每一次循环以后,都要进入一个新的层面,进行再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以此来说明创建学习型组织,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它从“环境分析”开始,每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都要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并得出准确的结论。接着就进入“营造组织氛围”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导入理念。通过宣传手段,营造氛围,启发员工的思考,帮助职工转变观念。然后,就要进行“意识整合”,就是在一个比较好的氛围基础上,对各种创建意识,以及员工的一些想法及见解,进行整合,帮助形成共识。接着,对创建的一些设想、途径、可行性,对现状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差距。在此基础上,就要确立目标,建立模型。然后围绕目标,按照模型的运作方式,去认真策划实施方案。方案出台以后,就要组织试点,认真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及时修正和完善模型,以求模型的运作可靠,效果明显。试点成功以后,及时在面上推广,也就是“全面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要引导员工始终瞄准目标,最终实现目标。目标实现以后,要认真总结,形成制度,按制度化去运行。这一番流程完成以后,创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层面了。再循环,按步骤逐级导入,不断地循环下去,不断地向更高目标迈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就实现了自我超越。
这是我们今年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原煤产量确保180万吨,力争185万吨,综合进尺确保完成15000米,力争18000米,成本控制在125元/吨以内,矿井确保实现利润2500万元,力争3000万元;多种经营产值达到20xx万元,力争2500万元,在完成全年各项指标的同时,努力积累更多的资金发展非煤经济,加快生活后勤社会化进程,生活后勤线职工脱钩自养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职工收入,在岗职工收入力争提高15以上,质量标准化达到并保持集团公司一流水平,实现安全年,保持集团公司先进党委、文明矿称号,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这是我矿10年来企业业绩5大指标的变化情况。
图中,变化曲线尾部的红线部分,是我们夹河煤矿开展创新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以来的显著变化。
原煤产量:从1999年开始,到20xx年,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综合进尺:从1999年开始,到20xx年,每年的增长幅度也都保持在20以上。
原煤成本:99年为125.58元/吨,20xx年略有下降,但20xx年又有所回升,这主要是在去年,我们加大了设备方面的投入,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投入了部分资金,因此造成原煤成本上升。特别指出的是,降低成本要科学合理,因为增效和节支的效果比例是16:1。
职工收入:这三年,增长也比较明显,而且幅度正在逐渐加大。
大中转毕业生人数:三年当中,每年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并拿到毕业文凭的,都保持在400人以上,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主要得益于我矿实施1
2
3、125人才培养工程的结果。由于这项工程的实施,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氛围也非常浓厚,效果也非常明显,为我们夹河煤矿的不断发展,成功创建学习型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是我们的“劝学广场”。它长约80米,宽40米,占地面积为3200平方米。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营造劝学环境,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