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篇一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近年来,霞城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积极行动,为打造文明乡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夯实基础,明确目标
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霞城乡充分认识到,只有夯实基础、明确目标,才能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创建文明单位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明确了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二、加强组织,形成合力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不是一家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各单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乡党委、政府加强组织,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单位的工作。同时,各单位也积极配合,成立了内部工作小组,落实具体的任务和措施。
三、深入开展活动,提升文明素质
为了提升单位员工的文明素质,霞城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组织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文明意识。其次,加强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提高员工的文明素质和职业道德。此外,还组织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激励各单位在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落实责任,确保成效
霞城乡坚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强考核督导,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各单位更好地履行创建文明单位的责任。
通过以上的努力,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单位员工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单位内部的文明氛围得到了改善。同时,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篇二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近年来,随着乡村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霞城乡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单位的行列中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以各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为乡村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引导单位员工树立文明意识,霞城乡加强了创建文明单位的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员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引导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公益广告制作比赛,鼓励员工通过创作广告来表达对文明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二、深入开展活动,提升文明素质
为了提升员工的文明素质,霞城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在单位内部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教育员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其次,组织开展文明行为示范活动,邀请文明模范进行现场示范,引导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文明形象。
三、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文明建设
为了推动单位的文明建设,霞城乡加强了规范管理。首先,建立了文明单位考核制度,明确了各项指标和要求,对各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还建立了文明单位评选制度,激励各单位在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此外,还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霞城乡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让各单位的员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文明单位交流活动,让各单位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上述的努力,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单位员工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单位内部的文明氛围得到了改善。同时,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篇三
全心打造经济强乡、城郊富乡、文明新乡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霞城乡的历史沉淀了较深的文化底蕴,因霞城书院而远近闻名。霞城的今天已呈现出现代农村崭新风貌,因改革开放而释放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群众富裕,文化活跃,这是20多年来霞城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霞城也是目前全市唯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乡镇。这一殊荣的获得,对霞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是对霞城过去“三个文明”建设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霞城未来发展的极大鞭策。
霞城位居湘江之滨,三面环江,处于湘潭新市政中心和河东工业园的“心脏”地带。全乡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8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520亩,境内有湘钢、湘机、湘缆和金迪化纤等大中型企业,有湖南工程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烟草学校等大中专院校,驻乡企事业单位逾150个。霞城虽辖区面积不大,但人才、技术和资金高度积聚,并且城乡交错,产业交融,发展的空间极具张力。这正是霞城的最大特点,也是其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几年,霞城乡党委、政府凭借这种优势,把创建文明单位,促进城乡一体和“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作为动力和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乡、城郊富乡、文明新乡,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一、一流的领导班子为创建文明乡镇提供了根本保障
只有一流的领导班子,才能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基层民主的需要,也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霞城的乡村班子可以称得上是好的农村基层工作班子。首先是乡党委班子硬。党委一班人整体功能发挥较好,班子成员素质较高。政令畅通,工作有合力,这是区委对近几届乡党委班子的整体评价。连续几年,霞城乡党委被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乡镇党委”。作为一个经济大乡,乡党委在全乡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事项以及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霞城是率先在全区制定和完善党委各项工作和决策制度的乡镇党委,较好地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了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保持了较高的自身建设的水平和较强的战斗力,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望。其次是村级班子强。支部书记素质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民自治水平较高,这是霞城各村的特点。多年来,霞城各村的村支委班子比较稳定,培养了一批具有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会事务能力的村干部。全乡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群众比较富裕,多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年均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近5000元。三
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管理严格,作风务实,善打硬仗,这是霞城乡机关在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形象。特别是通过机构改革,乡机关建立了竞争和激励机制,转变了工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部门之间、村之间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开展“一创三满意”党建主题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比如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典型和平村,“人民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的典型陈建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特种养殖业能手周良,发展村级企业的共产党员典型陈树林等。这些典型为农村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把打造经济强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强大基石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霞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和各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在市、区乡镇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是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工业成为经济支柱。霞城的乡镇企业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乡镇之一,乡村集体企业全部实现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型。通过改制,激活了乡镇企业的活力。目前全乡共有乡村企业40家,其中产值上500万元规模骨干企业7家,税收上100万元的企业3家。基本形成电线电缆、电力机车、金属压延、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霞城电工厂、湘潭市弹簧厂、晓阳电机车厂、莲港紧固件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强劲,产品和市场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特色。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优势,霞城在发展都市农业和精细农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阳塘特种养殖基地、和平葡萄园等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其中,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于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验收,已经成为省市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和平葡萄园基地被授予“湘潭市个体科普示范基地”,达到了6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是全市近郊最大的葡萄园。阳塘的种鸽、良凤花鸡等特种养殖已经形成规模,其中特种养殖大户周良去年出笼肉鸽上万羽,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霞城的牲猪养殖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全乡年出栏牲猪近6万头,其中和平、五星、下摄司三个村牲猪养殖均在万头以上,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户超过200户。三是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利用邻街、邻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利条件,全乡的餐饮、住宿、商品零售业等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该乡个体私营旅馆达到40多家,餐饮店达112家,其他个体工商户495个,三产业产值达59502万元。
三、把建设文明新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根本要求
城乡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霞城作为河东中心城区的城郊结合部,插花地段多,城乡环境卫生、城市管理存在许多实际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霞城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加强了对城郊结合区域的卫生环境、乡村干道的绿化保洁的管理,抓紧推行和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和改水改厕工程,使城乡卫生、绿化和群众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几年来,霞城乡乡村两级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整修乡村主干道为重点,完善了乡村道路建设,全乡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以修建板摄灌渠阳塘机埠为重点,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抓紧实施了农电改造和通讯设施建设,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大力改善社会保障和群众福利条件。积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全乡8个村都实行了村民养老金制度,每年发放养老金60余万元,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四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几年来,霞城乡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十佳农户”、“五好家庭”、“双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国庆、七
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阵地建设完全,设施完备。乡有藏书5000册的图书室和200平方米的娱乐场地以及一个业余文化队,各村都有黑板报、文化窗、图书室及娱乐体育器材,有专门的文化室,有的村还成立了“腰鼓队”、“狮子龙灯队”、“扇子舞队”等多个民间文化团体。
霞城历届党委、政府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霞城未来发展建立了新的平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霞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必将进一步转化成发展优势,霞城的文明建设也将迈出更大、更新的步伐,霞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二00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