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精选3篇)

时间:2015-08-06 09:23: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篇一

幼小衔接期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本篇文章将探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首先,幼小衔接期儿童具有逐渐独立性增强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习惯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性缺乏自信。而在小学阶段,他们需要逐渐独立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开始面临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其次,幼小衔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逐渐发展。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主要和同龄人进行交往,交往方式较为简单和直接。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际关系,并且需要学会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幼小衔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再次,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认知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和感性。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科,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

最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情绪和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情绪较为稳定,他们主要通过表达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情绪可能会发生波动。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需要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识,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逐渐独立性增强、社交能力发展、认知能力提升以及情绪和意识的变化。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篇二

幼小衔接期是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一系列特点,本篇文章将探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首先,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在幼儿园阶段,儿童通过观察、探索和互动来认识世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科,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兴趣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其次,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升。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较弱,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自信。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接受更多的教育和评价,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他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自信的态度。

再次,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强。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容易分散。而在小学阶段,他们需要在课堂上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和集中,适应更加严格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他们逐渐学会控制注意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最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增强。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习惯于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完成任务,对于责任和纪律的认识较为模糊。而在小学阶段,他们需要逐渐独立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培养起自主学习和自律的能力。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去履行。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强以及责任感和自律性增强。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篇三

  1.对未知事物的彷徨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小学才是我国初等教育的开端,是幼儿正式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步入小学殿堂是一件未知的事情,是一件幼儿从未亲身经历的事情。

  同时,小学相比于幼儿园,其内部管理的要求更加苛刻,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意识和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与限制。换言之,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就必须接受更加严厉的监管,不能享受到幼儿园中的美好时光,代表着幼儿正式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因此,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进入小学有着一定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不但来源于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也是因为幼儿必须要离开家长随时的守护,需要幼儿拥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幼儿在幼小衔接期中容易产生彷徨、无助的心理,通常表现为沉默和惶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幼儿的人生阅历较浅,导致幼儿的认知出现盲点。

  2.过于兴奋

  一方面,部分幼儿在幼小衔接期中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于兴奋。一方面,部分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憧憬,早已在幼儿园教育中幻想自己背上书包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是幼儿对自己即将正式进入小学殿堂的一种兴奋。

  另一方面,部分生性活泼的幼儿,其性格较为开朗,喜欢与更多的幼儿交流,喜好结识新的朋友。进入小学殿堂,意味着幼儿能与更多的学生成为朋友,能获得更多的友谊,而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及幼师在幼小衔接期对幼儿灌输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涯有着极大的振奋感,表现出过于兴奋的心理特点。

  但是,这种兴奋点如果不得以制止就容易导致幼儿在真正开始小学生活后难以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在现实与理想的剧烈冲击下,幼儿的心理容易崩溃,导致幼儿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也是幼小衔接期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期幼儿心理特点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幼儿的关注与呵护

  从根本上讲,幼儿在幼小衔接期产生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意识和精神层面的心理活动,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环境,就需要家长以及教师共同的努力,必须要加强对幼儿的关注与呵护。

  更进一步说,即将离开父母的'保护而进入小学,这是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恐慌心理的主要原因。只有家长与教师对幼儿进行更有效的关注,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怀与呵护,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并带着爱的力量去面对心中的惶恐,并克服这种负面的情绪和心理。

  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加强沟通与联系。一方面,家长需要及时给教师汇报幼儿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并在交流中了解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两者结合之下,家长和教师才能从对比中掌握幼儿的动态,及时发现幼儿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

  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需要加强与幼儿的直接沟通。部分家长认为将幼儿送到学校,幼儿的一切都应该由教师负责,幼儿的情况也应该由教师汇总。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理念。只有加强与幼儿的直接沟通,教师与家长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到幼儿面对的困惑与问题,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怀,帮助幼儿克服困难。

  2.要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工作

  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幼小衔接期对幼儿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需要让幼儿真正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了解小学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才能正确认识到进入小学之后的变化,才会在进入小学之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就能避免幼儿对小学产生惶恐的心理,也能避免部分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过于美好的憧憬,进而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击中受到挫伤。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幼小衔接期中进行适当的过渡。这种过渡不但是指教学内容的过渡,同样应该包括对幼儿行为的监管、思维的约束等等,也就是要让幼儿能在幼儿园中提前感受到小学生活的不同点,使幼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家长应该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效力,要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合适的引导,既要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憧憬,抱有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要提前让幼儿明白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点,例如束缚力等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引导才能更符合幼儿的心理,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期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的心理过于敏感与脆弱,造成了幼儿鲜明的心理特性。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重视幼小衔接期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交流,进一步完善这个过渡时期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拓展】

  1、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