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精选3篇】

时间:2017-06-05 01:11: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篇一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个阶段,厌学心理很常见,而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负担过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升入初中,学生们面临着更多的科目和更多的作业压力。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学习负担过重,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原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对学习失去信心。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再次,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对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最后,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没有足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们就会感到乏味和厌烦。而且,如果学校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初中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问题。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放松和休息,以充分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辅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篇二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成因,并提供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学习负担过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主要成因。随着升入初中,学生们面临更多的科目和作业,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对策之一。学校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课时数量和作业量。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可以加强沟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时间。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成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校和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培训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另外,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对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学习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

最后,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导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成因。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们就会感到乏味和厌烦。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等。针对这些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都是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篇三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那么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怎么进行应对呢?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厌学心理给初中生带来的主要问题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过分依赖辅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靠抄袭作业度日,甚至不交作业,学习没有动力,他们来学校读书,只是教师、父母强迫的,因此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出现迟到、逃课、出走等逃避学习的现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由不学沦为混学,进而成为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影响个体发展,甚至贻误终生。当前初中生厌学原因很多,但受社会因素影响不大,主要受校内外学习环境与自身因素的影响,既包括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方法、家长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又包括自身心理各项发展水平不高的内部因素。但总的来说,学生并不是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家长、教师、学校的做法不好,致使他们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对学习的逆反心理。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导致厌学并不是简单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各种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刺激与学生的现有心理水平相互冲突而产生的。

  个性因素水平低下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原因

  习惯性无助感

  习惯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这部分学生大都是一些学业不良者或学习暂时困难者,若时间稍一长,就会变成整体性学习困难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初并无多大差异,但后来由于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因此,很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有的甚至是因为知识断层而造成阶段性的考试失败,所以常表现为害怕考试,其中初三学生最讨厌考试,最担心考不上高中,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讨厌考试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最担心成绩考差或成绩直线下滑,从经验中得知,这部分学生群也很不固定,他们的学习信心经常随考试成绩的升降而变化,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某几次或一次的分数提高而增加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一次或几次的分数降低而丧失信心,降低学习欲望,教育若将这部分学生及时转化过来,将会是很大的成功。随着学习成绩的一次又一次的不如意,信心较低的一些学生开始出现完全的失败状态一一将来结果不可控状态,当然,这部分学生并不是最危机的学生群。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都低,这才是真正的困难群体,这部分学生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完全将学习漠然置之,成绩差已习惯了,再无上进的欲望,缺乏积极探索的意向,上课讲的内容似懂非懂,作业不做,经常抄,最怕考试,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天生学习不行,盼望早毕业。这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

  期待与诱发的阻断的心理动因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就感强的学生,认为自己满足教师的学习期待后会得到来自于教师的肯定评价,因而他们便会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现实中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他们的肯定评价传递给他们,如肯定和期待的目光、点头示意、微笑、赞扬的手势以及语言等。由于失去了教师的学习期待,他们在课堂上通常不被指答问题,在没有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学生便不会积极主动地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这样学习成绩也就不会得到提高,同样更不可能得到来自于教师的期待和学习的诱发,如此恶性循环,愉快的和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将不会存在,厌学便随之产生。

  意义障碍与逆反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头脑中己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成人某些要求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甚至对知识和要求有心理抗拒,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存在的动机强加于他们身上,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批评和主观的否定评价等,这样就可能使学生对这个老师有看法,产生意义障碍,从此不再接受这个老师的意见,有时还会发展为激烈的对抗状态产生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恶化,更加不喜欢他讲的学科,造成对该门课的极大厌恶。在教学中,还有些老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态度,而机械重复某些要求,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拒绝接受,这是学生厌学的最普遍原因,如有的学生对某门功课成绩不好,学习无兴趣,而老师却硬性要求他学好,就会使这个学生对该要求产生意义障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对被理解的有关信息和观点就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被克服,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即厌学行为。

  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尚未成熟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因素

  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处于半成熟、半独立的时期,认识水平尚未发展成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为了一个远大目标而执着地去追求,“头悬梁,锥刺股”也是成人的典故,初中生尤其初一生还未脱离“玩”的天性,他们最想做的事是“玩”,迫切需要的是睡眠,可见,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他们依然有很强烈的活动需要,因此,虽然他们给自己定了远大的目标:考上大学、当一名科学家等,但他们不会给自己定小的近期目标,他们还不懂得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在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学校教育存在弊端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外部原因

  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时间过长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当前教学还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命题测验—学生应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活跃了,讨论多了,但讨论还是教师限定题目和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讨论并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被动模式下,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其趣味性也比较有限,更何况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改进后又变为满堂问),学习缺乏新鲜感,探索欲望降低。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当前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者虽有大量增加,但又转向另一个极端,把课上得花里胡哨,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但在热热闹闹的45分钟后,学生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把知识又还给了老师。学生也对当前盲目运用电教手段,一味追求花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反感,他们自始至终还是喜欢有学识与修养的老师。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只是倾向于怎样使学生记得更多,而没有注重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一节课的出发点只是理解内容,而没有“培养”这一环节。

  社会及家庭的压力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外部原因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几乎占据其全部的活动范畴,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往往将这一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同时,它也会被人们认定为对教师和家长评价的参考值。当教师和家长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以这一观念支配自己对待学生和子女的行为时,压力就会在学生身上生成,而且,在现实中教师如果从国家和社会利益出发,希望学生获得知识,以便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督促学生学习的话,一般来说,只要方法适度,学生不会有学习压力的。但如果教师从个人利益出发,如通过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或升学率反映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甚至为自己评职称和升迁找机会等,这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便会因个人功利而变得严厉和超强,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就产生了。时间久了,学生在学习中就产生倦意。

  家长方面,当前父母头脑中充满了“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不客观考虑子女的实际和环境的因素,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剥夺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以“成绩好的要保住”,“成绩不好一定要赶上”为原则来督促孩子。为此,除学校学习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请家教,加班加点,有的学生各种手段都采用了,还是未达到父母的要求学习还是赶不上去,此时便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对学习由倦怠而变成厌烦。

  防范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导致学生厌学有诸多的因素,与此相应,防止学生厌学的策略也应是多维度,多种类的,在此针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内外因—即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机制提出具体的对策。

  注重初中生内部动机的激发

  在学校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创设情境

  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上的不和谐状态。其途径可表示为:提出与学生己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举出反例—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鼓励好奇与探索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设法鼓励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学生尽量鼓励肯定,即使对其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也应以保护其好奇心为原则。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成功的满足感

  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首先要寓教于乐,把学习和完成实际活动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从教学经验与调查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微机、实验,英语听力等实践活动课,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学。“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提高“给”的艺术,教给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能

保持下来。

  学生要有正确对待失败的心态

  学生应认识到,学业的暂时失败,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学习,长期的连续的成功会和长期的连续的失败一样对学习不利,因为一直成功的学生自己心中有种暗示,以后不用继续努力照样能成功,渐渐地学习动力会慢慢变弱,学习成绩降下来,学生还会想不通,此时若再加上其他的个性因素,就有可能厌学。

  利用兴趣迁移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生若对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有强烈的内在动机,那么就可以采取把这种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的方式使其产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运用外部强化使其形成内在动机或直接培养外部动机

  给学生设立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目标即要具体,远大的目标对初中生来说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适当的目标即难度要合适,这样的目标学生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

  适时的赏罚

  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发现,利用对等惩罚确实能够起到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如作业做错要求重做,打架骂人受到批评,令其赔礼道歉等,均属对等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所以惩罚应少用慎用,即要多进行正面教育。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并进行评价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大进步,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可采用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学习环境

  改进教法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教学方法应新颖、生动活泼,不能盲目延长教学时间,否则会使学生在极度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体验中,逐渐形成潜意识的逃避学习动机。

  家校联系,寻求最佳教育

  家长除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情况外,教师应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溺爱和苛求的心态,客观评价子女,不要硬性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发展,更不要试图从精神与肉体上驾驭他们,家长同样要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家校有机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