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的由来(推荐3篇)

时间:2019-04-06 09:34: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春节的由来 篇一

中国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祭祖、拜年的日子。那么,中国春节的由来是什么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这只怪兽每年都会在除夕时出现,吃掉村庄里的动物和人类。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每年都会在除夕之夜贴上红色的对联、挂上红灯笼,还会燃放爆竹,以驱赶这只怪兽。后来,一位名叫“年”的老人发现这只怪兽害怕红色、爆竹和烟火,于是他告诉村庄里的人们,只要在除夕时做这些事情,就能够把怪兽赶跑。于是,人们按照老人的建议去做,果然怪兽再也不敢来侵扰了。从此以后,人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做同样的事情,以纪念这位老人的智慧。

除了这个传说,中国春节的由来还有其他的说法。在古代,中国人民崇尚自然,尊重太阳和月亮。他们发现每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制定了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是春天的开始。中国人民认为,正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他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祖、拜年、欢庆的活动,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中国春节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拜年、亲朋好友相聚、品尝美食、观看舞狮舞龙表演等等。同时,也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比如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等等。这些习俗既富有民俗特色,又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总之,中国春节的由来源远流长,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春节,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增强了家庭、亲友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春节的由来 篇二

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世界上最盛大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中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岁首祭”。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时期,人们相信神灵会在新年来到人间,为了祈求丰收和平安,他们会在除夕之夜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个仪式被称为“岁首祭”,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春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在古代,春节是农民们一年中唯一的休息时间,他们会放下农活,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年。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比如饺子、年糕等,以及各种祭祀物品,如糖果、水果、酒等,用于祭祀祖先和拜访亲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春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放鞭炮、观灯展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更是为了驱邪避祟,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和幸福。

中国春节的由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国人民团聚、祭祀祖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刻。通过庆祝春节,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强家庭间的亲情,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中国春节的由来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视和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庆祝春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国春节的由来 篇三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ld

quo;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中国春节的由来(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