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摘要: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本报告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引言
教育扶贫是保障贫困地区居民受教育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访问了多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和家庭,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资源不足: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教师的招聘和留任都存在困难,导致教师队伍短缺,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2. 学校设施落后: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陈旧,缺乏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学生辍学率高:由于贫困和家庭原因,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和动力。
4. 教育资金缺乏: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无法满足教育发展和改善的需要。
四、建议和措施
1. 加大教师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工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减少学生辍学率。
4. 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教育扶贫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农村贫困地区就业扶贫调研报告
摘要:就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报告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引言
就业扶贫是农村贫困地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农村贫困地区,就业扶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访问了多个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和企业,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就业机会有限,导致许多劳动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无法与现代化产业接轨,导致就业困难。
3. 薪资待遇低: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就业机会有限,农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薪资待遇普遍偏低,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4. 就业环境不良: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保障措施,劳动力难以获得合法权益和保障。
四、建议和措施
1.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劳动力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环境监管和改善,确保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和保障。
4. 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扶贫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就业扶贫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村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按照《市脱贫攻坚专题督查方案》,1月9-10日,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同志带领院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干部37人一行,采取实地查看、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到县乡村开展了专题调研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公路通铁公路段60公里处,东与接壤,西与相邻,北与接壤。全村幅员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650亩,田302余亩,地348亩。平均海拔7001160米,森林覆盖率为40%,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70天。
共有4个农业合作社208户,804人,其中在外务工267人。全村享受低保24户,2014年精准识别扶贫户48户,154人,留守儿童35人,在校大学生3人。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系全市出名的贫困村。全村年均总收入300万元,人均年收入3340元,2000元以下贫困户150余人,90%收入靠劳务输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种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一处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全村没有卫生站,没有村小学,没有幼儿园。住居条件极差,大部分农户散居在高山上,加之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极不便利,一部分务工挣到钱的农民到城区、街道、农家乐等地购买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没有搬出来的则确属贫困农户,无力改变住居条件。
二、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到村的调查反映,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自觉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尤其是市委去年12月上旬精准脱贫电视电话会后,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1、五个一批和市委六个不纳入的要求,开好三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二)督查的贫困村脱贫思路清晰,脱贫攻坚目标明确。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村按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再次细化整村脱贫规划,细化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三)部门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了良好开端。
1、加强村两委阵地建设。
按上级要求对该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改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达到八有标准,即:有办公、会议、培训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和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室外活动场地。建好群众文化和健身广场,面积达到590平方米,配齐娱乐器材,共需资金21万元。
2、交通建设
一是远期维修猪钻洞漫水桥1座,长70米,预算投资20万元。
二是维修加宽从猪钻洞至村党组织阵地的村道路5公里,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1米,预算投资50万元。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3社产业园的公路3公里,预算投资135万元。
四是新建并硬化从黄梁嘴到村党组织阵地的公路3.8公里,预算投资270万元。
3、水利设施建设
提前启动水务局规划的全村5处大堰8200米和维修堰塘1座,新建微水池2口,预算投资180万元。
4、土地整理项目
对全村1200亩猕猴桃产业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包括作业道和产业园的拉杆立线),预算投资600万元。
5、民生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土坯房﹚80户,异地移民搬迁46户,预算投资160.8万元。
6、广播电视项目工程
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预算投资50万元。
7、产业发展项目
新建三社猕猴桃产业园500亩,在猕猴桃产业园内配套种植中药材(折耳根)200亩,改造核桃园300亩,新建核桃园500亩,培育养羊大户10户,养牛大户5户,预算投资300万元。
9、电网建设项目
在全村实施低压变电器和农网升级改造,预算投资180万元。
10、医疗卫生
新建100平方米甲级卫生站1座,培训1名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免费疾病筛查,预算投资70万元。
全村2015年2020年,共计预算投入1980.8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滞后。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支柱产业,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来源。
(二)基础建设落后。全村三社、四社无公路,无自来水。
(三)公用服务入户率低。村无村卫生站,无村文化室,通过中心医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饮水不达标,全村无宽带网络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认识需再深化。脱贫攻坚应充分发挥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交给群众,特别是要变过去财政资金无偿扶持变成有偿使用的基金,变资金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
(二)规划需再完善。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要与所在县(区)、乡镇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公用服务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相对应,避免各自为政。
(三)措施再具体。如对贫困户再按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入户到人,把生产自救、产业发展放在县(区)统筹来抓,移民搬迁、新居建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选择,不搞大包大揽。
(四)工作再强化。各级要把脱贫奔康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建卡贫困户要宣讲到位、关心到位、帮扶到位,重点要突出。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2008〕77号监测,全市2014年度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2014年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12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
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2015年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
(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二)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一接二连三。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统筹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二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分年度搬迁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三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遵义生态补偿实施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施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五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2020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三)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集团扶贫、定点扶贫等八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四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四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违规违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公里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个100%。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一户一表,群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