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审计质量调研报告 篇一
地方审计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审计质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地方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监督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政府财政资金安全和合规性的职责。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审计质量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将通过对地方审计质量的调研,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地方审计质量现状分析
1.审计机关人员素质不高
在地方审计机关中,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在薪酬待遇上的限制,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工作压力较大,很多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其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2.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不规范
地方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不规范也是地方审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审计机关在人员配置、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审计工作负荷过大,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另一方面,审计机关的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盲区,容易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
3.地方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地方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地方审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职失责。此外,地方审计机关在对审计结果的监督和跟踪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导致审计结果的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进措施。
二、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地方审计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和选拔工作
地方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和学习机会,吸引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加入地方审计机关。同时,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地方审计机关应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减轻其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地方审计机关应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审计报告审批和发布制度,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监督和跟踪,推动审计结果的落地和改进。
总结:
通过对地方审计质量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审计质量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和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地方审计质量,我们应加强人员培训和选拔工作,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地方审计质量调研报告 篇二
地方审计质量调研报告
地方审计质量是衡量地方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护经济秩序、促进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地方审计质量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地方审计质量的提升。
一、地方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审计人员素质
地方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低素质的审计人员则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疏漏和错误,影响审计质量。
2.内部管理机制
地方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审计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审计工作中的疏漏和盲区。而不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则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低效,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监督机制
地方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进行,提高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不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则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职失责,影响审计质量。
二、改进措施
为了提升地方审计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地方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建立健全的人员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地方审计机关应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减少审计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同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地方审计机关应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审计结果审批和发布制度,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跟踪和评估,推动审计结果的落地和改进。
总结:
地方审计质量的提升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我们可以提升地方审计质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地方审计质量调研报告 篇三
新形势下,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发挥审计职能,营造和谐氛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个值得共同探讨的课题。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原因
所谓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虽然,地方审计发挥了审计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从主客意识和客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法规体系的健全滞后
目前,我们国家的审计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综观审计工作外部环境,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不规范的行为依然存在,无形之中这就增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而从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法律法规不可能涵盖经济生活的全部,即使有所涵盖,也有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着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这种法制体系在不断健全的过程中,其来及弥补的疏漏一定程度影响了地方审计的质量。
2、审计管理体制的人为牵制
审计机关,其性质所决定必须独立于被审单位及受权人等。可以说,独立性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审计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经费和人事关系隶属于地方政府,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但与此同时,法律又要求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从体制上有所欠缺,审计机关也不具备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如在办案中,上级领导打招呼说情。办案人员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
3、审计质量管理的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和任务逐渐增多。部分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把完成审计任务和查处大案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影响了审计质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完成审计项目数量多,打造精品项目少的现象。有的审计人员以查处大案要案为审计工作的唯一目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不能全方位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造成审计监督的死角。
4、审计质量管理的实施不力
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具体表现在:对重大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上级审计机关检查验收的审计项目较为注意,对一般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对审计结论和作出审计决定的质量管理上较为注意,对审计程序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到位;注重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目标的实现,而相对忽视应当遵循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操作规程,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执行的不够位。
5、审计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
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和提出宏观监督建议的能力比较弱,以单纯的财务会计知识来查错纠弊,就账论账的传统财务审计观念比较浓,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得不到提高;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对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宏观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审计建议往往得不到被审计对象的有效采纳,审计综合报告得不到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受到挑战,增加审计的科技含量,推进审计技术进步已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懂电脑审计的人员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二、进一步提升地方审计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一)、炼内功,提升队伍综合素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经济领域里的很多问题仅靠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很难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我们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本,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组织各项能力、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需要和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现状,确定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的目标、战略规划,明确不同时期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和环境。全体审计人员应该树立接受终身学习教育的意识,自觉地查找自身在依法审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和实践,弥补不足。
2、构建清廉型审计队伍。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地方审计机关要按照抓班子、带队伍、讲工作、树正气、办实事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大事、议大事、努力提高驾驭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教育审计人员,严守审计八不准纪律,多想工作、多讲奉献,树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构建文明型审计形象。要大力倡导对人知感恩、对物知珍惜、对事知尽心、对己知克制的道德行为理念,实施以执业道德、政务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建设工程。教育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艰苦奋斗,做文明审计的表率。
(二)、重监督,切实履行审计职能
紧扣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安排布置各项工作,突出加强对各项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抓手,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加大专项资金包括一些公共资金的审计力度,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1、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四个重点:即紧密围绕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收支编制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等问题的审计,促进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紧密围绕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和实施情况的审计,推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建立并规范运作;紧密围绕推进预算分配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加强对预算分配行为的审计;紧密围绕推进县级预算管理不断规范,加强对预算调整、追加支出的审计。在审计方式方法上,搞好四个结合:即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分析原因推进整改相结合,会议通报审计情况与对外公告审计结果相结合。既客观反映成绩,又如实揭露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2、强化涉农资金审计。民以食为天。地方审计机关,要一切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开展审计监督,在审计方向和审计内容的确定上,必须坚持以资金为纽带,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重点关注资金的流向、流量、流速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看涉农资金是否姓农,有没有变小、变向、变质。一是监督农民负担卡内的农民应负担的各项负担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超标现象;二是监督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农民头上;三是监督有没有负担卡外的收费现象;四是监督有无变向收费现象,及时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抵制不法行为。要对那些违纪违规部门进行处理处罚,并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反映;四是资金使用的专一性,资金分配是否用于三农建设,钱是不是发在农民群众身上,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现象,有无偷工减料行为,有无偷梁换柱之事。
3、强化涉农部门监督。一是注重对行政执法、管钱管物部门的审计监督。为了减少和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促进其依法行政,正确行使职权,应定期对涉农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查处农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钱物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杜绝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二
是注重对涉农干部的审计监督。村干部本应是村民的主心骨,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可有的村干部却利用村级财务不健全的缺陷,采取票据久拖不报、收入不做账或做假账、虚报支出等手段谋利;在土地转让、工程建设中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征地补偿款、扶贫救济款等款项;挤占集体资产或利用村集体资产为个人谋私。长此日积月累,导致矛盾升级,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些群众性事件。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通过审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干群之间的零距离对话,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解决了农村存在的上学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三)、勤服务,力推县域经济发展
工作成效是校验一个机关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作为审计机关,要以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根本,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扎实履行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双重职责,当好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经济运行的监控者、经济决策的参谋者和政治文明的促进者。
1、搞好协调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上级审计机关的重视、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配合,因此,一是要处理好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动、自觉地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领导,积极、热诚地为上级机关服务。二是要处理好与地方县委政府的关系,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和县委、政府工作重心,为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管工作出谋划策,竭力维护地方经济秩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注重协调配合。四是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机关在查处问题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文明执法,要与被审计单位在高层面上沟通,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沟通平台,要通过审计监督,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的良师益友。
2、当好政府参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起到系统监控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做法一是合理安排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对于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行业,领导任期较长的单位,都应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把审计关口前移,实现对单位领导人的事中监督、同步监督,为先审后离创造条件,既保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也起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双重作用。二是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所有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凡离必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审查账目,而且要检查履行各项经济责任、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情况,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可行性调查研究方式,不断加大审计的查处力度,有效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3、全力搞好服务。地方审计机关,既是经济卫士,又是政府的眼睛,也是人民的勤务兵。要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审计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以前好的做法,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一审二帮三促进上。审计报告既要客观反映和分析查出的问题,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