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
本篇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包括用工制度不合理、培训和技能提升不足等。为了提高消防部队的效能和保障消防安全,我们建议加强用工管理和培训机制。
一、引言
消防部队在维护社会安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应对各类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消防部队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队伍。然而,消防部队的现役人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非现役用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本报告旨在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多个消防部队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非现役用工的条件、待遇、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我们还与消防部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意见。
三、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 用工制度不合理:许多消防部队对非现役用工的管理制度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这导致了用工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不利于队伍的统一管理和协同作战。
2. 待遇不公平:与现役人员相比,非现役用工的待遇普遍较低。由于缺乏一些福利和保障,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加入消防部队。这也导致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稳定。
3. 培训和技能提升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许多非现役用工在面对复杂的火灾和救援任务时缺乏应对能力。这对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和效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用工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用工程序和标准,简化用工手续,提高用工效率。加强对非现役用工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队伍的统一性和战斗力。
2. 公平待遇:对非现役用工提供公平合理的待遇,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障。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消防部队,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
3. 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训练设施。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非现役用工的应对能力和战斗力。
五、结论
通过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通过改善用工管理制度、提供公平合理的待遇和加强培训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的效能和保障消防安全的能力。
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需求及建议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分析,重点探讨了其培训需求和现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需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应急处置能力培养等方面。为了提高消防部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我们建议加强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一、引言
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在应对各类火灾和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分析其培训需求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培训需求:
1. 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需要接受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消防安全常识、灭火器使用、逃生自救技能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火灾和救援现场的应对能力。
2. 应急处置能力培养: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需要培养应急处置能力,包括火灾现场指挥、伤员救护、物资调配等。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他们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现有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培训内容单一:目前,一些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内容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导致许多非现役用工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
2. 培训方法陈旧:一些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方法相对陈旧,缺乏创新和活力。这使得培训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四、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效果和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增加培训内容的多样性:根据非现役用工的实际需求,增加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包括专业知识、实战演练、模拟训练等。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提高非现役用工的应对能力和战斗力。
2. 创新培训方法:引入新的培训方法和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在线培训平台等。通过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互动性和实用性,增强非现役用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加强培训评估和反馈: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非现役用工的培训效果和需求。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培训需求和问题进行调研,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我们相信,通过增加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创新培训方法和加强培训评估和反馈,可以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报告 篇三
对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的调研报告
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队伍包括(合同制消防员,外聘人员、文职雇员)统称为非现役人员。消防非现役人员的工作为消防部队的辅助警力,是消防部队缓解部队警力不足,辅助消防执法、抢险救援,如何有效地管理消防编外用工队伍,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成为当前消防部队应对消防安全形势、缓解警力不足矛盾的重要课题。笔者试根据基层消防部队实际,作一浅析。
一、基层大队编外用工队伍的概况
我大队共有非现役用工队伍10名,现役消防官兵23人,其非现役用工队伍比例将近现役消防官兵一半,其承担岗位分布在内勤打印、宣传、档案管理、厨师、辅助防火巡查、灭火救援为主要岗位的六大类。使用非现役用工队伍可以缓解在编警力不足、缓解执勤压力,同时通过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也是确保出战斗力、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根本需要。
二、非现役用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权范围比较模糊。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编外用工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参与从事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和劳务性的工作,帮助官兵减轻劳动强度,既不能火调取证,又不能单独办案,而且必须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警力不足的制约,非现役用工人员,特别是辅助执法人员常常要参与防火巡查,没有消防监督检查证,在单位监督检查中处于被动局面。
(二)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队员文化素质不高。虽然相关的文件规定,招聘非现役人员的标准之一是要达到大专以上、或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相关对口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招聘资源不足,只能降低标准。二是业务技能欠缺。由于缺乏对专业技能,加上非现役人员自身的原因,队员的业务技能始终不能取得突破。三是奉献意识不强。队员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工资待遇问题,缺乏必要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队伍稳定性不强。非现役人员在工作中,由于理想与现实工作估计不足,来到部队一段时间后,起初的新鲜感、光荣感、责任感逐渐消退,在与社会工作的同学、朋友对比中易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工作不安心、进取心消退的现象,流动性十分大,队员不固定。以我大队为例,近一半文职雇员进行跳槽,队伍不稳定成为了制约整体素质提高的一大瓶颈。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招聘标准宽,培训力度不强。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应当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勤奋工作、勇于奉献的吃苦精神等,但非现役人员上岗之后,一些与岗位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的非现役人员往往觉得难以适应而选择离开。同时,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虽然是协助执法工作,但其基本素质决定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由于不能保证按时、定期参加培训,往往是自己边干边学,造成工作效率和质量无法保证。
(二)队伍年龄轻,入队动机偏差。队伍普遍比较年轻,遇事易冲动,思想状态不稳定,初上岗时怀着对公安消防工作的荣誉感工作,在工作时因非现役人员的身份得不到应有尊敬和认可,比官兵更容易受到伤害,时间一长荣誉感消失便迅速消失。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人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临时的跳板,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去处便马上离开。
(三)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由于现役和非现役用工人员体制上的差异,现役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而非现役用工队伍工资待遇偏低,相对
固定。原因之一,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等费用有的消防大队已向当地政府争取到了,有的消防大队至今还没有争取到,只是由消防大队统筹解决,但标准不高;原因之二是,非现役人员与现役人员的福利待遇相比有一定差别,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现役用工队伍工作积极性。(四)教育管理差,人文关心少。虽然各单位都制定了非现役用工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措施因为缺乏系统配套的监督制约措施,行不成系统、规范的制度,因此使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相对自由的状态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没有集体归属感。单位的很多活动很少邀请非现役用工人员参与,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始终是单位的“局外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长效管理。加强队伍的长效管理,必须完善工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录用辞退制度,并经常性开展法律知识、执勤规范、服务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鼓励非现役用工人员开展自学自助,落实干部进行传、帮、带,实行干部连带责任制。组织参加党团活动、民主生活会,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与整个集体融合在一起,克服临时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位非现役用工人员都由一名思想、工作表现较好的干部进行连带管理,监督其工作表现,了解其思想状况, 帮助学习、指导工作,督促其不断进步。对队伍的管理列入干部的考核内容,必须经常性开展队伍整顿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队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解决方法,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加大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的力度,促进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工资收入。只有依靠严格、公正、合理的考核,才能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充分调动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收入。对非现役用工人员实行工作目标量化,完善月考核、年终评优等制度,对于完成月目标任务的,在考核后每月兑现奖金,年终通过测评、非现役用工人员自评,年终会议决定,评选出优秀非现役用工人员,除给予通报表扬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的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进行全面梳理,考察有无作风散漫、工作无成效甚至越权执法、以权谋私等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存在的非现役用工人员,一旦发现,应及早处置,决不姑息迁就;考察有作风严谨、工作积极肯干的非现役用工人员,应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落实保障体系,保持人心稳定。要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及时了解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对不法侵害或打击报复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坚决依法查处。对有突出表现的非现役用工人员,积极为他们争取政治荣誉,增强非现役用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按照《新劳动法》的规定,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有劳动用工合同保障,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办理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各种社会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四)明确职能权限,促进良性发展。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职责,要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主体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性质定位在服务上,明确规定非现役用工人员不能单独执法,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必须在执法干部的带领下开展。同时要坚持不断地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队伍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