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精简3篇)

时间:2013-02-05 08:43: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 篇一

聋哑儿童是指既有听力障碍又有语言障碍的儿童。他们面临着无法正常听到和说话的困境,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康复,需要全面的个案研究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本篇报告将介绍一个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旨在了解他的背景、困境以及他所接受的干预措施。

个案研究对象是一名名叫小明的聋哑儿童,现年6岁。小明在出生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他从未有过正常听力和语言能力。小明的父母对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沮丧,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帮助儿子。他们在小明两岁时将他送入了一所专门为聋哑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的学校。

在学校中,小明接受了综合性的康复训练。他参加了听力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以及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听力训练,小明学会了通过听觉辅助设备感知声音,并逐渐能够辨别常见的声音,如门铃声、电话声等。在口语训练中,小明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逐渐能够发出简单的语音,并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对于小明来说,手语是他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他通过手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逐渐建立了自信和社交能力。

除了学校中的康复训练,小明的家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父母通过与小明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他们在家中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小明自主学习,并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小明的父母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康复计划和培训,学习如何与聋哑儿童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通过对小明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聋哑儿童的康复教育需要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这包括听力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以及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此外,家庭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个案研究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为聋哑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对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 篇二

聋哑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双重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帮助聋哑儿童克服这些困境,个案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背景和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教育方案。本篇报告将介绍一个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着重分析他所接受的手语训练对他的语言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个案研究对象是一名名叫小红的聋哑儿童,现年8岁。小红在两岁时因疾病导致听力和语言能力双重受损。她的父母对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和无助,但他们决心为小红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康复。他们咨询了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将小红送入了一所专门为聋哑儿童提供康复教育的学校。

在学校中,小红接受了系统的手语训练。手语是聋哑人士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通过手势和表情来传达信息。小红在手语训练中逐渐学会了手语的基本表达和交流技巧。她通过手势和表情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逐渐建立了自信和社交能力。在与同学的互动中,小红学会了观察和模仿,逐渐提高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手语训练,小红还接受了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帮助她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各种社交活动,让小红有机会与其他聋哑儿童和听力正常的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她的社交发展。

通过对小红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手语训练对聋哑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手语作为一种直观、易学的交流方式,为聋哑儿童提供了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的途径。通过手语训练,聋哑儿童可以建立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在社交中融入和参与。

综上所述,个案研究在帮助聋哑儿童克服困境、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背景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可以帮助聋哑儿童克服语言障碍,提高社交能力,并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对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 篇三

一、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赵亮

  性别:男

  出生:1999年

  籍贯:浙江金华兰溪

  家庭背景:他母亲是新疆人,父亲是金华兰溪人,父母都下岗,家庭条件相当困难。在赵亮之前还有一个孩子也是先天性聋哑,他在七岁那年因车祸去世,之后才生了赵亮,可赵亮还是聋哑的。赵亮的父亲受不了打击变成了精神衰弱,到目前为止还在用药,无工作能力。现在尽靠他母亲每月400元的工资和社会救济来生活。不过赵亮父母对他疼爱有佳,每个月来看他一次。

  二、研究的目的与重点

  ㈠ 目的:

  关注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新一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同时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和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聋哑儿童早日康复。同时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聋哑儿童和普通儿童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聋哑儿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㈡ 研究重点:

  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

  个案的主要特征:

  ①个案发展与人交往情况:

  此名儿童活泼、开朗,非常好动,经常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身体强壮总爱“惹”别人。总是面带微笑经常耍赖皮,不过长得还算可爱使得很多小朋友都愿意与他亲近。

  ②个案情况:

  他在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爱抢老师风头,记忆力强,不过很少有耐心。因此到现在为止语言恢复不明显,只能读写1—10的数字和读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前几个字母但发音也不是很清楚。

  ③个案问题的成因

  虽然接受聋儿语训的时间较长(有两三年),但由于他生性好动顽皮上课注意不集中得不到好的训练效果。虽然平时他和其他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多,但他们都不太会讲话,交流多数用手语,所以不能达到较好的目标。

  2、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

  ① 通过与其玩耍,逐步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通过正强化来塑造其开口的意识。

  ② 通过和他玩游戏时和他交流并鼓励他开口说话,只要他能开口我们变给他强化。

  ③ 通过与其老师的及时联系与沟通,从双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

  3、观察个案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的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㈠ 关系建立阶段

  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赵亮,他非常活泼也和可爱。要他对你信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让他觉得你非常喜欢他,我刚开始就主动拉他的手并且蹲下来主动和他面带微笑的讲话,虽然他可能听不到我讲的但他对我就比较信任,感觉到我对他的尊重。我会偶尔轻抚一下他的头,蹲下来和他近距离的说话,慢慢地发现他就“认定”我了,刚开始玩一会儿就回来找我,后来几乎和我形影不离,总是牵着我的手不放,如果有的小朋友过来拉我的手,他马上会过来不许他牵我的手,并且把别的小朋友的手打掉。这时我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建立得相当好了,没有什么顾及的了,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们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不能怕小孩子难缠,他们即使是满身汗臭味,衣服和手都很脏,或则你非常不喜欢的孩子要接近你拉你的手你都不能拒绝。因为他喜欢你才会和你亲近,因为他相信你才会向你走进,其实人有一种本能,小孩也会感受到别人对他是不是真心的,还是在敷衍他。我们应该明白怎么去顾及孩子的感受,怎么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如果你假装对孩子很热情,但到他想向你亲近的时候你却找借口回避,那么你是不会得到孩子的真心,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因为你对他就没有真心。不过我体会到关系的建立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分的亲密,关系建立得过分亲密,他就会产生依恋。

  ㈡ 指导阶段

  6岁的孩子,对“学习”这一概念比较模糊,而且他们都是聋哑儿童,他们的学习都要比正常儿童慢一拍,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特别是赵亮,他个性活泼、好动,很少能静下心来做事情,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除非他很喜欢做的事情他才能静下来做。针对这一特点,我都通过对他感兴趣方面入手,在和他玩的过程中让他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让他说自己的名字或在玩皮球正开心是让他说“皮球”等等。

  同时我对他的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来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得到积极的强化,让他们感受到开口说话的乐趣。虽然他们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学习说话很难成为他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外在动机(如强化、激励等)来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等他们懂事后就会变成内在动机的。

  ㈢ 追踪评估阶段

  经过10天的追踪辅导和观察,他从一开始和我的关系存在着这样一个过程:陌生——依恋——适度亲密关系——逃避。

  我刚开始就主动拉他的手并且蹲下来主动和他面带微笑的讲话,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尊重。之后我会偶尔轻抚一下他的头,蹲下来和他近距离的说话,慢慢地发现他就“认定”我了,刚开始玩一会儿就回来找我,后来几乎和我形影不离,总是牵着我的手不放,如果有的小朋友过来拉我的手,他马上会过来不许他牵我的手,并且把别的小朋友的手打掉。就这样他对我产生了依恋,正在我对这种依恋关系有点担心时事情发生了转变。

  赵亮真的很顽皮,经常去惹其他小朋友,当我批评他的时候他总是朝我笑,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明白我的意思还是他耍赖皮,不过听老师说他以前经常耍赖皮的。这样我就狠不下心来不理他,可能我真的被他征服了把,我可能潜意识里怕“失宠”吧。我怕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就被我的严厉管教给毁掉了,不过为了孩子好我还是狠下心来训练他,当他在一次欺负小伙伴时阿姨批评了他而有的不到我的“保护”,他终于哭了,哭得很伤心我也很难过不过我还是对自己说根据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我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去安慰他。他很少会哭,不过哭的时候就很伤心要老天才恢复,他哭完后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去拉他的手他拒绝了我,当时我也挺伤心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就这样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在吃饭前洗完手就用湿手来闪我眼睛,不过不象先前那样总是拉着我的手不放了,那时我又感受到了欣慰,我感觉我没有失去他,他也真的不想失去他。变得很听话了,我带他去寝室午睡他微笑的示意让我和他一起睡,我向他说明了我等他午睡后再过来带他玩,他变自己乖乖的去睡觉了,还望着门口的我微笑的对我挥挥手说再见。面对这一幕我很高兴觉得真的不可思议,不过事情好象都不象我们意料的那样,赵亮的第二个转变使我有点伤心。

  我很有挫败感,间隔了一天好象有点生疏,虽然一进门赵亮还是主动拉我的手,不过我没有先前的感觉了,之后他把我带到教室向我描述了他的画和得到的红星,看他开心的样子我也很高兴,随后他就“甩掉”我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了。

  赵亮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他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哭自己还嬉皮笑脸很高兴的样子。他在玩的过程中和别人吵是正常的,可能是通过这种方法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吧,不过他确实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我们每个去过哪儿的队员都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理我了,我去拉他的手他就打掉我的手,虽然脸上还是笑眯眯的,不过他经常是这个表情就算批评他也是这个表情的,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他就随便拉了我的一个队友让她交他数学、画画。我去拉他,他不理我好象在有意气我一样,用得意的眼神告诉我“我已经失宠了”。

  赵亮很喜欢新鲜感,一次我的另一个队友主动去拉他手,他就和我队友关系很好,会帮她搬好凳子让他坐,整天牵着他的手不放。他对拍照很感兴趣,队友给他们四个小朋友拍照的时候他很开心的摆了个POOSE,结果由于技术问题其他三个都拍进去了,只要他没有拍在里面他就要闹翻天了。

  另外,我还发现在聋哑学校的儿童的攻击性普遍都比较强,经常打闹,而且动作(包括打斗和放置东西)都比较重。

  四、对个案的行为分析

  ㈠ 赵亮对我的依恋行为。

  依恋是一种社会性情感联结,是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重要他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赵亮对我依恋行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喜欢和父母有身体接触,赵亮不在父母身边从我这里能得到满足。

  如:孩子总要求让爸爸妈妈抱,或来拉爸爸妈妈的手,抱住父母的腿。 这可能是和父母以前对孩子过分亲昵,且喜欢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有关。况且赵亮在家倍受父母的疼爱,因为是第二个了什么会更加宠爱,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他的需求,可能更多的是一身体接触来表达的。

  2、孩子喜欢攀比,赵亮告诉同伴们我是属于他个人的而自豪。

  他告诉同伴我是属于他个人的,别人碰我就需要他的同意,因为他很爱出风头,很想在大众面前显露自己。因为我能满足他这个欲望,我们对友中没有一个是涂指甲油的,只有我一个。于是他变拿着我的手和其他对友和他的同伴比较,他就会告诉同伴只有我有这么漂亮的红指甲,而我好象又是他的私有财产,所以他会对我有依恋。

  3、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过分的依恋行为。赵亮受到我的宠爱,成了大家关注的核心,我会关心他,服从他,有求必应。因为我想和他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所以对他很好,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把他当作我亲人一样,不让他受委屈。

  ㈡ 赵亮对我态度的转变

  赵亮从对我绝对依恋到保持适度的距离到逃避,经历了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存在以下几点情况:

  1、缺乏新鲜感。

  赵亮生性好动、顽皮,对所以没有做过的事情都想尝试,几天下来我对他失去了新鲜感。

  2、不能满足他所以的要求。

  我先前对他的依恋关系而感到自豪,但总这样下去我觉得会惯坏他的,因此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塑造。当他做错事情或惹别人时,马上对他负强化,他就会感到很痛苦,我不能保护他,他就会对我产生厌恶。

  3、其他原因。

  

有几天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受不了他这么的折腾,有时会对他说我很累了要坐着休息一会儿让他找别人去玩,如果多几次这样的情况那么他下次就为了避免受挫不会来找我了,本来就是在这么短时间里建立起来的关系很快就会淡化的。

  4、他喜欢看别人被他欺负的样字。

  我对他的感情比较深,我可能一直想他先前一样对我有依恋,我也有一种自豪感,所以总是找机会接近他,越这样他越想气我,他就故意在我面前拉了我一个队友去,让她教说话而且学得很认真的样子,我有点“吃醋”他就很开心。这样也是对他的一种强化,使他更加不想理我了。

  ㈢ 赵亮的安静。

  1、哭后很久都是一个人沉默

  之前很少看到赵亮哭,因为他脸皮很厚,别人批评他,他总是对他嬉皮笑脸的使我们有火也发不出。他见了老师也是这样,唯有见了阿姨非常害怕,只有阿姨批评他,他才会哭,一哭就很伤心不一般孩子要“牛”。一次他哭了,不管谁去拉他,他都不理,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不哭了,但还是不想理人,也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就一个人坐在那里象在反思一样。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生活事件的打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① 他觉得在大家面前哭了是很丢脸的事情。

  赵亮很要面子,总希望给别人流下好印象,他总想是所有孩子中最受注目的一个。但他知道因哭而使别人注意他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他不想同伴取笑他,在平日里他太强势了,几乎所以孩子都被他惹哭过的,他从来不哭的。所以他心理有个挣扎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七岁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什么都懂了。

对聋哑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