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重庆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正文】
在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重庆某农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这次乡村社会实践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魅力和问题。
在乡村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这里的村民以种植水果为主要收入来源,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村民进行果树修剪工作。一开始,我觉得这项工作很简单,但实践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由于我没有经验,修剪出来的果树很不规整,甚至还误伤了一些树枝。但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修剪的技巧,并且在后来的修剪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个经历,我意识到农民的工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除了果树修剪,我们还参与了农民的日常工作。我亲手体验了耕地、播种、收割等农活,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的辛劳与付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农田的广阔和土地的肥沃,还亲眼目睹了农民们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敬畏。他们的勤劳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也更加珍惜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和幸福。
然而,乡村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我们所到之处,我看到了一些土地被废弃、房屋破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现象。这些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农村的发展和改善产生了思考。我认识到,乡村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年轻人的回归和投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努力学习知识,为将来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次乡村社会实践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和经验。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劳和农村的魅力,也对农村发展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并改善农村的现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638字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探索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正文】
在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重庆某农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这次乡村社会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也让我看到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乡村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以茶叶种植为主的村庄。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村庄的茶叶产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近年来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销售渠道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们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进行茶叶销售。他们通过建立网店、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还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使得茶叶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除了茶叶产业,我们还参观了一个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合作社。通过与合作社负责人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通过加工农产品,生产出一系列的特色食品,如土豆片、脆皮香蕉等。这些特色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上受到欢迎,还逐渐打开了外地市场。合作社通过与大型超市和餐饮企业的合作,将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和扩大了销售渠道。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这次乡村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关注乡村发展,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604字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转眼间大学第一学期已将结束,大家都归心似箭,希望赶快回家,同时各自也在为自己制定这的寒假的实践活动,随着假期的到来,束缚已久的身心终于可以迎来自由自在的天空,呼吸着冬天特有的味道,去享受体会属于自己的假期。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感受社会这个熔炉;有人抓紧机会去进修,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 而卧则是希望能够深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群体中,所以我参加三下乡调研支教这项活动。
假期实习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师一说参加实践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脑袋一热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在持有正确的态度,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咨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毕竟大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农村,最后也要服务于农村,及早深入社会有助于大学生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都是怀着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来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从和三岔村乡亲们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该村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使我们体会到该村亲们的淳朴及该屯民风的淳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在下乡实践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农村带去了新知识。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地调研,支教,把热情挥洒在这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践行我们的诺言。在服务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民在平时劳动中总结的种植经验,令我们收益颇多。这短短的七天,我和村民们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通过此次下乡,我有如下收获:
一.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自身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这对我们青年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深刻体会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去深刻地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提高对胡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的理解。
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是难以尽得于书本的;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能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和亲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随之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认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大大的提升。
我们在通过大学的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也是我们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二.农家生活感悟
1、农村是一个使人心情趋于平静的地方;
2、与农民多沟通可以使我们打心底感觉到最淳朴的真诚,
3、安全问题应该是农村的一个隐患,相关部门应做好农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农活掌握时令非常的重要,应引导农民按时令进行生产;
5、一个村屯与另一个村屯虽近但农作物却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农民富裕后,脑子里想的是怎样用农业收入来进行生意投资,相关部门应注意引导;
7、民风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有大的改变。
8、要像农民那样真诚待人事物、踏实做事。
9、不注意卫生是农民生活的最大问题,生活富裕了卫生却没富裕。
亲身体会农村的风土人情,近距离接触纯真的孩子们和淳朴的村民们,三下乡真的是特别难忘的经历,不仅实地调研,收获农耕知识,而且在精神上也是有很大收获,在传递给孩子们美好信念的同时,我们也被自己感动。原来,面向朝阳吼出的不仅是歌声还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响亮的支农口号,喊出的是我们支农惠农的决心。身为大学生,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深刻体会到超乎小我的社会责任感。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1月22日至2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 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 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 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 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 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 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 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 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 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 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 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 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 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 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 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 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 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 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 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