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篇一
标题:山地工程地质勘察与灾害防治实习报告
摘要:
本次山地工程地质勘察与灾害防治实习是在某山区进行的。通过实地考察和勘察,我们对该山区的地质情况、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以及灾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了解。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所获得的成果。
一、实习任务
1. 地质勘察:对山区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断层分布等方面的调查和记录。
2. 地质灾害调查:针对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进行现场调查和记录。
3. 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当前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实习过程
1. 地质勘察:我们分为小组,对不同区域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通过观察地形地貌、采集岩石样品等方式,了解了山区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点。
2. 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引导,我们对山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通过记录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规模和原因等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灾害的形成机理。
3. 灾害防治措施研究:通过对灾害防治措施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目前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地质灾害的发生。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设施的维护不到位、预警系统建设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工程地质勘察与灾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亲身参与了实地勘察和调查,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为山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结论:
本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我们对山地工程地质勘察与灾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山区的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篇二
标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实习报告
摘要:
本次实习是在某城市进行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勘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城市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和基础设计要求。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所获得的成果。
一、实习任务
1. 地质勘察:对城市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土质特性等方面的勘察和记录。
2. 基础设计要求:根据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工程要求,研究基础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3. 基础设计方案:根据实地调查和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
二、实习过程
1. 地质勘察:我们分为小组,对不同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通过采集土样、测量地下水位等方式,了解了城市的地质特征和土质情况。
2. 基础设计要求:通过研究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岩土工程设计规范,我们了解了基础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指导。
3. 基础设计方案:根据实地调查和理论知识,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通过计算和分析,我们评估了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并选择了最优设计方案。
三、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亲身参与了实地勘察和设计工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为城市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结论:
本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我们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城市的工程建设和基础设计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篇三
学 号 090610517
姓 名 蒋健楠
指导教师 黄勇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中国 南京
提 纲
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
二、实习区概况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三、实习内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
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
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实习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
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
一、志留系
1、高家边组(s1g)
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
3、茅山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
五通组(d3w)
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与下伏茅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三、石炭系
1、金陵组(c1j)
为灰黑色为生物屑灰岩,有笛管珊瑚和假乌拉珊瑚的化石;据资料,还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贝等化石;厚度约为6米。金陵组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杂色页岩,砂岩,有重力负荷现象,出现挠曲;厚约46米;据资料,有腕足类化石碎片。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
3、和州组(c1h)
为白云质泥质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约5米。据资料,本层产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与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4、老虎洞组(c1l)
为灰白色白云岩,有紫红色的燧石结核,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厚度约12米。据资料,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黄龙组(c2h)
黄龙组底部为5米的巨晶灰岩。主体是灰白色略带微红色的生物微晶灰岩,产纺锤蜓。厚度约为55米。黄龙组与下伏老虎洞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沉积岩
一、实习区内沉积岩的主要类型及岩性特点。
1.碎屑岩类
石英砂岩:石英呈粒状,粒径为1~2毫米,白云母呈白色片状,平躺在岩层层面上。磨得很圆,大小均一,表面光泽暗淡。
五通组底砾岩:砾石有红色的石英砂岩,黑色的硅质岩及红色的页岩。
2.碳酸盐岩类
微晶生物灰岩:金陵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岩中生物屑,结晶颗粒小,上青龙组底部出现瘤状灰岩。
白云岩: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有红色燧石结核,主要由白云石矿物组成。
3.硅质岩类
硅质岩:是由硅质构成的岩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坚硬,风化强者较轻的特点。主要可见:
层状产出的硅质岩: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黑色.
具页理的硅质页岩:也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灰黑色.
呈透镜体状的硅质岩:分布于老虎洞组、栖霞组,前者呈紫红色,后者呈黑色。
4.粘土岩类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
泥岩:呈不具页理的块状、层状,致密和固结程度较高者。颜色一般较浅,
性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 主要分布于下青龙组下部,高家边组也有少量泥岩。页岩: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布于高家边组、高骊山组和下青龙组下部,颜色多样,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绿色等。
二、沉积构造的形成及地质意义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1.斜层理
层纹倾斜,可判断古流向、确定岩层的顶和,在坟头组和龙潭组出现。
2.缝合线
缝合线是岩石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总的展布方向与层面平行。规模较大的缝合线代表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规模较小的缝合线是沉积物固结过程中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层面循环时溶解两侧物质所致。主要见于白云岩及石灰岩,有时也出现在砂岩中。可以用缝合线来较准确地确定岩层产状。黄龙组、船山组中可见。
随后我开始用地质罗盘对滑坡开始测量,并且采集岩石标本。
在湖山地区实地测量完以后,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领略中 国石文化。
地质博物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两部分,首先我们先参观了旧馆。旧馆罗列了许多地质科学家曾使用过的勘测工具,各种文物上都有些岁月的痕迹。还有地质工作人员的蜡像,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触颇多。
来到二楼和三楼,博物馆陈列的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灵壁石,太湖石,黄铁矿,赤铁矿,人造石……见过的,没见过的,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还有各种地貌地形的模型,形象逼真。
参观完旧馆,我们向新馆进发。
新馆是生命的进化史,其中作用现代化的技术,让置身于科幻的世界。
进入新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头脑中猛然出现了侏罗纪时代的画面,这些巨型动物在地球统治了两亿年之久,真让人难以想象,然而却在六千多万年前神秘灭绝了,这也成为迄今为止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众说纷纭。
新馆还陈列了各种其它史前动物,如剑齿虎,猛玛象等等。
然而最惹人关注的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了,从类人猿到直立人,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化中。人类的出现,无疑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杰作!
参观完南京地质博物馆,下午三点,我们集合返校,结束了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湖山地区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