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逐渐在农村地区兴起。为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全面调研。
首先,我们调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该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已经达到10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农户成员不超过50人,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一情况与农民对于传统农耕方式的依赖有关,他们更习惯于小范围的合作与互助。
其次,我们调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和主要产品。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养殖、种植、加工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其中,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经营品种,占比较高。这一情况反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再次,我们调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农户以购买股份的方式成为合作社的成员。而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主要以集体经营为主,集中资源、统一经营、规模化生产。此外,合作社还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我们调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产销对接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土地流转问题,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面积。此外,资金不足也限制了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和技术更新。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解决土地流转和资金问题,推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省的发展情况总体较好,数量逐年增加,经营范围广泛,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也较为成熟。然而,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相信随着各方共同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首先,我们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的普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150家左右。合作社的成员主要为当地农户,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他们通过购买合作社的股份,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共同经营和分享经济收益。这一情况反映了农民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我们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和主要产品。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农业生产、养殖、种植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其中,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经营品种,占比较高。这一情况反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再次,我们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不稳定等问题。由于合作社规模较小,资金的筹集一直是一个难题。另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也给合作社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合作社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最后,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调查结果显示,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政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问题。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合作社提升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的发展情况总体较好,数量逐年增加,经营范围广泛,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根据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7月9日《关于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从农工部、农业局、农机局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调研组,对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3、合作社社员规模情况。各类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员为27名,30人以下组织共19个,占组织总数的65.5%,人数最多的组织为113人,赣江源蜂业合
作社在08年是曾拥有社员人数为86人,目前成员减少很多。全县合作社共有农民成员815名,占成员总数的97.8%,非农民社员17名。每个合作社农民成员都在81%以上。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设情况。多数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结合实际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关制度,如财务社务公开、股金管理、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生产资料供应折让、社员产品交售、开支审批、现金存款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监督、公文和档案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占52%,章程内容比较完善,切合实际的占44%,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执行较好的占35%。
7、经营及利润分配原则情况。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组织仅1个,多数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市场获利低。利润分配多数组织按章程规定只提取了10%的公积金,没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数。
8、财务管理情况。多数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都有兼职的财会人员,均按农业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记帐和核算。但财务报表不及时,报表质量不高。
9、带动农户情况。全县合作社带动农户7596户,带动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为主。
二、好的做法近几年我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发挥农民的源动作用,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紧紧依靠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社员说了算,多数社员得实惠的组织。为激活、保障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营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把合作组织知识宣传列为新村抓点工作组的考核内容,把合作组织知识培训作为新农民培育的培训内容,把参观成功合作社列为对乡镇考核、对每个合作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我县一直重视组织参观,采取县乡统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组织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参观县内外好的合作组织,如,一直坚持的“万名群众看新村”活动,都把示范性合作组织列为活动的必看点,一些合作社还自行组织社员外地参观。二是鼓励农民参与。如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三年来对验收合格的烟草合作社每年给予30元/亩的扶持,其中15元/亩给予参加烟草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补贴。三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指导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明确了“三会”议事范围和步骤、参与对象、议事规则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社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开展合作组织优秀负责人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重视发挥干部的拉动作用,促进组织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干部,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干部、乡(镇)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县在抓好合作组织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把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干部的作用作为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着力点:一是鼓励技术服务部门干部牵头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得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有技术部门干部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监事长,如珠坑乡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就是乡农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员、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县兽医站副站长。二是推行“2+1”帮扶模式,即一名县、乡(镇)主要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帮扶一个合作组织,把业务部门和乡镇新村办熟悉合作组织业务的干部安排到合作组织中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干部当好“宣传员”,把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政府扶持政策宣传到合作组织中,宣传到各村小组和农村专业大户中,增强农户参与的自觉性;要求干部当好“指导员”,在组建、股金设置、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开展统一服务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增强合作组织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干部当好“协调员”,协调各相关部门或组织,解决合作社在组建或运转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办公场地、经营人才、税收减免、资金融资、品牌建设等问题,把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求干部当好“监督员”,监督合作组织合法经营和资金的正确使用,维护其合法权益,杜绝侵占、挤占、挪用、平调合作经济组织财物的事件发生,对合作经济组织损害成员利益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增强组织运作的合法性;要求干部当好“服务员”,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捕捉有效市场信息,拓展服务功能,降低经营成本,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强组织经济实力和市场获利能力,增强组织服务的高效性。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县新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经常会同小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深入组织精心指导,现场办公,为合作组织解决困难。部门指导和干部的帮扶,有力的促进了合作组织全面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质量。3、重视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组织持续发展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力度大,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就高,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就快,组建的质量就好。为促进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发展,我县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八项推动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如继续从县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设;免费为合作社办理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对合作社办理农产品运输、检疫证明实行减半收费;对已登记且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有实际运作的合作社,给予3000元开办补助经费;被认定为县级示范性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给予3万元扶持资金;对新获得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奖励;对合作社优先承担项目实施,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生产用电优惠收费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重视督查考评的推动作用,促进组织平衡发展。针对我县合作组织建设乡镇与乡镇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组织与组织之间进展不一样的情况,我县充分利用督查考评的手段促进乡镇之间,组织之间平衡发展。一是充实年终综合奖评选条件,完善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终组建新经济组织不达标的乡镇,不能参与综合奖的评选。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内新组建的组织考评实行上半年与下半年区别计分,增加了对示范性组织建设及干部帮扶的考评内容;二是定期调度和不定期开展督导。每次的全县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及每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督查均有新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平时一般性督导侧重于对每个组织在软硬件建设及开展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具体督导。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对新组织建设重视不一,进展不一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纯。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不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形式办社,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30人以下的组织占65%,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组织占多数,而且这些组织做大的希望渺茫,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也不强。社员的出资数额小,有些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的资金都没有,难以有效开展经营活动。
2、农民合作素质低。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识,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主要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烦。
3、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在农村,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甘愿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的带头人少之又少。有些带头人有前者品德又没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没前者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4、合作社的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章程、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三会”议事要按章程规定进行。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资金运行要透明,利润分配要合理和规范。
5、合作组织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效果不佳。当前干部、群众包括合作社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议、要搞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为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基础。
1、把培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服务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和具体管理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增强基层干部和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进一步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建设。规范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滥用民主、极端民主,贻误时机,影响工作效率。防止负责人独断专行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以致决策失误,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3、适当提高合作社的社会地位。将适合合作社执行国家的部分支农政策交由合作社落实。在各级人大、政协机构中安排适当代表或政协委员名额给合作社负责人,让他们能代表成员参政议政,提高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激发农村更多的能人参与合作事业,带领众人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指导和管理。职能部门要坚持“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原则,搞好对合作社的建设指导,及时对合作社机制建设和内部各项制度建设、日常民主管理、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等提供指导;经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合作社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国家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规范财务行为,稳步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定期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财务人员等进行相关管理、财务知识的培训,定期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帮助合作社搞好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