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篇报告旨在调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包括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这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和收益。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可以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2 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地区的灌溉系统的完善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果,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水利设施的建设还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供水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2.3 通信基础设施
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交流和互联网接入能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农民的市场范围。同时,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 政策建议
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保障建设项目的持续运营。
4. 结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规划和管理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篇报告旨在调查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
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水平普遍较低,这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通过接受教育,农村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教育可以培养农村人才,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教育,农村人才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通过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可以学习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通过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可以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4. 政策建议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
4.2 完善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机会。
4.3 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合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5. 结论
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机制和加强合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篇三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特地对**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态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30万亩,人口9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7万,占总人口的84.9%。今年上半年**县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势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和44.6%。
**县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万元、万亩
时间总人口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占总值比例 耕地面积
20xx年973912830198482524 43.2 128.27
20xx年974496829557513008 41.2 128.68
20xx年974510827440605103 41.1 129.60
20xx年
6月底974931825323209820 41.3 130.05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全县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
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灾害影响。年初突如其来的冰灾使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损失,冻死牲畜5.4万头,家禽5.6万羽,损毁房屋4328间,直接损失达10.4亿元,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是引资效果不佳。上半年县内共争取引资项目49个,引资金额24000万元,但目前到位的仅有20个,资金6200万元;三是乡村债务包袱沉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乡村债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县乡村级债务有10.4亿元,对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筹措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专家、技术人才的缺乏。**县虽然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顾问,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计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远瞩开拓性领导人才。一些乡村干部大都认为乡镇经济落后,农产品规模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对未来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动性差,开拓意识不强,少数乡村干部处于混日时状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认证知名度不高。目前,**县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总数在全市居后几位,“三品”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很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播种面积仅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6.0%。现代农业讲究“生态、优质、安全”,但目前全县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仅为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0个,在全市仅占13.2%。“三品”总产量、产地面积基本处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总量偏小”状况,发展差距仍较明显。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2家。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第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果蔬、茶叶、水泥、粮棉等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对产业基地的龙头牵动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的打击,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第
二、企业缺少具有丰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目前,农产品的一些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不规范的、混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针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倾向于重点龙头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合作组织、协会却关注较少。目前全县有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数均由农民自发组成,虽然内部实现了技术互助、信息互通、统一购销,但在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投入明显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据初步估计,目前**县“三农”信贷资金缺口达3.0亿元,信贷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三、对策建议
针对**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要对准高、精、深技术领域,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优势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建厂,帮助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确定大叶茶、粮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其它建设项目同步发展,制定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生态、优质、安全”作为发展方向,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施行财政补贴,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产品认证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本,政府为盾,各方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加快对产品认证。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对合作组织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自主经营、科学管理、自负盈亏”的方针,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对农产品吸纳能力,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培训,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提高其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技巧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四是树立典型,加强引导。认真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调动更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对有意兴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组织发展。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当地的特色出发,结合实际,找准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科技生产,搞好产后的销售,充分开发和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二是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硬件和软件上改善学习条件,鼓励农民自学和专业人员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除了生产风险外,还要增强对天气,地质等突发性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并保证落实的应急方案,帮助农民渡过灾害。
(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让支农银行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首先要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将支农银行只存不贷的资金“抽水机”改变为信贷支农的资金“引水渠”。其次银行监管部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准入政策,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等。此外,化解乡村债务也是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