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财意识工作报告 篇一:理财知识普及与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理财意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理财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财知识普及与培训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员理财知识普及讲座。讲座内容包括了理财的基本概念、投资的原则、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这次讲座,员工们对理财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理财的兴趣。
其次,我们邀请了专业的理财师为员工进行一对一的理财咨询。这次咨询活动主要针对员工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并提供相应的理财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帮助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目标,提高了他们的理财能力。
此外,我们还开设了一系列的理财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了投资、保险、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了一些金融专家和行业内的知名人士来为员工授课,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和技巧。通过这些培训课程,我们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理财水平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财务状况提供了保障。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理财知识分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员工可以互相交流理财经验和心得,分享自己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管理策略。这不仅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了他们的理财能力。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工作,我们成功地强化了员工的理财意识。员工们对理财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财知识和技巧。这对于员工的个人财务状况和公司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财意识的培养,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财服务和支持。
强化理财意识工作报告 篇二:理财活动的开展与成效
为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理财意识,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理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帮助员工了解理财的重要性,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技能,并在实践中获得收益。
首先,我们开展了一次理财策划大赛。这次大赛旨在激发员工学习理财的兴趣和热情。参赛员工需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目标,制定一份理财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评委会根据参赛者的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次大赛,员工们不仅学习了理财的方法和技巧,也锻炼了自己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次投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士来为员工进行投资实践指导。员工们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的配置、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知识和技巧。在活动结束后,员工们还可以参与虚拟投资比赛,通过模拟投资来锻炼自己的投资能力。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次理财知识竞赛。这次竞赛主要针对员工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我们为员工准备了一系列的理财问题,员工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这些问题。在竞赛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次竞赛,员工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财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员工学习理财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理财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员工们也获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增加了他们对理财的信心和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财活动的开展,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财机会和支持。
强化理财意识工作报告 篇三
财政是经济的核心,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税工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财税工作都十分关注,但由于财税工作难度大,尤其是我们这些落后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总收入远远少于财政总支出,可供财力十分有限,支出刚性很强,财政收支平衡一直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和部分企业税收上划等原因,财政平衡难度还在不断加大,不少党政主要领导都感到财政压力很大,每天为“钱”发愁。所以努力提高理财水平,是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走出财政困境的正确选择。
一、强化理财意识,明确财政工作思路。
把财政工作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强财政实力,实现预算平衡目标上来。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快增收节支保平衡的意识。坚持量入为出、保平衡、多创收,坚持税中求进、保吃饭、定人心,坚持突出中心保重点、压一般,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宣传和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确保增收节支措施得到落实,确保预算平衡目标得到实现。其次是树立公共财政意识。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核心内容是财政要以生产建设型转移到公共财政上来,财政过去投资到竞争性领域的钱也要逐步转出来,转到个人和企业办不了或不能办的公共需要上来。
如教育文化、科学等公益设施和公共安全上来。再次树立经济发展的效益意识。要时刻牢记“效益”两字,树立投入与产出理念,使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当前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以注重数量、规模、速度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推进效益农业、资源型工业和旅游业发展。四是树立依法治税的意识,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不能乱开减免税收口子,税收征管也要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真正做到勤征细管,堵塞漏洞,狠抓纳税大户、重点税种的征管。坚持拾漏补缺,着重抓好零散税收的征管,聚小税为大财。
二、强化综合财政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1、加大预算约束,硬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始终坚持财政预算、决策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按照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编制预算,对单位年度正常支出实行“定编定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办法。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全面推行“增人计划卡”和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考试考核制度,严把进人关。对车辆购置严格执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定编限额和专控审批制度。对公费招待实行定标、定单的制度,把这些居高不下的非生产性支出降下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一定要明确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而不是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只能属于政府,应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来行使管理权。要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行政性收
费、各项基金、罚没收入、国土收入实行票款分离,收入全额直接解缴财政专户,真正达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管理规范化、督查经常化”。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达到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的目的。
4、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的统一管理。把全县所有公建项目纳入财政管理,严格控制各部门盲目搞和超越财力搞建设的情况。严格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和竣工项目审计制度,严控控制对超规模建设、超预算投资行为发生。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
5、加大财政国库统一支付力度。加强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把各单位的资金纳入财政这个“大笼子”,实现开户、核算、拨付三统一,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
6、强化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积极发挥财政、审计监督检查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重视监督网络建设,加强财政、审计、税务、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检查,节约监督成本。大力开展重点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规范的财政自我约束机制。
三、大力发展经济,稳固地方财源。
要有效地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关键要大力发展经济,保证财源。
1、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壮大支柱财源。工业是我县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所以要把工业经济当作重中之重来抓。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通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有了长足地发展,但仍然存在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一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要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的良好氛围。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努力改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使之吸收更多项目、资金、人才到我县创业。二要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激励政策,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要扶优扶强。培育大企业不仅可以带动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综合竞争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区域知名度。根据我县工业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扶持好重点乡镇主导行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这批企业的规模功能,联合和带动相关中小企业横向配套件、纵向产业链的分工协作,逐步发展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企业群体,形成分工合理、专业协用、共同发展的企业框架。四要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促进要素集聚、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抓好工业园区可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目前我县新碧、五东、壶镇三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关键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领导,提升入园企业档次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2、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分税制改革后,营业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产业发展看,还是从当前的财税体制看,都要尽快实现从传统的只注重抓生产型财源建设向抓消费型财源和生产型财源并重转变。按照建设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要求,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未来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兴财源来培育。要高标准、高起点制订《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他重点景区的详细规划,加强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行业的管理,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大力改造景区基础设施。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旅游市场,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构筑“一业带百业”的发展格局,积极发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第三产业。深入开发旅游农特产品、系列性旅游产品等,使旅游业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点和税收增长点。
3、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稳定基础财源。要加快效益农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特色的优势产品、名牌产品,实施名牌带动发展战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为此,首先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把资金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用于扶持农业技术推广,用于基地建设。其次加强政策引导。在资金、用地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积极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壮大骨干财源,如石材加工、小水电、竹制品加工、矿产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