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精简3篇】

时间:2016-06-04 02:35: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在农村的人群逐渐增多。为了了解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县农村留守人群,共有15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参与者年龄从15岁到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0岁。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留守人群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农和打零工,收入并不稳定。由于留守人群生活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他们面临的生活困境更加突出。例如,有近一半的留守人群没有稳定的供水和供电,居住条件较差。

其次,农村留守人群的精神生活也存在一定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留守人群感到孤独和无助,特别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他们缺乏亲情和社交支持,长期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农村留守人群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存在不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留守人群没有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另外,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留守人群往往面临就医困难,特别是在遇到重大疾病时。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水平。此外,还应加强对留守人群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最后,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也是关键,应该加大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留守人群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备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人群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县农村留守人群,共有20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调查涵盖了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教育和就业情况、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留守人群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他们普遍面临着生活困难。此外,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留守人群的就业状况也较为脆弱。

其次,农村留守人群的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人群没有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留守人群的教育资源有限,他们的子女也面临着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

此外,农村留守人群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也存在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留守人群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他们在面临疾病时往往面临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另外,农村留守人群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弱,他们缺乏亲情和社交支持,长期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存在一定的困境。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留守人群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加强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此外,还应加强对留守人群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实现农村留守人群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 篇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此,笔者对全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粗浅见解。

一、留守人群生活现状

(一

)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艰辛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少老人不仅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负担着照看孙辈的任务,他们多数无力辅导作业,加上孩子上网游戏自控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力监管。除了大部分子女逢年过节回家团圆,平时有些老人连电话交流都没有,有的丧偶老人形单影只,倍感孤独落漠。加之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抱病在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承受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同时,普遍文化娱乐馈乏,精神世界空虚。另外,由于留守老人防范能力不强,他们已成为一些诈骗分子的青睐对象。

(二)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堪忧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帮助,就容易在健康、安全、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问题。在营养方面,有的家庭管理粗放,造成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在看病就医方面,有的老年人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办法而错过最佳治疗。在安全管护方面,爷爷奶奶疏于管理,容易出现儿童溺水、摔伤等安全隐患。在行为养成方面,隔代扶养孩子纵容溺爱,以物质消费弥补对孩子的亲情关怀,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和享乐观。在社会认知方面,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特别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不良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偏差,如:自卑、抗拒、不服管教等性格问题,影响他们茁壮成长。

二、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情况

留守人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一户,而且对整个地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现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我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00人,其中五保供养240人,70岁以上享受老年保健金2100人,将符合条件的老人优先纳入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建立留守人群档案。学校、村两委会、民政办开展调查摸底,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和70岁以上空巢老人信息台帐,对留守人员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代理家长、尊老敬老等活动,采取4321结对帮扶方式,积极为留守人群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实施6+1春风行动。围绕留守儿童和高龄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心理情感、权益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深化六项行动,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沟通、文化活动、情感连线、课外辅导、医疗服务、家访六个一活动。逐步健全监护、教育、社会扶助、医疗保健、安保及维权网络体系,建立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人群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留守人群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好几代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需要基层政府在充分调动家庭养老主作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同时,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老年组织。各村成立老年协会,在村活动室建设老年之家,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坐班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办公及娱乐设施。结合村两委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以组或院落组建老年人互助组,达到一个牌子、一间房子、一部电话、一本登记册,建立详细的成员档案,一年更新一次,让空巢老人有归属感,单身老人每天的动向有人关心和过问。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学校、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和情商教育,定期讲解法律知识、生活常识、遇险自救,培养他们处理事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代理家长、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监护人专题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俱乐部、爱心屋、亲情视频等,在保证正常学习之余,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三是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多发凸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组织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

四是构建六大网络体系。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完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健全民政、妇联、关工委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儿童获得救助的社会扶助网络;健全以派出所、综治办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安保网络;健全以团委、司法所、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亲情关爱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权网络;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完善定期体检、及时诊治的医疗保健网络。

五是完善老人医疗报销优待制度。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体面和尊严。

六是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多数打工赚钱首先是盖房子、娶媳妇,没有实现资本的增值。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应采取优惠政策的利益导向,支持打工青年回乡创业,这样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减少留守人员的数量,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