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优秀6篇】

时间:2016-08-09 07:36: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一

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总结出了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一、一线调研

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我们走访了多个乡村地区,了解了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我们参观了一些乡村振兴示范村,了解了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我们与当地的农民代表和村民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一线调研成果

通过一线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偏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很多地方仍然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三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依靠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营销手段。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一些地方存在着乱占耕地、乱占用水资源等问题。

三、一线调研启示

根据一线调研的成果,我们得出了一些乡村振兴的启示。一是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这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四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

四、一线调研建议

基于一线调研的结果和启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二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做好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加强乡村振兴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和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四是要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推动工作的落实和进展。

通过一线调研,我们对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乡村振兴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进展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总结出了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一、一线调研

我们深入农村地区进行了一线调研,走访了多个乡村示范点,了解了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我们与当地的农民代表和村民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一线调研成果

通过一线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二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依靠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营销手段。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一些地方存在着乱占耕地、乱占用水资源等问题。

三、一线调研启示

根据一线调研的成果,我们得出了一些乡村振兴的启示。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三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

四、一线调研建议

基于一线调研的结果和启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二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做好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加强乡村振兴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和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四是要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推动工作的落实和进展。

通过一线调研,我们对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三

践行“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

西水界乡泉子上村村主任助理 刘彦君

大学生村官践行“六个一”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和谐农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基层乡镇和村里各项工作,推动乡镇和村工作向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同时也是村主任助理,我更加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完成了调研走访任务,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泉子上村是本划分片规模较小的村庄,属山地丘陵地形。村内现有80户居民,共274人。常在村有24户70口人。村里共有党员7人。耕地面积2412亩,播种面积有1952亩,耕地较平坦,作物生长状况较好。村内养殖业以养羊为主,村民散养,户均20只,且不喂食饲料,而是食用天然牧草。

此次走访了65户,其余15户电话访问,其中五保户1户,低保户7户致富能手3户,帮扶对象一户,赵希贤,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单农业种植生活,没有其他收入。

走访期间,进村入户,确保进到每一户农户家里,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听取了群众对基层工作以及对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填写了集中走访活动民情表。

种植业主要以种植荞麦、莜麦、胡麻、山药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羊、猪、鸡等。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外地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土质较好,种植荞麦、莜麦、胡麻、山药等作物。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业快速发展,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养老、医疗卫生的改善,村民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新建起健身场所和占地12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两委”班子的办公难问题,农家书屋书籍有千余册,并完善了管理制度,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响应省委“五个全覆盖”号召,村“两委”在乡政府的支持下硬化通村道路村里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并为村民整修院墙,压窑沿,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经过走访调研,与村民的深入沟通,并结合村民反映的问题,我对泉子上村发展的优劣势作了一个总结

优势有:

一是泉子上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意识较强,文明和谐。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泉子上村依山而建,东临闻名遐迩的天门山,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劣势有: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泉子上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泉子上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难以引进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村里缺水严重,村民引用水仍需要水车拉水,难以保证用水量和饮用水安全。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医疗、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

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再有在村人口老龄化也是制约泉子上村发展的一大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泉子上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完善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设立便民服务点;

,村内各党员分片管理,对所有在册住户及时进行沟通联系,摸排了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及服务需求,建立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与他们相互谈心,了解民意,真正深入到为民服务中去,当好群众服务员。对老、病、残人员全部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做好对重病、特困人员慰问,经常看望离退休老干部和退伍老兵,使他们感受到村委的温暖。

通过此次走访,我与村民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们都亲切的称呼我小刘,在调研过程中也都热情的配合我,我深知这是村民对我的信任,也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做好了铺垫。 把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此次走访实践活动中,我所以“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为主题,以“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将走访活动形成制度化,把走访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切入点,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并长期坚持,切实把这项活动上升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关系,保平安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后,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围绕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给予帮助与解决。虚心向村干部等基层干部学习与请教,用更加严格的标准和务实的作风开展好工作,发挥自身在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的优势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在弱势群体、民生等方面的调研,以更好地用自身的知识、才干和志愿者精神服务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四

关于侯壁村经济发展的 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开展“六个一”活动的精神,为推动侯壁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侯璧村位于沁源县中部,行政隶属于交口乡。侯壁村天蓝水绿,境内无资源,属于纯农区,主要经济来源是耕地收入。本村有135户,484口人,耕地759.3亩,劳动力257人,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农业产值30万元。沁河水绕村而过,山青水秀,风光宜人,紧邻汾屯线,交通便利。侯壁村党支部有党员22人,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近年来带领村民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修建了小型体育广场,购置了先进的办公器具,配备了高标准的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村集体资产50.2万元。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侯壁村由“一品”向“多品”发展,在大力度发展苗木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侯壁牛肉”,同时开发“青果寒泉寺”,发展旅游业,实现转型发展。

侯壁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侯壁村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大葱种植、苗木栽培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山西综合整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大力度开展好农业转型,将大葱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种植。二是加快发展

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五

关于侯壁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开展“六个一”活动的精神,为推动侯壁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侯璧村位于沁源县中部,行政隶属于交口乡。侯壁村天蓝水绿,境内无资源,属于纯农区,主要经济来源是耕地收入。本村有135户,484口人,耕地759.3亩,劳动力257人,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农业产值30万元。沁河水绕村而过,山青水秀,风光宜人,紧邻汾屯线,交通便利。侯壁村党支部有党员22人,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近年来带领村民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修建了小型体育广场,购置了先进的办公器具,配备了高标准的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村集体资产50.2万元。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侯壁村由“一品”向“多品”发展,在大力度发展苗木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侯壁牛肉”,同时开发“青果寒泉寺”,发展旅游业,实现转型发展。

侯壁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侯壁村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大葱种植、苗木栽培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山西综合整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 篇六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

路西街道晋榆社区

杨荷梅

二零一三年九月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

路西街道晋榆社区

杨荷梅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大学生村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六个一”活动的安排和指导,从3月份开始,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走访调研,通过这几个月社情民意走访记录,我对社区的情况有了基本的把握和认识。现在将调研情况归纳如下:

晋榆社区位于榆次城西南城乡结合处,东北面以汇通南路与五二五社区为界,西南面同郭家堡近城村相接,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社区设一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8人。社区共有1726户人家,大约4315余人。我社区位于榆次老工业区,基础建设落后,下岗失业人员较多,

社区办公面积小,距标准社区 “四室三站一场所”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1)、经费短缺。随着社区作用的凸显和部门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而部门工作任务进入社区后,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没有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移到社区,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要求街道办管理负责,但居民的卫生费用和其他所有收费是由城建部门收取,(2)、待遇与工作量不相符。尽管近年来社区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由于待遇相对低,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积极性,一些调研对象表示自己有机会的话会调整工作。

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对社区认识不足,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不高,上级部门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

再就业服务对象单一,重点放在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上,对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如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和缺乏工作技能的青年人群体的就业服务关注程度不够。就业培训形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主要集中在烹饪、电脑等方面,偏离了部分受训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不能充分适应劳动力的市场的需求。政府组织的培训要求虽具刚性,但对受训人员的约束和激励重视不够,很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持久和强而有力的示范效应。

对社区内生活的困难群体,大多只是在国家法定重大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长久的、行之有效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尚未完全展开。由于建立这样的工作机制需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提供保证,目前的状况还很难做到,对此我们仅提供方向性建议,以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解决。

目前社区的主要文化活动就是歌舞类和活动室棋牌类游戏,形式单一,其他社区性文化教育活动以及青少年和儿童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几乎没有。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织,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协助开展”的职责已变为“直接参与”,并以目标任务的形式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这与《组织法》发生冲突。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就要按照“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保证社区组织在自治活动中有职、有钱、有权,使社区自治落到实处。

要积极探索把社区工作作为一种“岗位”、一种“职业”,设立等级工资制度和按年度晋级制度,使工资待遇(级别)与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挂钩。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奖励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职业化、规范化。

一是要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紧紧依靠驻街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优势,激发驻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二是财政在保持对原有社区居委会投入基数不变的基础上,每年要增加投入,改善社区的工作条件,合理解决社区的办公经费和成员的养老、医疗等生活待遇问题。三是要积极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和勾通,争取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四是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适应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偿(低偿)服务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是鼓励街道和社区内的单位(特别是共建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赞助街道社区建设和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

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而服务就成为社区工作的主题,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加强和改进我社区工作,就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放在街道社区工作首位。社区要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要认真做好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救济和优扶对象的福利性服务,还要做好幼托服务、婚丧习俗改革服务、家政服务、便民服务、再就业服务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好社区居委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制度,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二是放权支持社区自治。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等自治权。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便于社区在辖区内开展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区委、政府及其部门在确定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年度考核等时,要经批表彰单位所在社区的同意。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长远看,又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要以优惠政策扶持社区服务业。结合省、市政府出台的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区情实际,出台我区关于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制订成册,在社区予以宣传。二要倡导多元化参与,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政府各部门及街道办事处要以社区为载体,将本部门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开展“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发放便民服务手册,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在群团组织中开展“志愿者行动”,义务为居民群众提供多种服务。在驻区单位中,倡导“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服务社区,奉献社区,建设社区,繁荣社区。在邻里之间,积极倡导“走进邻里门、关心邻里事、帮助邻里人”的互助服务精神,以此推动社区服务业的进程。三要把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加快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健全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保障功能,逐步形成政策配套、措施配套、运行配套的社会保障网,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多功能、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并实行敞开式办公,一次性受理,一门式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生活需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增强社区居民长远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意识。

通过这次“六个一”的走访活动,我对社区的情况有了更加详细的把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美德,将践行群众路线的活动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拥有一颗无私奉献之心,拥有一颗持之以恒之心,拥有一颗开拓进取之心。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乡村振兴六个一调研报告【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