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调查报告总结 篇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深入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报告将会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1000名来自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被访者。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来收集数据。调查的内容包括了人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购物习惯等。
首先,我们发现人们的作息时间有所改变。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晚睡晚起。有超过7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通常在午夜后才入睡,而早上起床的时间也普遍推迟到了上午九点以后。这一现象可能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和社交生活的增加有关。
其次,饮食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并倾向于选择有机食品和天然食材。超过5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他们对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也更加关注。然而,我们也发现快餐和外卖食品的消费量也在增加,这可能与人们忙碌的生活和外出就餐的需求有关。
此外,娱乐方式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里娱乐,例如观看电影、播放视频游戏等。这可能与人们家庭时间的增加和娱乐设备的普及有关。然而,户外娱乐和旅游的需求也在增加,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和放松。
最后,购物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我们发现,超过6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网上购买商品,并且他们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和价格。然而,实体店的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娱乐方式和购物习惯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建议人们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重健康饮食,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以及在购物时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和商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过上更加健康、快乐和有意义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调查报告总结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为了深入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1000名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被访者。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来收集数据。调查的内容包括了人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锻炼方式、社交活动等。
首先,我们发现人们的作息时间在发生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晚睡晚起。有超过7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通常在午夜后才入睡,而早上起床的时间也普遍推迟到了上午九点以后。这一现象可能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和社交生活的增加有关。
其次,饮食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饮食,并倾向于选择有机食品和天然食材。超过5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他们对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也更加关注。然而,我们也发现快餐和外卖食品的消费量也在增加,这可能与人们忙碌的生活和外出就餐的需求有关。
此外,锻炼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并选择参加各种锻炼活动。有超过6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每周会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等。此外,瑜伽、健身房等健身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欢迎。人们意识到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投资自己的健康。
最后,社交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来进行社交。我们发现,超过8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分享。然而,面对面的社交活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聚餐、聚会等。人们意识到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增强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锻炼方式和社交活动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建议人们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重健康饮食,积极参加锻炼活动,以及在社交中注重面对面的交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过上更加健康、快乐和充实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调查报告总结 篇三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日常生活调查报告总结 篇四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而学生的很多习惯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不认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不能带齐学习用品来校,丢三落四;作业自觉性差,作业不认真或不能完成;作业后不检查,不能及时订正,书写潦草,做事不踏实,说话粗鲁,不讲卫生,上下楼梯不靠右通行,更有甚者滑楼梯扶手等等;如不加强教育,这种道德上的缺陷会伴随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
我校现有学生223名,留守儿童高达82。3%,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或是有想法,但由于方法欠妥,效果不佳;部分年轻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误区,有的甚至认为做人就该强势才不会吃亏,一些小毛病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不能正确的言传身教。再加上社会不良的负面影响(部分农村封建迷信、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和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反差,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带来困惑,步入误区。所以,我们认为,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理念必须进行纠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本校全部学生。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分为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针对各班级对学生的调查,统计大致如下:
1、礼仪方面:
低年级79%的学生能做到上学和家人说再见、放学回家主动给家人打招呼、见到教师主动问好。64%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先打报告待老师同意之后再进去。50%的学生在与人交谈时能运用上礼貌用语,82%的学生尊敬长辈关心幼小。但学生爱国思想意识淡,中年级50%及其以上的同学可以做到尊敬、体贴自己的父母、老师,帮忙干家务、自觉排队,不撒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平等待人。只有25%左右的同学在进入其他班级或者办公室时,没有做到是经过他人允许之后进入的。85%左右的同学在与人交谈时能运用上礼貌用语。高年级70%的同学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在与人交谈时能运用上礼貌用语,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微笑着向别人致谢等。80%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2、学习方面
低年级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占全班人数的60%,每天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上学占全班人数30%,中年级50%及其以上的同学可以做到爱惜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他人请教、考试不作弊;有33%左右的同学有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高年级有34.12﹪的同学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审题以及合作学习方面的行为习惯。
3、卫生方面
低年级能养成了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先洗手,做到不随便丢弃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惯,在校园内发现有赃物,会主动捡起的学生占86.6%,中年级33%的同学能够做到衣着干净整洁、勤洗头洗澡、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高年级72.1%的学生能做到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看见操场的地上有垃圾,能主动捡起,的同学在寝室、教室或在家中是主动打扫卫生。
4、感恩方面
低年级有63.3%的同学把好吃的东西先拿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不随便倒饭。能主动给爷爷奶奶捶背,揉肩,盛饭。中年级尊老爱幼做得很差。只有30%的同学能做到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小同学、老人。高年级只有40%说话轻声细语,走路轻盈漫步,不打扰他人的工作。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爸爸妈妈刷洗锅盆碗筷、扫地、洗衣、做饭等。
5、安全方面
低年级86.6%的同学知道洪水天不能冒险越沟、过河。知道在打雷时,要切断电源,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买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等等。中年级90%及其以上的同学会识别“三无”食品、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到沟河里游泳、摸鱼等等。高年级95.48﹪的学生对在校内外的安全做得比较好,如课间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不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不爬篮球架,懂得辨别“三无”产品,过期变质食物等等。
(一)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学生常规管理计划,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丰富多彩,能紧跟目前的形式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话。有爱的教育,有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心里健康教育,有保护环境卫生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三)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合一,其同管理学生。
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让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
(四)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1、在班上成立文明监督岗,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稽查班上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养成互帮互查的习惯。
2、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讲故事比赛、文明礼仪有奖竞猜或知识竞答比赛、争做xx小标兵”主题教育等,让学生在快乐比赛中将文明礼仪等养成习惯铭记于心。让学生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树立榜样,以优带劣。积极开展
“日查、周结、月评”常规教育活动,可在班上树立典范,每月评选出本班的好习惯“进步之星”等等,同时教师给以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结合身边榜样,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之目的。
4、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级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班级口号、班训等,教室内设置文明警示语,展示学生特色作品等,美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